试析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2023-03-06 10:18: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试析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丁燕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面阅读已成为国之大计,高中生阅读尤为重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学目标逐步转向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又能提高其审美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整本书的阅读,则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核心素养视野下,要把高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真正落实起来,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动机。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
在我国中学语文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一般都是以单一的文本为基础,很少有完整的文本阅读。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生在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阅读能力、习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需求,并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观念,即要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多个视角的思考,并将核心素养与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合,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的阅读观念,从整体的观点来重新制定阅读计划,并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整本书阅读,逐步转变浅表、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学重点。
一、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
首先,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养成从整本书的角度对语文知识进行审视的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和载体繁多,其中所涵盖的语文知识量很大,这也在无形中为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增添了难度。虽然“课标”中提出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但是教材并没有有效融合,所以即使教师能够正确引导,但是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原著阅读却难以总结和感受。尽管我国的高中教材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改编,但是教材的主流位置却一直没有改变。按照整本书阅读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仅需要与教材内容相融合,还需要教师的讲解内容与之相匹配,只有这样教师教学才能够有效地进行下去。
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平衡各学科之间的学习,而且要安排烦琐的课后复习任务。而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够有效地完成,而且对于学生来讲,很难持续地坚持下去,阅读经常会被中断导致阅读思路也随之中断。而每次阅读中断都需要学生再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回忆或整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阅读思路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有的学生即便读过某书,也容易出现内容无法理解的情况,这也严重降低了学生阅读的时效性。无限制地反复刷题、复习使学生无法正确地释放自己的压力。虚拟化的网络世界也吸引着学生使之渐渐对阅读失去兴趣,不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正常阅读。而且部分学生也偏重于选择故事性和幽默性较强的书籍阅读。这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并没有过多的帮助。在高考的影响下,学生整本书阅读空间相对较小。
最后,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往往会为了教学任务而忽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和指导,仅提示学生利用假期阅读整本书。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仅仅是对教材中的内容所体现的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做到有效的延伸,也无法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了解阅读的真正意义。因此,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形同虚设。而对学生而言,也会失去课堂的主体地位,阻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失去文化来源。长此以往,学生会慢慢减弱阅读的兴趣,而无法真正地看待阅读的价值。
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方法
(一)甄选阅读书目,确定阅读目标和内容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应帮助学生甄选合适的阅读书目,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内容,选择与教材有关系的书籍,弥补教材内容中的缺陷。然后协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和具体内容,鼓励学生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学会制订阅读任务,还要选择出适当的书籍。以学生为根本,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特色、内涵丰富的文学著作,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掌握文字魅力,结合教材和课外读物来开展有目的的整本书阅读计划。
(二)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教学活动前,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学生阅读的关键兴趣点,让学生能够在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情绪中开始阅读。在阅读整本书时,教师要加强阅读前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期待,并对整本书阅读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导和规划,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质量。例如阅读《红楼梦》,作为古典名著的代表,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贵族家庭的实际生活情况,如家常礼节、服饰穿戴等内容,指导阅读时,在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并理清具体的情节、掌握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后,教师可以链接网络热点“林黛玉体”,通过文中林黛玉的经典语言来引导学生品味其中蕴含的语言艺术,分析人物性格、小说主题,,然后可以适当提问,例如:“林黛玉都怼过谁?她为什么喜欢怼人?”等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经典的情节,如黛玉葬花、香菱学诗等文本深入分析,分析写作手法,分析学习写作之道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悟经典长盛不衰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的写作艺术和语言魅力。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
(三)满足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整本书阅读的中期是学生整本书阅读质量的重要阶段。教师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引路人,要加强对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的重视度,帮助学生对前期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消化,控制学生的阅读节奏,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阅读状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度预计方向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而推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读完部分的经典片段进行课上讨论和欣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够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学生对书中的内容能够有更多的思考和体会,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交流阅读感想,并与大家分享。如在读完《红楼梦》前期内容后,就有许多值得学生讨论的内容,其中黛玉的父亲林如海病逝,贾琏与黛玉回去奔丧料理完后事再次回到贾府之后,黛玉就仅仅带回了一些书籍、纸笔等物品,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林如海有留下遗产吗?遗产又都去了哪里?”然后带着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写之写的妙处。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在阅读中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和教学,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计划性的整本阅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前一篇:助力教师成长的4种好习惯
后一篇:怎样预防青少年情感异常动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