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校长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2023-02-07 17:17: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浅论校长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杨永富
全市有中小学校长近三千人,他们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从全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校长队伍的现状来看,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从管理学角度划分,校长的管理可分为外部管理(又称为“它控”)和自我管理(又称为“自控”),两者都重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发挥好校长自我管理的作用,笔者简要谈谈校长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是领导活动的首要前提。中国传统领导智慧,儒家强调:“克己复礼”即通过个人修养来塑造、来恢复领导秩序;“修己安人”即安分守己,为治理社会所达到的最终目的,其领导活动当然始于“修己”的功夫,终于“安人”行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领导自我管理好是指令有效执行的前提。这些传统领导智慧,强调了领导自我管理及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确有成功的意义,也值得新时代的校长在工作中去借鉴,去实践。
校长地位的重要性决定校长必须自我管理。校长在学校的地位极为重要,他受党和国家的委托,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领导全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承担着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材、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关系等职责。校长既要对党和国家负责,又要对社会和学生负责。社会对校长的重要性有着一些基本的共识,比如“一个学校校风如何,就看这个学校校长的作风如何”“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教师的教师。”这些认识,均说明校长是学校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思想、行为和作风影响着学校的“三风”,乃至全局,自我管理的成效即素质如何,对学校的办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校长自我管理是校长管理体制必要补充。在校长管理上,除了来自党和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外部管理,在学校内部,虽然必须接受党组织的领导,但校长往往又是同级党组织班子的重要成员或主要成员,这样的情况下,同级党组织对校长的领导作用或管理作用不可能充分发挥,加之校代会的监督作用也是很有限。假设在学校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校长,那么就不叫校长负责制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回顾学校管理体制变革的历史,不论那种领导体制,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不可能十全十美。在学校管理体制仍在改革探索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办法是什么?我认为,必须强调校长自我管理,让校长把自我管理成为职业生涯的必修课,让校长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锻炼。加之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上级有关部门对校长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监督,校长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就不会走上邪路,让校长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更好贡献聪明才智。
前一篇:最新6道模考思辨类作文汇编
后一篇:学校中层干部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