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要做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2022-12-28 16:08: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校长要做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李末



在现有的学校体制中,校长在学校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也正因为这样,当校长“江郎才尽”的时候,也往往容易成为一所学校的天花板。这种情况如何避免呢?一言以蔽之,校长应该成为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首先,校长应该具备自省意识。一所学校是一个整体,很多时候,看似漫不经意地出现的一个小问题,也与领导者的管理与决策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所以,校长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具备面对问题的敏感性和自省意识,以便防微杜渐。面对问题,校长应该秉承“我就是那个原因”的理念与认识,不归咎下属和老师,及时省察学校在领导、管理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自身找原因,这样,就有了解决的可能性。



其次,校长应该成为一个自觉的阅读者。学校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校长不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与管理者,还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而要满足这两点,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校长的阅读可以朝向两个方面:1.博览群书,涉及各个领域。也就是说,校长不光要阅读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书籍,还应涉猎历史学、经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这些领域的阅读体验,对于校长岗位虽然没能直接起作用,但能够塑造一个校长的精神底色,并提升他的思维层次,促使校长具备自我迭代的成长系统,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因校长个人没有提升而成为学校的天花板。2.针对一个问题集中阅读。比如,针对学校组织架构不顺畅的情形,集中阅读管理学中关于组织这方面的论著;针对自身领导力不强的状况,集中阅读关于领导力方面的书籍;针对学校作业质量与效率都不高的情况,集中阅读作业建设方面的书籍。这集中阅读时,最关键的是要选对书,要挑选国内或国际在这个领域最顶尖最权威的书籍,这就需要一定的检索能力。



再次,校长应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能自觉使用一些学习工具。一个人的行为一旦沉淀为习惯,就会减少对意志力的消耗,在长期的时间周期内发挥出巨大的效能。校长应该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1.写日记或记工作日志的习惯。日记或工作日志,本质上都是留痕思维与反思思维的结合,这能很有效地对自己当日的工作效能和具体决策进行反思,也能察觉自己在方方面面的优点与弱点,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而实际上,“一切管理都是自我管理”,把自己管理好了,学校当然就顺了。



2.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很多灵感的火花,如果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就很可能会永远消失在自我的生命里,再也不能浮现。所以,校长如果有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灵感或有价值的思考,要随时记下来,以便以后整理反刍。原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就有随手记录的习惯,有时候,他在与人吃饭的席间,听到别人有价值能引发思考的话语,也会赶忙记下来。



与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相结合,校长也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一些工具。比如,在随手记录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手机上的“备忘录”,很是方便;在写日记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网盘(云盘),这样,就不受地域和电脑的控制,一机在手,随时可写;在日常阅读时,可以登录一些阅读APP,如“樊登读书”“得到”“喜马拉雅”等,这样,就可以不受纸质书的限制,哪怕是日常零碎时间,也可以用来阅读。甚至,在散步或跑步的时候,也可以听书(阅读的另一种有效形式);平时,可以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把自己日常写的有价值的文章发上去,既有利于传播,又能激发自己继续写下去的信心。



第四,要打通真实情况反馈的渠道。学校规模越大,校长越不容易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距离一线也会越远。这时候,就需要校长建立机制,打通真实情况能反馈到自己这里的渠道,以便于自己在最快的时间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对学校运行的真实状况有清醒的认识。只要校长有这种意识,渠道也很好打通,公布邮箱或者扫码填写等,再加上对反馈过程的简单规范,一个反馈渠道就建立了,它在校长的领导与管理中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最后,作为校长,要有主动建立机制,规范流程,以避免自己“一言堂”的意识。当代管理学已经证明,加大机制与流程在管理中的效能比重,减少个人在管理中的影响力,使二者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整个组织才会发挥出理想的效能与潜力。当下的学校管理中,校长的“人治”比重普遍太大了,一个有格局有远见的校长,应该主动在学校中加大“法治”(制度、机制与流程)的比重,减少自己“人治”的比重,天长日久,就会在学校里沉淀为一种文化,以后自己哪怕不在这所学校里任职了,学校文化的影响力还在起作用,这就能很好地规避校长成为学校发展天花板的现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