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2022-12-02 09:46: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01.没有99%的汗水,就没有1%的灵感

苹果树下的牛顿,被落下来的苹果砸中,于是万有引力出现了;

门捷列夫做了一个梦,于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

达尔文坐船途中看到一只蜥蜴,于是,提出了进化论。

创造力真的如此简单吗?


爱迪生有句话说“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我曾以为这些名人都是因为幸运之神的垂青,才有灵感乍现,也就是说,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1%的灵感比占99%的汗水重要得多。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最近,看了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系教授凯娜 莱斯基(Kyna Leski)写的《创造力的本质》,了解了许多实践案例,尤其是对于艺术家、建筑师、诗人、发明家、科学家的成果解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如何产生。


比如说爱迪生,他在开始研究之前收集了大量的问题,他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试错,前前后后尝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一次次的试验虽然失败了,但是最终推动了成功的出现,人类也进入了“光明时代”。

乔布斯也说过:“不要小看ipod上的一颗按钮,它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们做了21个方案、84000次测试、57次改进,用户的满意源于不必要的坚持。”


02.创造的过程就像一场风暴

凯娜 莱斯基(Kyna Leski)是美国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老师之一,一生都在从事创造过程的指导工作。她不仅担任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学的教授,还通过设计工作,以及艺术家、演员和作家的身份积极投入创造实践活动。

她提出创造的过程就像是风暴产生的过程,从无到有,正如水汽冷凝上升形成风暴云,水蒸气上升冷凝,释放热能,形成云中的水滴和冰晶。创意形成的过程也是从零开始,在特定的情境下聚集创意,时而加速,时而停顿,时刻处于变幻莫测的状态中。


作者详细阐述了创造力本质的九个维度:学会忘记,创建问题,收集与追踪,推进,感知与构想,预见,连接,暂停,持续。

1.学会忘记

创意何时启动,往往不易觉察。但是风暴来临之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清空大脑,也就是清空满脑子的杂念,摆脱固有的观念和思想,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都知道比萨斜塔的故事。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千百年来,大家都对此深信不疑。

知道伽利略提出了质疑,并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一些,是实心的,另一个轻一些,是空心的。

当两个铁球落地的时候,人们惊呆了: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

固有的思维根深蒂固,如果我们不能清空思想,创新无从谈起。

一位微生物学家也表示:“在接受了我们不知道之后,我可以在无知的前提下向前挺进。”


2.创建问题

俗话说:一个好问题,胜过一个好答案。

当我们摆脱了原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就会处于一种匮乏状态,这时候提问,就是点燃创造的导火索。

因为此前这个问题不复存在,所以称之为“创建问题。”

当苹果砸到了牛顿头上,他就产生了问题:“苹果为什么从上而下落在地上?”

或许这个问题大多数人不以为然,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为问题设定框架,确定问题的边界,再跳出框架之外进行思考。

一个苹果只是某类物体的代表,物体从上往下掉落,最终都会落到地面。

地球是一个体积和质量都很大的物体,相对地球来讲,苹果之类的体积和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相当于一个质点。恰恰是万有引力,才使得苹果向地心掉落。

对于苹果落地这个具体的问题来讲,它的阻力是怎么产生的?它的阻力如何计算?它的质量又有什么影响?其他动物、飞机、外太空的天体是否也和苹果一样受引力的影响?

当然了,因为我们已经在物理课上,学过万有引力,假设我们再次听牛顿苹果的故事,是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创建问题呢?

比如说: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这个苹果真的如此神奇吗?

为什么苹果砸在牛顿头上就有了万有引力?

为什么我们却熟视无睹?

其他寻常事物是否也能够给我们启发呢?

…………


3.收集与追踪

第三步是收集信息,目的是为了填充大脑清空之后的空白。在不同的实践过程中,“收集”的含义各不相同。

对于侦探来说,是收集证据;对于承包商来说,是筹划工程;对于地质学家来说,是实地调研;对于医生来说,是评估病人病情;对于诗人来说,就是收集细碎的笔记;对于画家来说,就是绘制一幅草图……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好厨师,也需要在动手之前,购买各种配料,甄选新鲜食材,才有可能做出美味的菜品。


4.推进

如果说收集材料是启动发动机,那么,推进就是一个助推器,推动着创造过程向前发展。

不断演化的语言也是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比如说作家而言,语言就是文字;音乐家却把声音、音调和音色当作语言;科学家把数学方程式当作语言,舞蹈家用运动说话,不一而足。


5.感知与构想

感受力包罗万象,是创造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下,运用“眼耳鼻舌身意”获取信息没有定数,只有不断练习观察。

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这个地位可以比肩牛顿在现代物理学的地位。

正如牛顿在苹果树下被苹果砸到,门捷列夫得益于一个梦境。

然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完成了前面几个步骤:提出了很多问题、收集了大量资料,也不断推进研究。

从炼金术一直到化学,大家不断追寻的东西就是元素。

这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然而宇宙中到底有多少种元素存在不得而知,元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基本序列模式也是一团迷雾。

门捷列夫当时在写一本大书——《化学原理》,把元素一个一个分类别、分性质说清楚。

他自己平时很爱玩桥牌,于是就想把所有的这些化学元素也分族群排列出来。

于是,他把已知的元素用卡片一张一张罗列出来,寻找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除了已知的元素,他还做了预留,把位置空出来,放未知的元素。


6.预见

“我听不明白你的话,”爱丽丝说,“你的逻辑混乱!”

“这是逆向生活的结果,”王后和蔼地说,“开始总让人有点儿晕,摸不着头脑。

“逆向生活?!"爱丽丝重复了一遍,十分惊讶,“这种事情我闻所未闻!”

“这里边有一大好处:人的记忆向双向延展。”

“我的记忆肯定只向一个方向延伸,”爱丽丝说,“我不可能在事情发生前记住它。”

“只能朝向过去的记忆不是好的记忆。”王后点头说道。

《爱丽丝奇遇记》里的这段话意味深长,艺术家相信未来,因为他已在未来之中。

当然了,不仅仅艺术家,在未来之中任何创作者都需要这样做,在我们写下问题并期望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预设了种种可能性,用未来进行时实现设计。


7.连接

说起创新,人们总是将其与跨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不同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就产生了新的东西。

乔布斯自己也说过创意即连接,创意是有创意的人看到的东西,而不一定总是他们做的,创意者总能从自己的经验中建立联系。

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这样有创意的人。

在达尔文22岁的时候。他就登上了“小猎犬号”,开始了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最开始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博物学家,在生物学界并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在船上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因晕船而休息,但是他一直在收集资料,并且撰写航海日志。

最终达尔文之所以能够提出进化论,得益于他将过度繁殖、变异与变异继承——这三个原则联系在一起,并且得出了遗传性状新组合的结论,最终推演出物种的起源与演化。

而乔布斯的创意连接在于,他将事物、学科与人三种联系在一起,颠覆了传统的计算机行业。


8.暂停

就像一场风暴,来的时候突如其然,给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创意的点子堆积起来,依然不得章法。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按下暂停键,给自己一点时间休息。让大脑进入无意识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回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1869年2月14号星期五早上,门捷列夫已经三天三夜没睡觉了,在在长期的研究和揣摩中劳累至极,睡了一觉,结果有了一个梦,不是灵感入梦境,而是潜意识给了他启示。

在梦境之中,周期表中所有的元素各就各位,他醒过来立刻把它写出来,于是有了我们熟知的完整的元素周期表。

暂停不是停止,它是一个发酵、孵化的过程,是分散注意力,让我们重新来审视整个事件。


9.持续

最后一个步骤是要持续。创造性的过程经过了启动、追踪、推进、感知、预见和连接,最终是走向终止吗?

非也。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同生命从新生到成长到死亡再到新的生命,如此循环往复,超越我们的意识,以跨时空的方式传承下去。

莫泊桑说:“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

当前的项目或许宣告结束,但是也可能预示着下一个项目重新开始或者再次启动。


03.结语

如同米尔所言: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

愿我们都能掌握创造力的本质,去发现更多美化的事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