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子头上的博客
太子头上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1,249
  • 关注人气:6,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热点素材】家风(名言金句、标题、人物与事例、精彩时评)

(2022-11-16 09:32:58)
标签:

作文

分类: 作文
【热点素材】家风(名言金句、标题、人物与事例、精彩时评)


俗话说,国有国风,家亦有家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小家,都拥有独属自己的家风,它们也许被写成字,高挂在客厅上,时时被长辈们拿来训诫后辈;它们也许化为无形,散布在生活中,被长辈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后辈。

有的家崇尚节俭,有的家心存宽仁,也有的家活泼开明……或坚毅、礼貌、骨气、勤勉,或少言多做、以和为贵、待人真诚,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通过家的代代生息,以家风的形式被我们传承弘扬。

(一)名言金句
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2.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人民日报》

3.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人民日报》

4.正家而天下定矣。——《人民论坛》

5.父之爱子,教以义方。——《左传》

6.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轼《三槐堂铭》

7.以德遗后者昌,以财遗后者亡。——南宋·林逋《省心录》

(二)优质标题
《天下之本在家》

《忠厚传家久,家风继世长》

《家道颖颖,风以传之》

《家风之道,贵于行之》

《家风如雨,润物无声》

《家风才是最好的不动产》







(三)典型人物与事例
1.梁启超一门三院士

国学大师梁启超有九个子女,他们从事的专业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有人形容他们为“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氏一门可谓家道兴盛,这其中,父亲梁启超树立的良好家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心怀家国、甘于吃苦、不畏挫折、潜心治学……”

正是因为继承了这些优良的家风,梁家的九个子女才能在不同的领域出类拔萃,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钱氏家训》

吴越钱氏家族,崛起于五代,此后历千年而不衰,一直到了近现代,依然人才鼎盛。比如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钱氏一门的才俊数不胜数。

钱氏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与他们的家风传承息息相关。一本《钱氏家训》流传一千三百余年,“善事国家、重德修身、崇文尚学”的品质代代传承,其中尤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最为世人称道。正是这样的家风传承,造就了钱氏一门人才辈出的传奇。

3.范仲淹的家教

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不仅自己是北宋名臣,而且非常注重对子孙后代的言传身教。他一生为官清廉,以俭持家。儿子范纯仁结婚时,准备用罗绮作幔帐,被他一口否决,还说如果使用这样的幔帐,他就一把火烧掉。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吝啬,当儿子拿钱财救济穷人时,他会大加赞扬。他还专门撰写了《训子弟语》,其中写道:“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下,范氏子孙都能在学业上奋发上进,其后代名臣良相辈出,为世人所景仰,成为世间美谈。

4.司马光的《训俭示康》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严于律己,把“俭”字看得很重。他撰文《训俭示康》,教育儿子司马康要养成俭朴的美德。司马康秉承了父亲的教诲,克勤克俭,为官清廉。史书上说他“为人廉洁,口不言财”,连皇帝所赐财物都不要,还评价他“济美象贤”,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贤德君子。

5.苏东坡赠砚教子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年少时被选拔为县尉,开始步入仕途。即将上任时,苏轼送他一方砚台,并且刻上文字以示诫勉:“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期望他勤于修身,宽厚爱人,做一个利国利民的好官。

苏迈没有让他的父亲失望,他公而为民,政绩卓著,两袖清风,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戴。苏轼也不无欣慰地对友人说:“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







(四)精选时评
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马祖云

近日读一篇散文,有一段描写耐人寻味。在幼儿园绿地旁,稚嫩的孩子指着两株茂盛程度有别的桃树,感到疑惑:“为什么两棵树长得不一样呢?”老师略作思考,以“它们的根须长得不同”进行解答,继而阐释了“树靠根长,根深叶茂”的植物知识。看似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育人哲理。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培养与孩子成长之间,何尝不是根与叶的关系。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习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尽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今天的人们更加认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纪录片《守望家风》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互帮互助,兴教育才,诗书传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家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更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证明,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

“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事实上,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奋进新征程,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国家的进步。始终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就能更好助力祖国的花朵向阳生长、绚丽绽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