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了一堂不一样的《父爱之舟》
(2022-11-16 08:42:32)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我上了一堂不一样的《父爱之舟》
《父爱之舟》常规的教学任务那是必须完成的,也不必说了。我只想说说自己更加满意的教学。
一是对“父爱”的理解,不能忽略“姑爹”。
我听了多位老师上此课,他们都把“父爱”理解为吴冠中父亲给予他的爱,没有谁关注过“姑爹”。
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姑爹”了。多少家庭没有姑父,没有姨父,所以这两个词想给学生理清楚有点难度。
姑爹,就是姑父。
对于一个大家庭来说,这两个词都好理解。
像我们这代及以前的老人都知道,一个人称呼带“父”字的亲人,也就是“父亲、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姨父”。吴冠中在这篇文章里,也多次写到“姑爹”,虽然没有让他说一句话,他在文章里只是摇撸,但姑父之爱,也在多次摇橹中。
读课文,学生知道吴冠中的母亲长期卧病,这句话告诉我们吴冠中的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父亲多次借小渔船,按常理来看,父亲一个人摇橹送作者去报考学校、上学就行了,但每一次姑爹都一起送作者。为什么呢?课堂上,一个调皮捣蛋的家伙说,怕吴冠中的父亲把小船弄丢了、弄坏了、不还了。他的这一说,让全班同学笑了。何为“小人之心”?课堂中的这一表现给出答案。这个答案,其实就是不理解姑父是谁。
姑父是父亲的亲姐姐或亲妹妹的丈夫,问自己的姐姐或妹妹借小船送孩子上学,在家庭如此状况下,亲姐姐或亲妹妹怎么可能会让哥哥或弟弟一个人摇着橹呢?尤其是夜里送作者,要是出了事,这个家不就彻底完了吗?虽然文中没有用任何笔墨写这种思考,事实就是这样。
所以,“父爱之舟”中的“父爱”在这篇文章中应该是“父亲+姑爹”共同给予作者的爱,虽然姑爹的爱没有父亲的爱那么多,但不能忽略,因为作者吴冠中也没有忽略。
二是让大家阅读课文,思考“《父爱之舟》与《慈母情深》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没有哪位老师会关注的,至少在公开上,没有听到过。课堂上,学生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
1.学生说《父爱之舟》叙述方式是倒叙,《慈母情深》叙述方式是顺叙。课堂上,我讲过,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一不同。
2.学生说《父爱之舟》写了多件事,《慈母情深》就写了一件事。是这样的,《父爱之舟》写了“父母半夜养蚕卖茧为我买枇杷”“住便宜客栈被臭虫咬父亲想给我加钱换房”“逛庙会吃凉粽子热豆腐脑”“父亲给我做万花筒”“雨雪天背我上学”“凑钱给我上学,为我铺床”“送我报考学校怕人嘲笑”“送我上师范给我缝被子”等好几件事呢!《慈母情深》就是一件事,跟母亲要钱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
3.学生说《父爱之舟》写了那么多事,居然没有一句直接说话句,《慈母情深》就不一样了,使用了大量的对话句。老头说了话,母亲说了很多话,母亲旁边的那个女人对母亲对我说了很长的话。的确如此,《父爱之舟》出现的人物,作者没有让一个人说话,全是自己在说。不管有没有对话句,所表达出来的情都是如此之深。
4.学生说《父爱之舟》是用第三人称写的,《慈母情深》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修正了他们的说法为:“《父爱之舟》是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写的,《慈母情深》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两篇文章在人称视角上,一篇是混合人称,一篇是第一人称。学生有这一发现也不难。
5.学生说《父爱之舟》写的是“梦”,是虚幻的,《慈母情深》写的是事实。我反问一句:“《父爱之舟》的确写了‘梦’,但文中所写的那么多的事,是虚幻的吗?”同学们都说不是虚幻的,也是真实的。《父爱之舟》中的“梦”不是虚幻的梦。同学们说出这一不同也是挺棒的。这一不同,其实就是两位作者思念父母,所采用的思念方式的不同。
已经有五个答案了,我走进班级前,也就想到这么多答案。但我一直认为,学生比我强大,一定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所以,追问是我常在课堂中使用的策略。所以,又有了以下的答案:
6.学生说《慈母情深》主要写了“母亲的辛苦”,《父爱之舟》作者写了很多父亲对“我”的关心、保护。这一表达上的差异,我没有发现。我的学生超级棒!
7.学生说,梁晓声在《慈母情深》中没有点“父亲”,我们都不知道他的父亲在干什么,梁晓声为什么不问父亲要钱呢?吴冠中的《父爱之舟》中点了“母亲”,虽然只有几个字,但我们一下子知道了他母亲的状况,让我们对他的父亲一下子有了更新的认识。同学们的这一发现,同样是超级厉害的,我们当然该为他们点赞!
8.学生说,《父爱之舟》最后写了“朱自清的《背影》和鲁迅的《乌篷船》”,通过这一比较,让我们知道了吴冠中的父亲与朱自清父亲的完全不同,朱自清的父亲不缺钱,鲁迅家同样不缺钱,他们俩都是富家,情当然不一样。这种对比的写法很棒。《慈母情深》中也有对比,是母亲与身边的那个女人形成鲜明对比,这两个人都是有钱人,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做工,条件都不好。学生说的如此深刻,如此细致,这是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以前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我一直在摸索有了鉴赏进来,课该怎么上呢?这是我又一次把鉴赏加进来的教学,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