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校联合体”湖南师大附中师生同题写作

(2022-11-11 09:42:29)
标签:

作文

分类: 作文
“名校联合体”湖南师大附中师生同题写作,最最丰富的素材库是生活

作文题目

【2023高三湖南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11月联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位农艺师告诉果农:杂草不要除。杂草与果树根系深浅不一,不会相互争夺营养。杂草让土壤保持湿度,防止土壤流失;割草作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我们习惯将人分好坏,事分利弊,物分贵贱……其实杂草或许是庄稼的敌人,却可以成为果树的朋友。稻农的经验,未必是果农的法宝。这是种植之理,也是生活之理。
读了以上材料,你或许对自己的生活,对世事人生,会有一些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




详细审题指导、拟题、素材、佳作、课件等资料请点击:《名校联合体11月联考作文:理性的魅力》《名校联合体11月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这里再引出一个话题。面批讲评时,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有个误解:要多用名著名篇、名家名流的经典案例,而写个人生活就会显得琐碎。
其实,中学生作文最最丰富的素材库是鲜活的生活,是丰富的人生,是纷繁的社会,而不该是人民日报时评或者名人名言。
11月名校联合体作文题中,三次提到“生活”一词,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少些空话套话,贴近生活写作。
但多数考生不太会从个人生活(人生)与社会实际中得到灵感,发掘素材,写得太绕太纠结,或者写着写着又是:
“学会辩证,助力青年有为”“学会辩证,推动民族复兴”“学会辩证,促进世界和谐”。把“辩证”换成其他词也可。
据阅卷反馈,考生文章佳作很少,一所1000多考生的学校,50以上的寥寥无几。
以下几篇文章来自湖南师大附中高三年级。老师示例文,也尝试多从生活中发掘素材,写得尽可能规范与明晰。




教师示例





图片


经验虽好,不宜嫁接 

湖南师大附中语文老师:湘滨



稻农对待杂草,洒上除草剂,可谓“大快稻心”;果农对待杂草,如果也一除了之,恐怕果树们都会纷纷“抗议”。



有了科学常识,就不难解释这样的“种植之理”:稻子和杂草根系深浅相近,相互争阳光抢肥料,稻农们对杂草,当然心不慈手不软;而在果园中,杂草丰茂,无碍果树生长,反倒让土地松软,让水土稳固,果农无疑视之为宝。隔行隔山,又怎能轻易嫁接经验?



人生之理,也是如此。别人走得此路不通,你却走出了柳暗花明。别人脚下的康庄大道,可能是你的羊肠小路。小时候最爱看金庸小说,最想做武林高手。虚竹得逍遥派真传,郭靖学会“降龙十八掌”,“狗杂种”石破天参透“太玄经”,羡煞武林人士。不过,这些武功都有如天赐,是依着他们的禀性资质,量身定制的。别人也想把搬过来照着学,好点的只是浪费点时间,弄得不好就像欧阳锋,学《九阴真经》经脉倒行,像东方不败,练《葵花宝典》不男不女。



当然,今天我们没空练武术,都在忙着考大学。有人走学科奥赛之路,有人走常规高考之路,有人想着出国留学。比如奥赛,在多数人那里,荆棘密布多歧路,走到最后也是万里挑一,而在天赋异禀者这里,有一线希望,就能借此看到隧道尽头的光芒。是弃是取,是退是进,当然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再拿我们都要经历的恋爱婚娶来说。有人坚信“颜值即正义”,首选长得好看的;有人看重家境背景,要求对方有财有势。人家可能颜值相当,家世匹配,制定各自标准,自也无妨,但你又怎能照搬过来,视之为婚恋宝典?别人眼里的“西施”,可能就是你命中的“妲己”;别人看不上眼的“陌路之人”,可能就是你的“真命天子”。于多数人而言,要找的人,其实只是在同一个爱情磁场,适合自己就好。



如何评判他人经验的普适度?最好的检验标尺是事实和实践,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学习取经”。某地父母官去法国转了一圈,喝了几杯82年的拉菲,啧啧不已。于是,一拍脑袋想当然,我们县不是与法国纬度相同吗?人家葡萄种得好,我们肯定不会差。回来兴冲冲地下红头文件,让农民大种葡萄,结果没结出几个子,原来高产的地瓜园,倒是荒得只剩杂草了。



杂草自是杂草,从不懂谦和退让,只顾迎风生长。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能探寻真相,区别对待,懂得不嫁接他人经验,懂得因事制宜开新路。



如此,你就是智慧的“果农”,才播下种子,你都可以闻到百果飘香了。





学生优作




均为考场一类卷,语文老师有修改





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湖南师大附中2020班  周雨彤

作家关正文在《见字如面》中说道:“生命存在本身的价值与意义,就这样,被狭隘成为‘做对的人和好的人’。”的确,在功利时代,我们总习惯于绝对化的认知,一味将自己置于条条框框中,而忽视了具体的真相和实际。



杂草对种稻而言可谓一弊,但对于果农来说却是法宝;心细行缓对于大事决策可能贻害无穷,对于潜心研究却大有裨益;慈悲为怀的人抚慰痛苦时得心应手,在严格执法时无疑会畏缩止步。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类似的例子,所以说,彼之蜜糖,吾之砒霜。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落窠臼,别入囹圄,别陷泥沼。

为何要如此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在东犬西吠的古代社会中,坚持绝对原则未尝不可,但在多元化的当下,你必须因事而异,因地变通。“没有什么颠扑不破、万古长青的真理。”马克思理论的大树参天,但要让它中国化,适合中国的土壤;孩童会成长为理性的大人,时间也改变了你所处的位置、环境……如果秉承绝对化的观念,你终会受困于你所坚持的“丰富经验”“刻板印象”“定势思维”,一个时代的浪头袭来,你就瞬时丢盔卸甲,无所适从。

就像罗振宇所说的那样,“世界是多元的,概念是多元的,人性亦是多元的。”无论是蜜糖还是砒霜,物总在那里,做它自己,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你,看你把它放在哪个位置,你本人处于何种境况。人生注定遭遇各类“杂草”,你应洞悉实际再做判断,拿出最合理的方案,别去照抄照搬他人经验,你的抉择,只在此地,只在此事,也只在此刻。

能够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的绝对化观念。人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如同曲别针一样,有亿万种可能,也许我们正囿于一种两难选择之间,这时只有谨记尊重实际,才可能跳出窠臼。

对于个人而言,具体分析意味着恪守内心的真善美标尺不变,顺势利用一切,曾经无用之物可以大放光芒,而那些良工之物也可以暂退阁外,静待时机。对以社会而言,不妨少些绝对化的观点,多点宽容与包纳,善恶美丑没有绝对界限,人们也少操心他人的做法,威廉·福克纳曾这样写道:“每个人是他自己的道德观念的仲裁者,不过谁也不应该为他人的幸福处方。”而对于整个人类生态而言,占据主流不应只是那些公认的法则,毕竟不是所有的胜利都配享圣殿的荣光,并非所有败绩都是渲染时代的微尘。(语文老师修改版:对于个人而言,尊重实际具体分析意味着因势利导。曾经有害之“杂草”,亦可在果园绽放光芒;而那些良工好物,也不该所处非位,沦为摆设。对于社会而言,不妨少些绝对化观点,多点宽容与接纳,善恶美丑没有绝对界限,少去盲信别人的经验,少去掌控他人的做法,少去妄议存在的合理。威廉·福克纳曾这样写道:“每个人是他自己的道德观念的仲裁者,不过谁也不应该为他人的幸福处方。”而对于整个人类生态而言,除了有公认法则占据主流,还要有小众特质各显神通,若是一刀切之,怕会伤及无辜。)

若有人再问起:“你为何不信奉他人所持的圭臬?”
我将会这样答道:
“彼之蜜糖,可能吾之砒霜。不妨待来日方长,静候各方佳音。”

莫为事物贴“标签”  
湖南师大附中2002班  杨名星

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区分事物的好坏优劣,为事物贴上“标签”。就像许多人总是认为,花儿都是美的,游戏总是有害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农艺师告诉我们,杂草生于稻田,会与水稻竞争阳光和营养,但长在果园,却让土壤保持湿度,增加土壤肥力。是的,杂草并不总是“敌人”,不总是有害物。事物的利与弊,因地因事而异,每一个事物都可能有其多面性。

事物的利与弊,并不完全由其本身决定。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个事物也有好坏之分。悠扬的音乐,对于正在放松的你来说是一种享受,可对于身旁潜心阅读的人来说,却可能“呕哑嘲哳难为听”。有许多患有先天性遗传病的人,尽管经历了常人不可忍受的痛苦,却对其他的病有了异常的抵抗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我们不该急于评判眼前事物的高下优劣;未来,它也可能换一种方式为你造福。(语文老师修改版:科技日益发展,成为影响人类的最大的双刃剑,它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它在彼处帮助人成就人,在此处却可能伤害人异化人。这和杂草在稻田与果园,具有不同属性,何其相似?)

所以,面对复杂的人事物,我们不能仅用几个标签来简单界定。“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置换不同的场景,以不同的视角,观照同一个事物,兴许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我们怀念“车马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幸福时光,却也享受着当下网络发达、万物互联的便捷;短视频风靡全球,有人批之“弱化记忆,钝化思维”,视之为洪水猛兽,有人用以记录、分享生活中的美好,传递社会正能量,而且做成了一番事业。如果果农对待杂草,偏信杂草的“有害”标签,一除了之,怕是错失了好帮手。

正因为事物有多面性,利弊是相对的,我们不要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在追求效率和利益的今天,我们往往在缺乏理性和独立思考的情况下仓促做决定。这样就容易陷入思维固化的陷阱,犯经验主义错误。跳出旧框架,做充分思考、理性观照,我们才能成为明智的“果农”一样,审辨稻农的“经验”。

更好的是,我们利用事物的多面性,兴利除弊。我们所读过的书,无论好坏,或都有亮点;我们遇到的人,无论品行如何,也应有可借鉴之处。充分看到事物的多面性,始终葆有学习之心,汲取智慧,得以得长。

杂草,不见得一定是敌人。愿你我能撕去思维固化的标签,重新认识身边的“杂草”,所处的世界,兴利除弊,为人生之成长助力。 

世界不只有黑白
湖南师大附中2020班 李佳林

杂草,即耕地里非作物的草的总称,却在稻农与果农那里待遇迥异。其实,杂草还是杂草,它们只顾着生长。是庄稼与果树的不同根系决定了它们的命运。只可惜,并非所有的果农都遇见了农艺师,也并非所有人都见了黑白之外的世界。

是的,我们习惯将人分好坏,事分利弊,物分贵贱。却忘了“彼之砒霜,汝之蜜糖”;忘了“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世间的人与物,因地而异,总在变化,我们不能将运动的万物,塞入简单的静止框架,偏颇视之,削足适履。

生活在世间,我们要看见黑白之外的色彩。《吕氏春秋》有云:“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匠人打造黄金首饰时,要尽可能提纯,剔除多余的“杂质”,而在纯铁中又加入看似会破坏整体的“杂质”,炼出强度更大的钢铁;马尔克斯面对前人累积的创作经验,却突破传统写作的线性时间结构,在循环中写《百年孤独》;蕾切尔·卡逊在人类对自身伟力的盛赞中,对工业和机械的狂潮中,看见另一个《寂静的春天》。“道在日新,艺亦在日新。”在黑白的刻板印象中,总有人挣脱已有条框的限制,发现不同。而文明的进步与生机,生活的美好与丰富就蕴蓄在这不同中。

生活在芜杂世间,我们要掌握具体事物具体分析的办法。不同于“击壤而戏”的上古时代,当今科技发展迅猛,历史的浪潮汹涌,碧水后波推前波。欲在这变局中立足,我们必须穿透现象看本质,看到“杂草”的不同境遇与应对策略。钱锺书先生书读六遍,稿纸袋论,学贯中西在目不窥园的专注中写下了等身著作;徐霞客游历山河形胜,亲身跋涉,在数十年的实践体会中作成《徐霞客游记》;顾清芬先生不惧艰险,随同观察飞机试飞时故障,置生死于外,填补我国空防漏洞。他们以理论、以实践、以决心,应对变化的复杂的生活或困境。“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以青云之志锤炼自身才能,以木石之心进德修身,把握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真谛,担当时代的重任。(语文老师修改版:当别人谈“核”色变,我们合规研究,合理运用,为富民强国所用;当西方视非洲诸国为劣等民族,以之为殖民地,我们却与之交好,最终“非洲兄弟将中国抬进联合国”。反之,当西方国家独占芯片专利,坐地起价,我们无法复制经验,无法躺平照搬,只有看清现实,努力造“中国芯”。当新冠肆虐,西方国家凭恃发达的医疗水平,放开管控,自生自灭,而我国结合国情,审慎思考,走自己的抗疫之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占领认知高地,找到实事求是的金钥匙。)

当然,看见黑白之外的世界,并不意味颠倒是非,混淆对错,而是探寻规律,尊重科学,以事实为准绳。

看见黑白之外的世界,朝圣简单,又温柔地拥抱彩色。看到“杂草”的害与益,做一个明智的“果农”。有此,方可渐明生活之理,理解这个妙曼生姿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