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致老师、家长:面对问题学生,你需要这样做!

(2022-11-10 08:50:13)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致老师、家长:面对问题学生,你需要这样做!
郭小凤

在老师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会遇见一届又一届不同的学生。但无论哪一届,总有那么几个人,是我们心头难舍的“痛”……他们经常迟到,他们不做作业,他们课堂跑神,他们迷恋网游,他们顶撞家长,甚至离家出走……

想对这些孩子说“爱你”真不容易。对于他们,有时候我们很茫然,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却收效甚微。教育他们,我们不仅要有爱,更要会“智慧的爱”。
认识问题生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

表现:
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特点是“赖”;
厌学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怠”;



心理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怪”;



品德型问题生的特点是“坏”;



“好学生”型问题生的特点是“骇”。



对策:



教育行为习惯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耐心的长辈;



教育厌学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科研员、学习问题专家;



教育心理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心理医生;



教育品德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足智多谋的战士;



教育“好学生”型问题生时,教师应该像个高明的侦探。



教育问题学生要学会对症下药。但要记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问题,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


  

学会用三种思维解决学生问题



第一种思维:行政思维



主要手段是“管”,这种思维的标志性口号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结果造就了大批管理型教师,官员型教师。上来就管,管不成才想起了爱,爱也不成,就不知所措了。



第二种:文学思维



手段:煽情、说教和舆论。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强调道德和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标志性口号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成就母爱型教师。



第三种:科学思维



手段:全力破案、评估影响、弄清问题种类(品德问题、心理问题)进行个案诊疗。



标志性口号: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总结:教育工作追求真善美。三种思维追求点不同:行政思维和文学思维更注重善和美,而科学思维更注重真。



  

面对问题学生,有何对策?


顶撞老师者



作为老师,不知你有没有遇到过顶撞你的学生?当时的你是怎么做的呢?碍于面子,对学生一顿打压?忍气吞声,不跟他一般见识?我们来看看王老师给大家的建议吧!



对策:



两种处理方法不可取:



态度第一,事实第二。这样学生会口服心不服。

2.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教师也是人,不是圣人。长期这样会崩溃。

分析原因:

老师方面:
1.老师冤枉了学生:做一个先倾听的老师
2.老师不公平:做一个公平公正的老师
3.老师提出了学生做不到的任务:做一个替学生考虑的老师
4.老师讽刺、挖苦学生,伤了学生自尊:做一个尊重学生人格的老师
5.老师要请家长:慎用!
6.学生提出不同意见,老师误以为是顶撞:做一个允许学生说不的老师

学生方面:
1.心情不好,迁怒老师:老师要做到你发火我不发火。控制情绪
2.学生想表现自我:观察表情,事后戳穿。
3.和老师套近乎:要亲近有度
4.学生对老师的业务水平有看法
5.学生缺乏教养:不要跟这种孩子较劲,但要让他敬畏学校,此处不是撒野之地。

经常与同学冲突者

同学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令教师头痛的一件事。动不动吵起来了,打起来了,不是这个告状就是那个报警,教师不得安宁,班主任尤其烦恼。对于学生总是和别人发生冲突,教师究竟应该怎样对症下药地教育他们呢?

1.语言表达能力差

表现:不善言辞,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思,无法让对方明白,心里着急,憋得满脸通红,于是借助肢体语言,直接诉诸行动,伸手就推,伸手就抢。

对策:教师要“冷处理”,千万不要试图当时就分出个是非曲直来。先把冲突双方分开,过几天再处理。着重关注冲突前的想法,他到底打算干什么。教师再教他学会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每天十几分钟大声朗读。

2.思维方式特殊

表现:沉浸在自己的是非曲直观念里,对事情的解释经常与他人不同。如:某学生上课说话,老师叫他站起来,批评他。他回答:“我没说话。”事后问他,他说:“我在跟同桌讨论你提的问题,怎么能算说话??在他的词典里,对说话的解释:“上课说与教师讲课内容无关的话。”那才叫说话。

这让我想到了班级一位孩子骂脏话,经常说:“他妈的”同学投诉,他据理力争说:“他妈的”不是脏话。

对策:教师要说服而不是压服。

3.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表现:为人处世能力差,不会看他人脸色,不善于感知情境,不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什么情况该做什么事。属于人家办丧事,他去道喜。

形成原因:跟家长学的,家长人际交往就是这种风格。或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跟同龄人接触太少,缺乏人际交往。

对策:

第一种比较难办,教育周边学生不要和他计较,他就是这个脾气。

第二种,明确告知家长该怎样让孩子学会沟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4.自我中心

表现:心中只有自己,目中并无他人,只要自己高兴,全然不顾自己的感受。

对策:

1、恰当地阻止他们的任性行为。恰当地指有计划、有步骤,但不能处处顺着他。
2、教会孩子逐渐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
3、家校配合,告知家长在家也不要娇惯他的坏脾气,帮助他慢慢改正。

5.个性缺点

表现:有的人特别小气,有的人特别爱说谎,有的人爱传话搬弄是非,有的男生“娘娘腔”……

对策:
1.对于有缺陷的个人来说,减轻或减少个性缺陷。
2.对班级同学来说,尽量包容他的缺点。

6.利益冲突

表现:比如,调座位,一个学生希望坐某个座位,另一个学生也要坐那里;一张电影票,你要我也要,各不相让。

对策:先鼓励一方退让,如果双方都做不到,那就“石头剪刀布”解决问题。

不完成作业者

不完成作业的几种可能之不交作业,成绩还好。

第一种,书写障碍。

表现:学生听讲比较专心,发言也积极,有表达能力,总体上学习状态还不错,但只要一涉及笔头作业,他就一百个不乐意。数学作业需要写的东西稍少,他还能做,像语文这种需要大量书写的作业,他死活不想做。

对策:
家长当面:不要贸然批评他,告诉他:写字其实是一件并不难受,而且很有意思的事情。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手指游戏,以促进孩子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

家长还可以故作热爱书法状,激发孩子写字的兴趣;
可以把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送去训练班做一些训练;
对握笔姿势不对的孩子,进行矫正。

教师方面:减少这种学生的作业,先不求多,不求美观,写了就好,逐渐增加,不急于让他和一般同学拉平。

第二种:懒惰,靠小聪明学习。

表现:字形和书写速度并没有书写障碍,能写分很好、很快,他们也曾经有过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历史,而且给他们一些压力,他们也能把作业写好。

主要问题是懒惰,胆子比较大。不太害怕惩罚,他们成绩并不差,靠的是小聪明。

原因:这种懒惰任性的学生,几乎可以肯定是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有的家长从来不问孩子的作业写没写,孩子每天就知道疯玩,在家差不多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小学低段还写点作业,到高年级和中学,就放肆不写了。

老师请家长,家长不去,或者去了,回家把孩子打一顿,继续放任不管,这种孩子完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起来很困难。

对策:
经济情况好,建议家长请一位家庭教师暂时陪伴他写作业,等他逐渐形成按时写作业的习惯后,家庭教师再撤出。

如果学生家里经济困难,孩子人品并不差,则可以考虑安排到一个同学家去写作业,以期逐渐使他形成写作业的习惯。学校若有放学的辅导班,可以建议参加。

哈哈!(••)还有一类,就是经济条件不好,人品不好,行为习惯差的,这个更难办?

总之,这是一类脑子聪明、思想懒惰、习惯不好的学生,转变这种学生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能使他们有进步就好。

第三种,嫌作业太“小儿科”。

表现:这种学生经常不交作业,但成绩不差,或者忽高忽低,有时还能考出令人吃惊的好成绩,别人都不会的题,他反而能做出来。

这种学生给老师一种懒惰、靠小聪明学习的印象,但他会表现出对自己确实不会的地方,听得津津有味,有时还会问老师一些怪问题。作业难度很大,具有挑战性,他就爱做。

这种学生的家长往往文化水平高,家庭有读书氛围,孩子受到过良好的早期教育。识字多,爱看课外书,知识面宽,平日说话词汇丰富。

这就是那种“吃不饱”的学生,老师留的作业对他们来说太“小儿科”了,做起来索然无味。

对策:

老师:在保证教学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对于这种尖子生,要适当照顾。

注:尖子生有两种,一种是“显性尖子生”,主要特点是成绩拔尖,另一种是“隐性尖子生”,特点是成绩并不拔尖,或者很不稳定,但是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条件。(隐性尖子生,给他吃点“偏饭”,给他留点难题,减去一些他做了也没用的容易题)

千万不要讽刺这种学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怎么那么特殊?”“你门门都考100分,我上课也让你看课外书”,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说法,会把一个未来的尖子生变成教师的敌人。

不完成作业之成绩不好的同学:

第一种:没奔头,灰心了。

两种情况:整体灰心者,完全厌学。学都不想上了还谈作业,牛头岂对马嘴。主要精力应了解他的心理问题在哪里,加以干预。

局部灰心者:不是门门作业不交,而是一两门不交。

对策:

你不是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你只是某一两门作业有困难。我们慢慢解决。找到写作业困难在哪里,为什么灰心了,逐步加以解决。

第二种:作业不会做,或者障碍太多。

分析可能是智力问题,可能是基础问题。面对一个经常不交作业的学生,千万不要急于批评、谴责、惩罚,一定要认真观察和询问他到底会不会。如果发现他确实不会,那就什么批评的话也不要说,该补课就补课,该请家教的建议请家教。

第三种:挫折感。

写作业提不起精神来,经常不能按时完成。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他们受的挫折太多了。也就是说,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超标了,而且太急躁了。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总是得不到肯定,甚至作业按时完成了也会受到批评(还有错题、字写得不漂亮等),成绩提高了也要受批评(没有达到教师、家长主观确定的“大跃进”标准)。

教师、家长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比他的缺点,总是用自己理想中的他来贬低现实生活中的他。久而久之,他就会经常处于沮丧状态,对完成作业也就没有兴趣了。

对策:
教师、家长实事求是肯定他的进步,他很快就会转变精神状态,作业完成状况也会好转。

第四种,不喜欢这个老师。

教师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接受孩子的正确意见。该倾听的倾听,该解释的解释,缓和。

说谎者

什么是说谎?说谎就是“有意说不真实的话”。教师应该明白说谎问题的复杂性,做到心中有数。

说谎的常见类型及对策:

一、自我保护型

这是教师最常遇见的说谎类型,也是让教师最恼火的说谎类型。这种学生往往在受到批评的时候,用谎言来辩解,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表现:如,迟到了,说是妈妈没有及时叫醒我(其实是他自己赖着不起床)没完成作业,说是忘记带了;上课违反纪律,被老师发现,硬不承认;偷拿别人东西,不承认…

教师表现:教师面对此类谎言总是义愤填膺,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实话,结果常常自己气个半死,因为有些孩子已经修炼到了说谎毫不脸红的程度。

对策:

像这种久经考验的孩子,如果没有拿到无可辩驳的证据,就不要和他废话,否则你等于又给了他一次锻炼说谎技术、提高说谎水平的机会。

说谎不脸红的孩子、就是这样炼出来的。他犯了错误,教师如果没有拿到铁证,就暂时不要理他,逮着了再说,如果拿到了证据,该怎么罚怎么罚,也不要跟他费口舌、以免浪费感情。至于那些并非说谎成性的孩子,偶尔说几句谎话,教育一下就可以了。

总之,自我保护型的说谎要不要揭穿呢?一贯说谎的,拿到证据必须揭穿;偶尔说谎的,算了,留点面子。

二、计策型

如果说自我保护型的说谎是被动防守的话,计策型的说谎则是主动进攻,说谎者企图通过说谎来谋私利,典型的这种说谎就是散布谣言。

有用这种办法算计同学的,也有算计老师的。这种说谎,原则上要揭穿,还原真相,对说谎者要严肃批评。

三、吹牛型

这种说谎源于虚荣心。比如说我家多么多么有钱,我姑姑在国务院工作(其实此人根本没有姑姑),我认识多少名人,我和某个明星握过手等,就是吹牛。

对策:
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这不算什么大事,基本上可以一笑了之。但是等孩子大一点了,就要善意地劝劝他们不要这样吹,否则会破坏自己的威信,因为吹牛者总是大家的笑料,不少相声和小品就是嘲笑这种人的。

如果这种学生总是不改,也可以找个机会当众拆穿他,但是要注意分寸,不要让他过分难堪。

四、幻想型

这种孩子天生爱幻想,而且他们竟然相信了自己的幻想,把假的当成了真的,或者真假不分了。

前面几种说谎都是明知故犯,说谎者知道自己在骗人。幻想型的说谎者完全没有骗人的企图,他们只是沉浸在自已构想的幻觉中。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孩子可能是做文学家的料。

对这种孩子,对这种谎话,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批评,也不应该批评。但是,如此想入非非有时候也会误事,所以教师可以友善地提醒他们学会把真的世界与他想象中的世界区分开来,有时候要等他们自己碰了钉子之后再劝说。

  

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1.多读专业书籍,寻求理论支撑

如何才能在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时,显得得心应手?如何才能正确地处理好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唯有多读专业的教育书籍,习得更多更深刻的教育理论。在深厚的理论支撑下,解决难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对症下药,才能寻找到治病的药方,药到病除。我们要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这是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2.转变观点,在实践中学会科学诊断

王晓春老师毫不客气地指出,很多老师存在理念、情绪、能力方面的不足,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反而加重了学生的问题,甚至就是学生问题的源头。

教师不要抓住学生一时气愤下的不当言语和不礼貌态度不放,而是要重点关注事实,理清事实,就事论事,让学生“心服口服”。

案例:

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小A同学,喜欢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基本上每周都需要处理他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

一天课间,突然有许多小朋友跑过来告状:“老师,我看到小A同学又和别人打架了,打得特别凶,停不下来了!”

为什么又是?因为不知道这是他本周第几次打架了!这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必须从长远的角度解决他的问题!

针对小A的爱打架,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小A同学。

第一:培养小A同学自我情绪的管理。(态度)

第二:先强调动手打人的错误行为再了解事情原委,让他们清楚的知道动手打人是班上的底线!(行为)

第三:发挥老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解决问题。(思想)

第四:相信学生,并且特别注意持续跟进,给予小A同学持续的鼓励和强化。(改变)

这里我使用的是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经常使用的”夸夸法”。

渐渐地,他学会了忍耐、控制,他不再用拳头解决问题。这是对我们老师的一种信任,也是他的一种成长。

3.教师是人非神,要接受教育的无力

从问题生的分类和严重程度来看,有些问题已经不是教师一人之力能够解决的了,尤其是品德和心理型问题生。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心理很难很难。

王老师在书中说:教师应该以“稳住大局”,“维持得住”“消极防守”等策略为主,不要对学生甚至于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容易造成“失败感”和“反效果”。

我们要时刻记住:问题生只是教师工作对象的一小部分,我们老师通常都被问题生“牵着鼻子走”,花费大量精力在管理问题学生身上,而没有真正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提升上以及其他大多数学生身上。

我们应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其他学生身上,也许反而能促进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减少问题生问题。

呼吁: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问题学生难,老师也难。对于特殊学生多的班级,我呼吁家长、社会能够给予老师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我相信,被爱包围着的老师,将会给予学生更多的爱,也将会在教育中散发更多的热量,成为推动教育和人才发展一股强大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