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始于情感连接,飞跃于逻辑思维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享誉世界的儿童发展专家: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始于情感连接,飞跃于逻辑思维
世界一流儿童发展专家用毕生研究成果告诉世人: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底层能力,根本不在于知识积累。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如果你把孩子送进过曾经的阅读写作鸡娃培训班,你会发现他们教阅读写作和教奥数的方法如出一辙:孩子从入学前就要记住一个古今中外的考点必考文学人物的生平、作品、作品的主要内容。有的孩子真的能记住,如同三岁熟记唐诗300首的升级版。
如果你叩问一下,这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是考试多考一些分数,还是在人前多一些谈资?副作用又是什么?你会发现,答案相当刺激人。
享誉世界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斯坦利·格林斯潘(Stanley I.
Greenspan),为大量孩子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用毕生研究成果告诉世人:死记硬背塞知识,并不是学习。真正的学习,在于孩子与世界相连接的能力。阅读、写作至关重要。
斯坦利·格林斯潘,当代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医学博士,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及儿科临床教授。他是享誉世界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也是国际知名自闭症康复教育专家,他发明的“地板时光疗法”被应用于对有心理障碍的婴幼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斯坦利·格林斯潘也是美国发展和学习障碍跨学科委员会主席,接触了大量自闭症孩子和学习障碍的孩子,创建了“0到3岁:美国婴幼儿及家庭中心”组织,对学习障碍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发现:学习始于情感上的互动,孩子们学习,因为他们想要与人交流、与人进行逻辑上的沟通。
《轻松提高成绩的学习树法》是格林斯潘教授遗作。他用毕生研究实践成果,建立了一套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学习树思维模型。可以说,本书是他倾毕生心血集大成之作。所有学习障碍的原因,都可以从【学习树】的思维模型里,找到原因、阻碍和解法。家长可以从“学习树法”中获取解决孩子的学习难题的方法,帮助孩子拥有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以下文字摘取自《轻松提高成绩的学习树法》第14、15章,关于儿童的阅读与写作。选取有删减,由“湛庐文化”授权发布。
阅读理解是什么——
1 将自己的思想与他人的思想
进行恰当联系的能力
孩子不能理解阅读的文章,说明他没有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完全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他从来没有掌握逻辑思维。
对有的孩子来说,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理解他人所说的内容非常困难,自言自语就容易多了。
父母可以试着和这样的孩子进行双向的长对话,并进行大量一对一的游戏。
家长给予孩子种种激励,以使孩子对他们的话语做出回应。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对为他什么想要这件东西表现出好奇之情。通过使用对孩子来说最具有情感吸引力的办法,把孩子“拉”进对话中。
促使孩子进入具有情感意义的交流,而交流的目的则是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与父母的想法联系起来。
阅读理解意味着注意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如果孩子想理解自己和别人在课堂上所读的内容,最基本的一步就是做出逻辑联系。
2 要学会使用逻辑思维
将各种想法联系在一起
人不可能超越你的思维层次去理解思维能力层次之外的事物。
一旦孩子能够阅读句子和小段落,我们就想让他借助所有的感觉和思维层次,吸收所阅读的基本内容和细节,使阅读过程成为一种多感觉的经历。
让孩子参与世界非常重要,故事中总是充满各种需要解决的难题,可以讨论故事中的人物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走出困境的办法。
可以问问他:“下一步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以前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会改变场景中的某些事情吗?”让孩子用自己的想法来给阅读材料添加内容,多提几个问题,帮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委。
使用逻辑思维,将各种想法联系在一起,能使孩子在描述因果关系时达到一个新的思维层次。
3 进行反思性思维
评价自己的阅读内容
面对9~12岁的孩子,你可以问:“你觉得这个段落怎么样?你认为作者想说什么?你相信故事中的人物所说的话吗?”或者:“你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
通过这样的练习,孩子最终就能将反思性的、批判性的、分析性的思想用于他的阅读之中,将其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与自己的经历和喜好进行比较。
他也能将自己投射到故事中去:“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感到很难过吗?”一旦孩子能换位思考,他就真正理解了这个段落,也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并理解文字内容了。
孩子最终的理解水平将受思维能力层次的制约。经历过不同的思维层次之后,孩子能深受启发,使阅读的内容成为人生经验的一部分。
写作是什么——
1 表达出某种由事实支撑的观点
有不少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其他方面才华横溢,却不能组织好一篇作文或者口头汇报。
如何调用各个思维层次在写作与口语交流中表达思想?作文总是先有要点,然后要用事例支撑这个要点,最后得出结论。
只要是写那些充满真情实感的东西,都能写出一篇声情并茂的作文。
2 多接触新事物
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方式
为了写作,孩子需要更多能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经历和新鲜事,去接触新事物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有些家庭积极鼓励孩子从事各个方面的活动,孩子的接触面广,视野也就比较开阔;还有些孩子因为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能力提高比较缓慢,需要更多的鼓励。不管什么情况,大量的新鲜经历都会激发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比如去野外远足、逛动物园、乘汽车旅行、逛超市、去海滩、去农场、逛乡镇集市、参观博物馆,或者就在你生活的小城镇里,去以前没去过的地方散散步,这些活动都会对你的孩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你的孩子会因此而认识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
3 孩子的世界仅局限在教室
不会生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是在“教考试”,而越来越多的考试所测试的则是事实性的知识。
复述那些时代的基本事实并不能帮助孩子形成某种新颖独到的观点,从而使他们产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然而,一篇优秀的作文就是要求表达某种由事实支撑的观点。
如果孩子的世界仅局限在教室,那他也不会评价自己的观点,并各抒己见、一吐为快。
不管多大年龄的孩子,通过最简单的对话,你都可以打探到他对什么感兴趣,你可以通过评论、发问或者分享你自己的经历来表示你对他感兴趣,最后鼓励孩子详细阐明自己的观点。向他发出挑战,让他用知道的事实或观察到的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大约从3岁开始,不少孩子就能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并能用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了。
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最强有力的能力。
4 表达观点是由不同的思维层次
逐渐发展而成的能力
一旦孩子产生了令人兴奋的新想法,你能明显感觉到他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喜悦。
但是,不管孩子年龄多大,你最关心的问题可能都是:“他的话有意义吗?他的想法符合逻辑吗?”
要使孩子的能力持续发展,将各种观点符合逻辑地联系起来,并进行正确地表达至关重要。如果他在表达想法时存在障碍,又该怎么办呢?
表达观点是由不同的思维层次逐渐发展而成的能力,从最基本的“为什么”,到多因素思维、比较思维、灰色地带思维,最后再到真正的反思性思维。
例如,给出几个理由,说明为什么一件事比另一件事好。这样的讨论对孩子今后讨论历史事件的原因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它能帮助孩子理解细微的层次差别。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当他们到达各个高级思维层次,逐渐面对更加复杂的、需要探索的话题时,他们就能借助在小学时学到的最基本的思维策略反问自己:“要点是什么?我准备说什么?我需要用哪些例子来支持我的要点?”
图片
澳大利亚神奇学校FCS的辩论赛,创造了玩最多,考最好的教育奇迹。
创造性写作——
1 作品的所有要素
都为主题服务
创造性写作可能看起来与一般的作文不一样。其实,两者遵循的是相同的结构,只是前者的写作方式更细微具体而已。
在创造性写作中,故事通常包含人物性格发展的相关情节。其中,所有的小事件都是为情节发展服务的。
写作时,小说家们通常会在脑子里对自己的叙述设定一幅视觉效果图。其他的艺术家,如作曲家、演员和视觉艺术家,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创作的。
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创造一种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作品的所有要素都为主题服务。
写小说、诗歌、戏剧等可能比写其他的短文更容易吸引孩子的兴趣。
给灵感赋予结构是一个挑战。孩子需要无拘无束地自由发挥想象,但是创造性写作也需要遵守一定的逻辑规则。
2 将想法落实在写作上
如果孩子思路开阔、感受情感联系的能力较强,都有助于他们写出脉络清晰的文章或报告。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符合逻辑地表达思想,那么清晰地表达是第一步。
孩子需要发展精细动作,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在写作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是写作的核心能力,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获得发展。
那些精细动作控制能力发展缓慢的孩子仍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落实在纸上。
学会打字比学会书写要容易一些,这也是一种方法。如果打字同样让孩子感到很有挫败感,那他可以使用录音笔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听一听,再从容地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也可以逐字逐句地写下口述的内容。
3 得分低并不一定是坏事
我们在教孩子写作文时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片面追求数量而不保证质量。
如果有必要的话,最好让孩子用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写一篇小短文,以确保孩子弄清楚写作的基本结构,而不是让孩子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一篇接一篇地写。
如果孩子连写作的基本要素还没有弄明白,那就找老师沟通,说明孩子需要另外的时间来完成作业。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在纸上随便写了些东西应付了事,那他即使高中毕业也不见得能完成大学的课业。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五六年级时得分低并不是坏事,因为他交的并不是全部的作业。
如果孩子没有认真学习写作,即使在小学时还能勉强应对,也并不意味着他能应付高中或者大学的学业。
写出一篇逻辑严密的作文或者报告至关重要,孩子需要扎扎实实地学习写作这一基本技能。所有孩子都需要培养逻辑能力,即便是最出色的辩论者。
后一篇:大会代表人物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