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校“孝心孝道孝文化”素材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2022名校“孝心孝道孝文化”素材:视频、名句、事例(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
1
作文题目
2
审题立意
作文角度:孝心孝道、父爱母爱、家庭亲情
点击关注湘语文,近日将推送详细作文资料
并下载基础和作文讲评资料
3
材料背景
海南三亚,一家公司为体现中秋关怀,推出“代尽孝”福利,将员工9月份工资的50%作为中秋孝心金打进员工父母账户,同时由老板买单给每位员工父母赠送价值不菲的中秋礼盒。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这位老板很有“仪式感”,有关怀老人的心,也有网友认为此举考虑不周全,当月工资减半可能会加重部分员工的生活压力。(9月7日九派新闻)
企业为员工“代尽孝”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2年就引发讨论。这一年,广州一家企业设立“孝顺金”,从员工月薪中扣除10%或5%作为“孝顺金”直接打入员工父母账户,同时,公司还根据员工工作年限给予额外补贴;山东滨州一家企业自2010年起对7000员工每月额外给员工父母发放200~500元的“孝工资”,截至2012年已发放近5000万元。在同一年的两条新闻中,网友们更支持山东滨州这家企业的做法,网友们认为,企业可以孝敬员工父母,但不能绑架员工。
图片
“代尽孝”福利的真实场景
4
素材精选
鲜素材温馨提示:此题审题是评价00后老板推出“代尽孝”福利的是与非,而不是泛谈有孝心、尽孝道、珍惜亲情,但可以灵活借鉴、运用相关素材,注意不能机械照搬,转换为适合自己作文主题的素材。
精彩视频
经典歌曲《常回家看看》
1999年,该歌曲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引发全民传唱,朴素真切的歌词,道出了无数父母和游子的心声。
歌词:找点空闲 找点时间 领着孩子 常回家看看 带上笑容 带上祝愿 陪同爱人 常回家看看 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
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 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 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 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筷子兄弟《父亲》
分为“父子篇”和“父女篇”两个系列短片,以其中的“肖大宝”和“校花”两条人物线,讲述了两个家庭关于父爱、亲情、成长中的各种感人故事,在《父亲》
“父女篇”中小燕燕的童年对父亲王太利的崇拜开始,一个普通少女成长过程中,与父亲之间感情关系的变化。父女间有崇拜与被崇拜、保护与被保护,也有因过度保护而引发的青春逆反,直到小女初长成、开启独立生活时的离别之伤,最后落脚在女儿嫁人婚礼上老父亲的真情流露。
《许三观卖血记》
纵观许三观的一生,也是许多中国父亲一生的写照。父亲们为了儿女,为了家庭,付出了辛苦,付出了血汗,几十年如一日地劳作,流血流汗。他们为家庭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撑过一个又一个难关,但是往往还是会得不到年轻孩子们的理解。非要像许三多一样,等到整个故事快结束的时候,一切才真相大白,才获得了孩子们的理解与尊重。父爱如山,无声无息,却无处不在。父亲们每每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撑起家里的半边天,这难道不伟大吗?通过阅读《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我对许三观这个人物怀有很深的佩服与崇敬,对于父亲这个角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名言金句
所爱隔山海,山海亦能平。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孟子曰:“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用纯《治家格言》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曾子:孝有三,大孝至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家是我们所爱的地方,双脚可以离开,心却不能。
时光消磨着母亲,而你便是母亲的时光。
这一生的浪漫和宠溺,记得给母亲留一份。
小时候,总想着仗剑走天涯,而现在,只想赖在妈妈身边,细数年华。
我用一生在和你说再见,你却用一生和我说路上小心。
宇宙洪荒,生命浩瀚,但只有你和我真正分享过心跳。
偷走妈妈青春的神偷有两个,一个是岁月,比岁月更厉害的是你。
我是使爸妈衰老的诸多事件之一,职称、房贷、牛肉的价格,我跻身其中,最为持久。
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季羡林
母亲卑微如青苔,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她是莽莽大地......
——洛夫
更多名句点击:
母亲节最佳文摘30句、催泪视频10个,不哭算我输……
父亲节精选素材:动人金句、催泪视频、经典电影、名家选段、主题课件……
崔琦的遗憾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有远见,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中国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结果当然就是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
可是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他说:“如果我不出来,3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陈情表》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陈少梅先生(画家,湖南衡山人)41岁时,作《二十四孝图》,乃,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子路百里负米、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东、汉董永卖身葬父、黄庭坚涤亲溺器、郭居埋儿奉母(注意区分“愚孝”)
孝文化的积极、合理的内容主要表现在:
孝文化的现实意义
现在,有些不肖子孙,不但不尽赡养义务,反而虐待打骂老人,抢夺老人财物,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合法权益。有的为了瓜分家产或为其他一些纠纷还有杀父杀母的情况,有的将父母赶出家门,让其露宿街头简直天良丧尽,令人发指。还有的人虽然做到了生活上的赡养,但没有注意精神慰藉。老年人因为孤独、疾病、受虐等原因,自杀事件屡有发生。
国家确定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
鲁迅一生孝顺母亲
鲁迅的母亲姓鲁,鲁迅取这一笔名有对母亲尊重之意。鲁迅去南京求学时,母亲给他订了亲。女方叫朱安,是个没有文化的缠足姑娘。鲁迅请求退聘。但他母亲坚决不同意,说退聘有损两家名声,会给女方造成嫁不出去的痛苦。鲁迅要求朱安放足读书,但对方都没有做到。
青春时期的鲁迅就被“母命难违”的封建礼教剥夺了男女情爱的权利。他曾对许寿裳说朱安“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其实,鲁迅何尝不知道爱情,但是他不愿让母亲为难,他那尚未萌芽的爱情种子就被礼教的“恶魔”吞噬了整整二十年,直到后来他同许广平结婚为止。
(鲜素材公众号精编)
戚继光不负父训
有一次,父亲问戚继光:“宋代岳飞曾说过什么话?”
新“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 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时评精选
扣员工工资“代尽孝”,为何让人暖心不起来?
来源:南方日报 南方Plus 作者:高维
临近中秋,海南三亚一家公司推出一项“代尽孝”福利,引发热议。
福利包括两方面:一是“代扣”员工50%的工资,打进员工父母的账户;二是老板出资赠送价值1600元的礼盒。结果员工不仅不领情,还颇有怨言。
让员工关爱父母,打造“感恩文化”,老板也自掏腰包,出发点是好的,但目的的正当并不能等同于手段的正当。公司这样越俎代庖,于法于情于理,都要打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于法,公司单方面“代扣”工资,没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另外,《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指出,用人单位在四种情形下可以代扣员工工资,包括代扣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等,“代尽孝”显然不在其中。
于情,不顾他人实际的情感“代劳”,歪曲了“孝顺”的本义,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一来,有的父母更缺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孩子的陪伴;二来,哪怕真的缺钱,也往往会顾及孩子的经济条件,未必照单全收。一句话,这既不“顺”员工,更不“顺”他们的父母,名为孝顺,实为添堵。
于理,公司想要鼓励员工孝顺父母方法有很多,但至少不应道德绑架,让人产生剥夺感。比如可以多放几天探亲假、组织员工和其父母一起旅游等。就是直接发钱,也要让人收得安心。例如,有的公司会专门为优秀员工设置“孝亲奖”,获奖者的父母每月可以领到300元的奖励款。此举无疑更符合人性:员工更有归属感,他们的父母也更有自豪感,这对企业也是好事,堪称多赢。
说到底,人和人之间始终有边界,不能模糊,更不能僭越。对员工来说,孝顺父母和自由支配工资,一码归一码。对父母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试想,当他们得知钱不是孩子主动打的,这样的尽孝多少有些变味。关系不那么和睦的家庭,甚至还会因此发生口角。
《庄子·渔父》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其(真)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尽孝最讲究的,无它,唯“真诚”二字而已。不够真诚的“代尽孝”,不仅温暖不了别人,还尴尬了自己。
“代尽孝”带出了多赢共荣的文明之风
来源:红笔 作者:童其君
近日,海南一公司推出“代尽孝”福利,代扣员工工资50%作为中秋孝心打进员工父母账户,同时老板买单赠送员工父母价值不菲的中秋礼盒。
真的很高兴听到“代尽孝”这个新鲜词儿,这是很有人情味的反哺员工之举。众所周知,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要素。一方面,将员工9月份工资的50%作为中秋孝心金,直接打进员工父母账户;另一方面,由老板个人出资,给每位员工的父母赠送价值1600元的小罐茶中秋月亮礼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每逢佳节倍思亲,这老板很有“仪式感”,有关怀老人的心。如此舍得物质付出关爱员工父母的举措,必定能换来“你好我好企业好”的双赢共荣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代尽孝”是彰显孝亲美德的与时俱进之举。从员工角度而言,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代尽孝”虽说是员工自己的工资,但更是一种鞭策和引导,促使他们按新24孝标准时刻将父母记在心间,并通过带动作用,呼唤社会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引导大家尽其所能去尽孝道。从企业角度来说,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在当今这样的老龄化社会,将孝道文化作为企业文化,无疑会在众多企业文化中占领道德制高点。
再说“代尽孝”,可以看做是从经济与道德层面进行的双重激励,对于培育企业的仁孝文化,益处多多。
最后“代尽孝”还“带”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强音。有学者在分析人和企业的关系时说,“企”业者,“人”在上,方为“企”;反之,无人则“止”。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但愿有更多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见贤思齐,能够学习借鉴“代尽孝”的核心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和员工心中,播下感恩和尽孝的种子。
5
类题链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式家庭情感表达方式》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访者中,三成人表示“家人之间不好意思说爱”,近四成人表示“想表达,但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爱需要表达,即使是家人之间”。14%的受访者从未主动拥抱过父母,8.2%的受访者从未主动和父母牵手。而关于“爱的期待”的数据中,最被“期待”的是“专心的陪伴”,占37.7%;排在第二位的是“肯定的言语”,占28.3%;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爱的服务”和“爱的礼物”。
某报“家庭”专栏转载了上述内容,并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向社会征稿。请根据上述材料,以“给爱一个行动”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审题和资料点击:名校金题写作思路与病文升格:高考作文应有温度,而非迎合热度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据报载,一位父亲与儿子签订了一份“父子协议”,主要内容是:儿子全部自筹高等教育经费,自己解决谋业、创业、结婚等一系列人生大事;父母要自己解决养老费,自己料理日常生活等各种事宜。
这一纸协议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说,这个协议违背了我国传统的父母抚养子女,子女赡养老人的伦理道德;也有人说,传统的双向依赖的亲情与孝道是建立在农村社会多子多女的人口基础和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消极因素,应该有一种新型的父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来代替。
要求:800字以上,自拟标题,可以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作文审题和资料点击:2020高三名校联考作文:父亲是老狐狸、儿子当小白鼠的“父子协议”(论辩型作文题)
请结合社会人生,展开思考,有所探讨,自定观点,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注意:自定题目;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