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二:命题者应激发而非扑灭考生作文欲望
(2022-10-09 16:28:25)
标签:
文化作文 |
分类: 作文 |
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二:命题者应激发而非扑灭考生作文欲望(附讲评资料)
文 / 湖南师大附中 李湘滨
“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好经不该念歪了。
拿高三作文来说,这几年,“青春有为”“家国情怀”“小我大我”的主旋律作文题,实在是太多了。芸芸众生拿到作文题,明知道要写空话大话,也只能硬着头皮照写不误。
题目审题方向固定单一,考生行文日趋模式化,依靠背大量金句名言、精彩时评就可以拿到高分。
而很多命题者明知道自己的作文题,没啥好写的,但照命不误。其实,只要语文老师亲自下水下一篇,对考生的处境,就能感同身受。
而阅卷老师最大的感受就是“千篇一律”,“都差不多”,甚至在一所好学校的高三年级,上千篇作文中,都挑不出几篇好的,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事实上呢,我们能怪学生写不好吗?现在的高中生阅读广泛,见识很多,有写作欲望、潜质与实力的,其实并不稀缺。
好的高考作文题,自然也不少,比如《最考思维能力的高考作文题,不尽完美的满分作文(6个高分理由)》《2020高考全国卷作文:齐桓公、管仲、鲍叔牙》。
一般的模拟题,难有高考题的精致缜密,不尽完美是可以理解的,但最起码要让考生觉得有话可写,有选择余地,或者有可辩性,也就是要激发而非扑灭考生的写作欲望。
今天我们推送2023届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作文资料。姑且不评价这道题的命题理念和质量,但通过阅卷反馈,我们发现,它较大程度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潜质,因而年级作文中涌现了大量佳作,和之前谈“青年成长”的摸底考试(全年级几乎没有50分以上作文),对比鲜明。
作 文 题
目
【2023届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二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一位00后老板考虑到中秋节不少员工因距离遥远,无法与身在老家的父母团圆,创新推出了“代尽孝”福利:将员工9月份工资的50%作为中秋孝心金打进员工父母账户,同时自己买单给每位员工父母赠送价值不菲的中秋礼盒。此举引来网友热议。有人评价说老板将福利真正发送到家,激活了新时代孝亲新思维;有人认为老板此举太过魔幻,没有考虑员工的生活压力,既可能激发新的家庭矛盾,也存在触犯法律红线的风险。
对于这种“代尽孝”福利,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链接: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一作文资料
审 题 提
示
此题的关键句是“对于这种“代尽孝”福利,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关键词是“‘代尽孝’福利”。因此,写作时,最佳的角度就是明确对这个福利的态度,从合理合情合法合规等角度,陈述你认同或不认同的若干理由,或者由事件引发对新时期子女尽孝方式的探讨,而不宜泛谈尽孝或亲情的重要性。
民间有说法:“打蛇打七寸。”考场作文亦是如此。
题目提供了支持或不认同的理由:激活新时代孝亲新思维;未充分考虑员工压力,可能激发家庭矛盾,可能触碰法律红线。考生可直接借鉴,也可从其他角度再做补充。
(湘语文参考命题者提供思路)
典 型 立
意
【肯定老板“代尽孝”福利】
思路一
老板初衷良好,真心付出
具有创新思维,与时俱进
形成企业文化,凝聚人心
思路二
老板敬老爱老之心可贵
老板慷慨解囊之义可嘉
思路三
“代尽孝”之举具有“新意”(创新思维,常识践行孝道的新方式)
“代尽孝”之举“心意”满满(体恤员工,尊老敬老,自掏腰包,心有善意)
【不认同老板“代尽孝”福利】
思路一
情理不通
法理不合
思路二
流于形式主义
不顾虑员工实际
触碰法律红线
思路三
“代尽孝”做法有越界之实
“代尽孝”做法有违规之嫌
阅 卷 反
馈
1.注意
“一事一议”作文题的写法。首先应就事论事,具有时评范,把材料内容做充分解读、分析,而不能轻描淡写地引出材料,就推导出与材料有某些关联或者关联不大的关键词(物质化,创新,善良,企业文化,道德绑架),大写特写。
2.评价争议性事件,应公允有度。比如,无视老板“代尽孝”做法的合理性,将其定位为“形式主义”“炒作作秀”“虚伪做派”,言辞激烈地抨击,或者过于拔高这种做法,视之为“完美的尽孝方式”“绝佳的创新”,都不太妥当。
3.列举其他事例,应关联“代尽孝”。比如谈“创新思维”,不是泛谈科技创新、企业创新、审美创新,而是探讨尽孝方式的创新(企业组织晚会,让子女与父母视频电话,企业给父母赠送车票机票,轮流给员工休假探亲,远一点,可以写维系亲情的方式创新)。
精 彩 标
题
大部分来自高分作文,部分来自媒体时评
角度一:不认同“代尽孝”福利
尽孝本由己,何需他人劳(58分)
尽孝还应亲自为(54分)
勿让尽孝成为可代之物(54分)
代尽孝,难报三春晖(50分)
别拿“管得宽”当“为你好”
初衷虽好,方式欠妥
如此代尽孝,暖心不起来
勿以孝亲名义越界违规
尽孝由己,而由人乎?
(化用《论语》“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代扣工资尽孝,逾越公私边界
代扣工资尽孝,于情于法不合
尽孝心,何须假他人之手?
莫让“代尽孝”带偏了孝道
寸草报春晖,尽孝须躬行
代尽孝是“标”,真孝心是“本”
自己尽孝,寸草春晖
代尽孝,应慎行
以钱尽孝,何如用心?
角度二:赞成“代尽孝”福利
“代孝”何所责,孝心诚可嘉(54分)
代尽孝走心亦出新(53分)
代尽孝的新意与心意
激活孝亲新思维
创新思维,创意“孝亲”
多赢共荣的文明之风
为“代尽孝”真心点赞
时代在变,孝道常新
新时代孝亲的有益尝试
请勿曲解了“代尽孝”
评价“代尽孝”,请少点苛责
代尽孝福利,让尽孝落到实处
考 场 佳
作
我们从年级众多优作中,选了一个文科班的2篇作文,附带原卷和文字稿。
尽孝本由己,何须他人劳
湖南师大附中2020班 许雅雯 58分
“孝”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孝亲之心,代代相袭。而“代尽孝”则是他人代替子女尽孝,名曰“尽孝”,其实未必。
探寻事情的出发点,老板的本心无疑是好的。中秋佳节盼望团圆是人之常情,老板考虑员工心情,是关怀和体贴;自掏腰包送上礼盒,是慷慨和善意。不妥在哪?不妥在未经同意以员工工资代尽孝。
“代尽孝”,于情理不通。孝心本应是子女内心生发出的孝敬父母之心,尽孝的行为也绝不限于给父母物质支持。“代尽孝”虽然让父母获得钱财上的照顾,却在精神慰藉与生活照料上缺位。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在尽孝这件事上,也应“为孝由己”,通过真情让父母感到温暖。
此外,“代尽孝”也缺乏对员工生活的考量。考虑尽孝之情,为何不体察生活的艰辛?柴米油盐酱醋茶,许多人的生活还要为明天的饭食而精打细算,动辄尽一半工资的尽孝金无疑会给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不仅要看到生活上的不易,还要想到潜在的家庭矛盾。并非所有家庭都和谐美满,其乐融融,怀揣着“代尽孝”善意的同时,不能忽视现实生活的复杂。
“代尽孝”,还于法理不容。《劳动法》早有规定,依法获取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擅自将他人劳动收益处分,可能会触碰法律的警戒线。尽管“代尽孝”之心向好,但在情与法的冲突之间,需要懂法与畏法之心。万一某些员工不买账,老板就枉费一片好心,反倒将自己陷于不义之境。
诚然,在当下无根社会扩展,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子女与父母感情淡漠的现象屡见不鲜,确实应引起关注。但身为外人,能做的只有劝解与引导。若身有余力,再为老人家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而不是半强制地“代尽孝”。身为子女,何妨放慢脚步。等等身后身形已然佝偻的父母,将拳拳孝心化为体贴与陪伴?
《时间都去哪了》中,“生儿养女,半辈子,满眼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唱出父母们的心声。他们将半生光阴倾注给我们,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目送我们渐行渐远。步履不停的我们,慢下来,等一等,回头望一望,莫等他人代以尽孝,更莫等再回头时路那方的人已不见。尽孝本由己,或许父母等待的不过是子女短暂的回首或停留。
尽孝还应亲自为
湖南师大附中2020班 陈馨诺 54分
中秋佳节,万家团圆赏明月之时,也有游子身处异乡,只能与父母两地分隔。面对这种情况,一位00后老板推出了“代尽孝”福利,给不能团圆的员工的父母发放中秋孝心金与中秋礼盒。
毫无疑问,这位老板的出发点是好的。推出“代尽孝”福利,本身是对孝文化的传承与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古语有言:“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员工因故无法回家,亲自孝敬父母,承欢膝下,便借此孝心金与礼盒略微消解遗憾,也传递自己的一份孝心与思念;同时,也感受到公司的关怀与温暖。
这当然是很好的。但同时,“代尽孝”福利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员工真的需要老板的“代尽孝”吗?代尽孝的中秋礼金来源于员工9月份工资的50%,员工是否能承受起?如果员工也为父母准备了中秋礼物,这份福利可能是锦上添花,但也有可能给本就压力大的员工再增一块经济负担的巨石,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或许会将这份好心扭曲。
第二,“代尽孝”福利是否合法?员工是否知情?孝心金究竟有没有进员工父母的账户?如果有别的企业也推行这种福利,借“代尽孝”之名,行中饱私囊之举,这位00后老板恐怕也会深陷舆论风波。
第三,老板“代尽孝”了,员工呢?如果员工以此为由,只给父母物质上的供养,却不进行精神上、情感上的交流,反而是对孝文化的践踏。
由此可知,尽孝虽是小事,却也不容轻视。待尽孝、代尽孝,终究不如亲自尽孝。
我们常说“回家是最好的礼物”,但在疫情背景下,这份礼物显得更为珍贵。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不必学古人卧冰求鲤,但可以为父母做一道菜,拍一张合照,听他们讲以前的故事,给他们讲我们的趣事。而远在异乡的孩子,则不要忘了给父母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好,只是很想你们”。亲自尽孝,或许比起“代尽孝”福利显得“寒碜”,但在父母眼里,这或许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
“代尽孝”福利让我们看见,孝文化在今天依然是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但“代尽孝”也还有不完善之处。故而,尽孝还需亲自为,就从现在开始。
前一篇:什么是好的教育:信念与原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