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面实验”的哲学思考
(2022-10-08 09:17: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静面实验”的哲学思考
一、一点不好玩的静面实验
什么是静面实验?简单地说就是面无表情的实验。这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爱德华·特罗尼克在网络上完成的一个让人难忘的实验。
视频中,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她的宝宝扣在了一个很高的椅子上,然后跟宝宝一起嬉戏。正玩得很高兴时,妈妈突然背对孩子,当她再次转过来时,面部一下子犹如一张白纸,毫无表情。宝宝满脸茫然地盯着她,紧接着这个宝宝的面容突然阳光般灿烂起来,他手舞足蹈,伸手蹬腿,原来宝宝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引起妈妈的回应。当宝宝意识到这一切纯属徒劳时,便耷拉着小脑袋号啕大哭起来。此时,我们再看看那个妈妈,她突然开始焦虑起来,面对宝宝束手无策。最后,当她苍白的面部又恢复到了之前慈爱温柔的妈妈的模样,宝宝才重新高兴起来。
现实生活中,慈爱温柔的妈妈很少玩这样的游戏。而这个实验一点也不好玩。从“面有表情”到“面无表情”,只是一刹那,速度那么快,真的让人反应不过来,真的有一种从高空跌到地面的感觉。别看孩子小,孩子的潜意识里知道母亲肯定遇到了什么痛苦的事,否则孩子不会想尽办法改变母亲,从宝宝的这一动作,可以看出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很可惜,这一实验,让母亲不能有所反应。所以,孩子才觉得灾难降临了,所以号啕大哭起来。为什么母亲又变得焦虑起来,居然束手无策呢?按理说,此时的母亲只要短短的几秒钟的拥抱,就可以让孩子立即高兴起来。由于母亲没有办法向宝宝解释这是一个实验,其实没有任何灾难,自己是完全装出来的,是试试孩子的反应。实验最后,母子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我还是说这个实验不好玩,因为这种无理由的表情之变化,就像一颗非常恶的种子共同种在了母子心中,这种子肯定会给孩子造成某种不安,有可能一生存在。再看这个实验,“面有表情”到“面无表情”速度可以很快,但沉浸去之后,“面无表情”恢复到“面有表情”却要较长时间,为什么?如果我们不是演员,人人都是这样。长时间的“面无表情”,会让人处在病态中,处在痛苦中,怎么可能一下能乐起来?
二、影剧里的那些老师
静面实验,让我想到老师,想到了班主任。这几年,有空我会看看电影、电视剧。有不少电影、电视剧里有老师。这里老师都是演出来的,与真实的老师差异很大。不过,国外电影里的老师,还是挺真,挺独特的。比如彼得·威尔执导《死亡诗社》里的老师。电影里的威尔顿预备学院一直以沉稳凝重的教学风格和较高的升学率闻名。新学期文学老师约翰·基汀的到来,变了!看过这部电影的,一定会用“如同一阵春风般”来形容,他一反传统名校的严肃刻板。他带着学生们在校史楼内聆听死亡的声音,反思生的意义;让男生们在绿茵场上宣读自己的理想;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新的视角俯瞰世界。老师自由发散式的哲学思维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渐渐学会自己思考与求索,勇敢的追问人生的路途,甚至违反门禁,成立死亡诗社,在山洞里击节而歌!只要看过这部电影的,没有谁会讨厌这样的老师。
但国产的影视剧里的老师,至今没有一个让我喜欢的。比如电影剧《亲爱的小孩》里的方一诺老师,这哪是赞美老师,简直就是在羞辱老师,初中老师就这个样子?她进班上课,不管做了什么,真的没啥情感。剧里的主任,更没有人情味。真实的老师及学校教务处主任不应该是这种无情的样子。
张嘉译与闫妮主演的《少年派》,这部电视剧里的老师,也许都是配角,但那几个老师,没有一个能让我喜欢的,因为他们不苟言笑。学生带手机进学校,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老师逼着江天昊拿出手机。江天昊一下子从窗口跳了下去……作为老师,看到那场景都害怕。老师看老师,按理说,不该是这样的。
还有一部电视剧叫《原来是老师啊》,看到这个剧名,我很想看。选秀出道的唱作才子向东南,陷入创作瓶颈后因抄袭乌龙被要求退出娱乐圈。山穷水尽之际,助理林声联合向东南出道前的老领导以真人秀为由将他推向了讲台。自此,向东南摇身一变成为了学校的音乐老师兼班主任。一开始,成为教师只是向东南的缓兵之计,因为教育理念的冲突,他与英语老师苏淇冲突不断。但在与一帮极具才华和热情的学生相处过程中和教导主任苏慢的帮助下,向东南和他的伙伴们一路跌跌撞撞,在各种各样成长的烦恼中,与学生面对困难找寻自我,也逐渐实现了个人成长,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与初心。看了几集,再也不愿意看下去了。苏慢与苏淇的对话,苏淇的一系列表现,还有向东南那个样子,总觉得那情与真实的很多老师的情一样,让人不舒服,没有任何美感。
为什么国内影视剧里的老师,都是这种腔调、这种样式、缺少真正的美感呢?也许这真是来源于生活,却没有高过生活!因为高过生活,是能刺激一线老师发生巨大变化的。
三、现实生活中的老师们
我看到“静面实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思考着,就回忆起我的小学、初中、读中师时候的班主任,总共6位班主任,全是男的。在我的记忆里,他们个个非常非常严厉,真的没有见过他们笑过,给他们贴上“面无表情”的标签绝对不过分,即使我师范时期的班主任也是如此。那时候的他,年龄不到30岁,不知道他见到我们为什么没有表情。所以,我的学习生涯中,最怕的人,就是班主任。我小学带我三年的班主任,我工作做老师了,看他从远方走来,我都吓得折返。我工作之初,学校让我带班主任,我都推掉不接。我害怕把这些害怕还给那些孩子。这就是班主任的面无表情,给我留下的阴影。一直到工作六七年之后,在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才大胆地迈出一步,做了班主任。我在教师进修学校做班主任,是可爱型的,从未发过火,和这些师范生关系处得可好了,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把我当大哥哥看。
我算是老教师了,在边远农村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江南城镇小学工作过,见过的班主任不少了。平时在办公室里与他们聊天或者看到他们老师参加了某种成人集体活动时,大多数班主任面部表情还是挺丰富的,笑容是有的,歌声也是美的。但班主任们好像都会魔法,一走出办公室,在进入班级的十来米、几十米的路程上,他们都会立即调整情绪,其容颜就会立即变成了统一的模式——严肃,板起面孔,把所有笑容彻底收纳。为什么要这样呢?答案大概是,老师若整天笑呵呵的,学生会非常难管的,老师也就没了威严,学生就会蹬鼻子上脸。从这里可以推断,这些老师的课堂里也不会有多少笑声。(我只能是推断,因为这样的课,只有学生能听到,同行包括领导都永远听不到,因为只要有成人进入课堂,老师会立马变得和颜悦色的。)有人说中国人不幽默(我对此一直是反对的),如果老师都这样,我们的课堂真的幽默不起来,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学生不压抑、不抑郁都已经感恩戴天了,哪还有幽默可言?有个小视频,一个小孩子,拿着笤帚当吉他,卷着书本当麦克风,在班级里唱起了摇滚,唱到最嗨时,班主任来到了门口,唱到高潮时的扭头动作,发现了班主任,戛然而止,所有的学生看着面有表情的老师,没有一个笑出声的……老师为什么就不能与孩子共同嗨起来呢?
其实,在中小学工作久了,老师这个群体,共同面无表情那是非常正常的。进入课堂,面有表情结束;学科老师之间的竞争激烈起来,想笑都难!派给老师的任务越来越多,干得筋疲力尽,面无表情是正确的。难怪国内的影视剧会这么拍。也就是说,老师说,是天天在玩“静面实验”的人。老师们,班主任们,“面无表情”走进教室,走入一堂堂课,那么多的同学如同实验中的宝宝一样,常常会想着法儿让老师笑,很可惜,逗不开老师的容颜。久而久之,师生就只能共同面无表情了。现在的小学,女老师特别多,女老师会是怎样的?
三十多年来,我听过的公开课近2000节。很奇怪,所有的公开课上,都能看到老师的笑容,尤其是女老师,笑得可美了。这二十多年来,小学女老师相当多。所有的女老师上公开课之前,她们都会精选服装,会去做头发、美容、化妆,带着孩子走进公开课课堂的路上,会有说有笑,从说“上课”开始,整堂课都能看到老师微笑的样子。可以说,与每天的课完全是判若两人。学校里上完公开课的老师,没有一位不叫苦叫累的。因为强装着笑那么久,没有导致面瘫,已经是相当好的结局了。
每天的平常课,让自己面无表情地上下来,累!公开课,强迫自己笑,累!这样的教学生活,永远与美联系不上。是不是我们的教师职业决定着必须这样行走呢?思来想去,不是那么回事。
四、一位卓越型老师的做法启示
我认识一位非常棒的卓越型教师,她坚持二十多年听自己的课。她用录音笔录下自己每天上的课,当天的事做完后,躺在床上听自己的课,常常听到深夜,无法入眠。她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可怕呢?课堂上怎么可以这样说话呢?怎么可能用这样的语调说话呢?为什么这些话要重来重去呢?为什么批评学生那么凶呢?为什么不面带笑容说着每一句话呢?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真美,我课堂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呢?我叫学生的名字,让他们回答问题,怎么就那生硬呢?……第二天,她试图改变自己。没有想到,第二天的课又有了新的问题。就这样,听出了自己的不足,听出了自己在天天改变,听了几年,她的课真正变了,变得非常美,不管给什么地方的学生上课,不管有没有人听课,不管是给成人讲座,你都感受到这种美,美得高雅,美得相当有内涵。我常常想,如果我们的每一天都这样走进班级,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型班级。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可能听过自己的课,但不可能把自己上过的所有的课听过。因为人人都有天生遗忘之本能,一位老师在一节节课里许许多多的表现,不以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下来,99%以上都会快速忘掉。所以,自己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许多不足,自己几年、几十年都没有发现。其中老师们的面无表情,自己是真的不知道有多难看。我也听过自己一些课,真的感觉到害怕,有时真的听不下去,恨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我也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走在学生面前,必须是轻松快乐的,表情是自然而然的。
2022年春天,我们一直开不了学,每天只能通过线上来教学。主管部门为我们准备好了课,这些课都是优秀教师上的课。如果我选择轻松,就规定时间,让他们在家里自由观看,线上布置好作业就可以了。我放弃了这种轻松,选择每天给学生直播上课。每天上午,我会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批改他们提交的作业,找到问题作为直播课的第一个内容。然后备课、制作课件要2-3小时,下午一点准备直播。三个月直播,真的不容易,比在学校上课繁杂多了。因为面对屏幕讲,孩子们的身边还坐着他们的爸妈或爷爷奶奶等,你必须做到超高水平的上课。我相当于用三个月的时间做了个“静面实验”,而这个静面实验只能是面带笑容。我知道,不能强装,必须真实自然地笑起来,否则三个月下来,肯定会大病一场。自然而然地笑,自然而然地讲,一句废话没有(因为三个小时的准备,是可以做到的),舒舒服服,收获到许多满意。
2006年,我在网易公开课里知道TED,因为从这一年,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免费观看了。“TED”是由“科技”“娱乐”以及“设计”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组成,这三个广泛的领域,真的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未来。TED国际会议,因为每次只接受1000人参加,门票7500美元,所以参加者都是相当的优秀。参加者们称它为“超级大脑SPA”和“四日游未来”。每个TED,不能超过18分钟。演讲者个个表情丰富,肢体语言相当夸张,他们都会用极其独特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讲出自己的精彩,每一个演讲结束所有的观众都起立长时间鼓掌。我已经看了七八百个TED了。相信热爱TED的老师,都能从这里找到参与者们“面有表情”的共同大美。
老师带着美好的一切走进班级,奉献自己的人生,下课铃响后,所有的学生肯定也主动起立,幸福般地为老师长时间鼓掌。为什么我们没有?就是因为我们玩的“静面实验”,把“面无表情”搞得太久太久!
前一篇:我选班干部的七个标准
后一篇:孩子的自律、上进从哪里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