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踔厉奋发的时代舞台上,老师从来都是主角
(2022-09-27 08:43: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在踔厉奋发的时代舞台上,老师从来都是主角。
在付出、奉献与收获的岁月里,无数老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将教书育人的平凡生涯,演绎成“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动人故事。
他们在春风化雨的校园课堂与社会课堂辛勤耕耘,在守望相助的志愿前线挺身而出,在艰苦清贫的基层乡村为希望播种,生也有涯,教而无涯。他们奔赴于时代的召唤里,不负祖国与人民,留下一个个闪亮的轮廓。
最美“逆行者”
老师们,是奔赴志愿前线的主角
八月重庆,一群“侠肝义胆的逆行者”,顶着40+高温,跋涉崎岖山路,昼夜不停向山火“宣战”。
在这场“英雄不问出处”的全民救火行动中,老师们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一起,自觉奔赴志愿前线,组成“摩托车队”“徒步大军”,守山河卫家园。
一位英姿飒爽的“摩托女骑士”,在高温炙烤下,无惧热浪扑面,穿梭于陡峭山间,传递着一批批宝贵的救援物资。她是重庆市两江新区为明学校的语文老师代兰兰。自8月23日起,她便积极投身山火救援,并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她的学生们,一起做个“发光的人”。
百年学府西南大学位于缙云山下。火情警报拉响,在“物资供应调配、协助专业救援力量、砍伐隔离带抢险、清理灾后现场”各个环节,都能看见西大老师的献智献力。
一位来自西南大学教工足球队的老师,记录下了救援山火中的一幕幕掠影。
进山后,西大教工足球队的老师们领到了把油锯和油筒转移到百米开外小山头的临时指挥部的任务,“百米下坡加上坡,第一趟其实不难,尤其是平时还在夏练三伏的足球爱好者,可以说是健步如飞。第二趟,两个人拧一桶油到终点,就感觉好像自己中暑快挂了,上气不接下气,赶紧把迷彩服脱了,喝了一支葡萄糖和几口电解质水”。
高温下的救援任务是艰巨的,但没有老师会逃避,他们想的总是,多做一点,多尽一份力。
比山火蔓延更快的是守卫家园的决心。最终,火光与灯光交汇组成“大写的人”,击败了肆虐的山火。这当中,老师的贡献功不可没。
灾难面前,老师们的“逆行”从未缺席。
9月5日12点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与震中毗邻的雅安市荥经县智慧星幼儿园,有强烈震感。察觉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在一楼吃饭的老师们丢下饭碗,没有犹豫立即逆行奔向二楼孩子们所在的教室,以最快速度,将全园270名幼儿全部安全转移。
人无精神不立。在危急关头,总有一群老师责无旁贷挺身而出,背离安全舒适之地,面向充斥危险却不负师者尊严的路途前进,成为最美“逆行者”。
甘当“燃灯者”
老师们,是毕生为教育奉献的主角
61岁的退休物理老师唐守平,近日以另一种方式重回“课堂”。他自制200多种实验,寓教于“趣”,被网友称为“专治学习困难症的魔法老师”。
他的“静电章鱼”实验视频获网友点赞超一百万。
唐守平说,“这个实验做得值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实验很多是非常新奇、有趣的,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意外走红的唐守平,决心开启“网络科普之路”。
而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一块空旷的院坝里,十年暑假,都有朗朗读书声响起。
现年73岁的退休教授刘晓生,自2012年来桐梓避暑后,便开始了整整十年的免费英语教学生涯。刘晓生说,“我能得到乡亲的认可,跟他们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这大概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快乐,我愿意看这些孩子一步一步成长”。
还有创办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的退休老师叶连平。退休22年,他为上千名孩子补习过语文和英语,不仅未曾收取一分钱,还几乎花光了自己30多万元的积蓄。他曾言,“我人生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希望最后的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
退休,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生涯的退出。逐光而行,行将致远,离岗不离心的退休老师们,用自己的办法重回“课堂”,去成全学生,成就自己。
我们愈发频繁地看见,哪里有孩子们的需要,哪里就有退休老师们的身影。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他们有着师者风骨与情怀,甘当“燃灯者”,去用余生发光发热。
无私“摆渡人”
老师们,是振兴乡村教育的主角
在一个个偏远的山村之隅,那些矢志扎根基层、默默发光发热的乡村教师,总是令人无比感佩。他们是山村孩子看向外面世界的“望远镜”,也是用知识改变其命运的“摆渡人”。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教师杨瑞清,40多年坚持扎根乡村办教育,把乡土生活作为教学资源。他创办的行知小学,从一所简陋破旧的乡村小学,发展为集幼、小、中和教育实践基地为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学校。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第一中学校长、教师杨明生,留守家乡贫穷落后地区,38年坚守教育一线,默默耕耘,倾情奉献。他数次拒绝发达地区的高薪聘请,更克服肿瘤病痛,是霍邱县老百姓发自内心尊重的乡土教育家。
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粟裕希望小学“95后”语文教师李柏霖,毅然留守家乡任教。她多才多艺,勇于创新,用诗歌叩响了留守儿童内心世界的门。三年间,她领着孩子们创作了1000多首诗,从诗歌里读懂孩子内心的感受和困惑,适时予以教育引导。诗歌是光,照进大山深处,温暖了乡村孩子的童年。
他们的故事,是全国所有乡村教师的缩影。
太多的乡村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偏远地区,要经历教学资源匮乏的无奈,要为了“争取”学生和思想落后的家长拉锯,也要面对来自家庭的不解和压力……尽管艰难,可每当看到孩子们抬头仰望时,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所有的坚持和付出便有了意义。
每一位乡村教师,都是没有光环的平凡人,却是乡村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角。他们一脚泥一脚泥地走进学校,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们走出去。哪怕微弱,也要努力用知识之光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
愿作“领航人”
老师们,是坚守教育主阵地的主角
回到老师们的“主场”,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日复一日的教学、教研、家校联动,是所有的老师们精彩而稳定的“本色演出”。老师们始终进行着自我的修炼和保持着对世界的探索,是教育生活中德艺双馨的主角。
他们安贫乐道,坚守教学一线。在艰苦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们排除万难,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架起家庭与校园之间互通共育的桥梁,谱写春风化雨的教育之美。他们是家长眼中的最佳搭档,是孩子心中的领航人。
他们热爱学习,乐于创新。面对技术的更迭、环境的改变,老师们接受挑战,不断更新教学方式。置身共同“抗疫”的新场景,他们从容不迫地使用新技术上起网课;和“10后”做朋友,以兴趣引导教育,他们也能载歌载舞化身“孤勇者”。他们深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在课堂内与外揣摩着角色,创作出日进日新的教育案例。
他们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教案与板书的距离里,老师们从未丢失教学的精心与耐心;在青春与老去的时差里,老师们永远保持着传道授业的活力。一届又一届教书育人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中前仆后继,一代又一代奋进的青年以知识和智识让世界日新月异。教育生活的主角们,将教育事业赓续传承,贡献了巨大的教育价值。
教师节一年一度,老师们当然是教师节的主角,可他们绝不仅仅只是教师节的主角。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我们对优秀的老师们致以敬意,感谢他们在千千万万个日子里,为课堂校园及至更广阔的天地遍植春风,将无数个灵魂唤醒。
前一篇:孩子有这4个现象,说明在无效学习
后一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