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是高端投资智慧
(2022-09-12 10:43: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培训是高端投资智慧
每年都有学校约我为老师做教师专业成长讲座,我知道我也谈不出来多少创新的东西。由于我一直是一线老师,一个从来连组长都没有做过的一线老师。因为普通,也许能更好地与一线老师对话起来。所以,有关领导听到我的简历,觉得可以请来与老师们做交流。我讲什么呢?一是讲自己三十多年来的自动化式的行走方式,二是讲自己在课堂中所做的一切,三是讲自己读过的和正在读的书,四是谈自己坚持30多年不停止地写作、研究……专业成长,真的没有花头,规律都是差不多的。
我知道,老师们早就听烦了,他们都是老师,都在教学生怎么成长,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成长?如果连这个基本的规律都不知道,真的没有资格做老师的。每一次这样的培训,老师们都非常有礼貌,他们都很尊重式地、准时地坐在报告厅里,貌似相当认真,其实是在有关教育部门发的本子上随便、简单地记着几条(绝大多数是这样的),以应付学校及有关部门检查的方式记录着,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用较大的字,可以说胡乱地记些自己永远不会回头看的文字,大多是记了那些大小标题,足够两页纸了,他们能力都超级强的,都会一心多用的,他们一边记一边还能刷手机玩的。这就是,你讲你的,我听我的,我玩我的。时间一到,掌声响起。共同起立,离开报告厅,接下来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至于成长不成长,怎么成长,即使听上千回万回,个个都还是那个潇洒自如的我。
为什么学校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请人讲呢?也许是学校领导是真的为了学校发展。他们要是没有这个想法,谁会做这件事?我们真的应该理解校长的一片苦心。校长这么做,也知道老师们听的现状。其实,反反复复地请人讲,是正确的。因为,一个突然倒下的人,做心肺复苏,不可能按一下就会呼吸顺畅,爬起来跟正常人一样,要反反复复地按,还要做人工呼吸,说不定还要反复的电击,才能让这个人唤醒,不少人苏醒不过来。我知道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但找不到更合适的比喻呀。让一位位老师以专业的思维不停止地成长,真的需要反反复复地按压,反反复复地刺激。这种反反复复也会把新盖的锅屋熏黑。这个比喻仍然是非常的不恰当。
今年暑假,应邀为一个县的语文老师讲语文课程标准。开班仪式上,一把手局长亲自到场讲话。从讲话中得知,这样的培训,几十年来没有过。局长为了当地的教育大发展,全方位地启动了各种类型的培训,也申请到一笔专项培训经费,从校长至一线各学科老师,都要在暑假里接受一场又一场培训,有的送到大学里去培训,有的送到外地去培训,有的直接请一批专家来这里培训。而每场培训校长与有关领导亲自带队,全程参与,不可请假。而这个地方的经济真的不怎么发达。半天讲下来,感慨万分!千人大会场,非常安静,老师们听得非常认真。我也实实在在地把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思考讲出来,与他们对话,与他们交流,看得出这个地方的老师的如饥似渴,感觉到肯定有老师会变化,会加速成长。会后,有老师跟我交流,多年来,一直羡慕其他市区的培训,这次因为有了一个好局长,老师们才有了这样的福利。
我读中师时,接受了三场培训,一是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汤翠英给我们的讲座,让我知道中国有位了不起的教育家,叫陶行知;二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给我们上得《狐假虎威》两节课及一场讲座,让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这么优秀的教师;三是参加了三天十多位数学教师的研讨活动,听了9节课特级教师的课,6场相当高端的数学教学讲座,我知道了数学原来可以这样教!这三场高端培训让我有了一工作就想成为优秀专业化教师的梦想。所以,一工作,我就爱写作,爱读教育理论著作,爱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一节节课的教法。后来,我自费参加了很多次培训,我只需要校长别扣我钱,别认为我是请事假就可以了,所以,自费参加的每一场培训都成了我一次次投资。我听得认真,记得认真,到一个地方,也很少去游玩,因为没有啥钱。不过,所以的自费投资培训,我都靠写文章赚了回来,并且翻了很多倍。很多年前,我就把这真实的培训事写成一篇文章《培训就是投资》发表在《江苏教育》上呢!任何一次培训,其实都是一次次投资,即使你没有投入资金,但也投入了时间,时间也是成本。总做投资失败的买卖,不该是教师有的智慧。这是我不成熟的理解。培训,是非常高端的智慧型投资。
前一篇:请善待每位对孩子严格的老师!
后一篇:教师身心调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