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团队与个人特长”导写及范文

(2022-09-11 11:16:16)
标签:

作文

分类: 作文
2023届“西南汇”高三开学联考作文“团队与个人特长”导写及范文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木桶所能容纳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板,这就叫木桶理论。木桶理论最早是用来

形容团队管理的,在一个团队中大家互相协作,团队运转的过程环环相扣,母个人分上明确。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团队需要的是能完全胜任这个节点的人,每个节点的效率越高,团队的整体效率就越高。如果一个节点出问题,那么整个项目都无法推进下去。

在中学时代,木桶理论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学生的能力。毕竟如果某一科很差会严重拉低总分,在高考中会很吃亏。

但当进入大学,特别是走进社会,人们会发现如果有特别突出的一项才能,在职业发展中是加分项,职业生涯往往发展的也会更顺利。反观样样都懂一点,但无一擅长的人,在职业发展中会显得很被动。由此可见,木桶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生活中的个人。

假定你是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团队·特长·个人”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审题】

本题为记叙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是围绕木桶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现象探讨人 生道理,特别切近学生成长的过程,即从高中学习到大学学习再到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的几个 阶段,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全面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人生成长的道理。为了强化学 生的辩证思维的考查,作文采取了情境化命题的方式,给学生设置了写作的身份,要求学生 以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客观认识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本来是管理学的一个原理,强调团队协作。不过在中学时代,木桶理论常常被老师和家长们用来分析学生的升学总成绩,从而,在学生心里形成了各个学科都要得高分的道理。然而这种思维对学生在大学特别是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生是有害的。在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进程中,人的特长才能让人走向杰出和成功,而面面俱到则让人百无一用。这是木桶理论的不足之处。那么,学生能不能就此否定木桶理论呢?作文题目有一个要求,以“团 队·特长·个人”为主题。这要求学生不能简单割裂和否定木桶理论在管理学和个人成长中 的作用,应当采取辩证思维,全面、发展地看问题,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体现学生的感悟 和思考的深度。

特别注意,作文评分一定要体现区分度。具有以下问题的作文一律判定在 40 分以下:

1、 简单地停留于分析木桶理论的优劣的文章,不能整合文章的写作主题;

2、脱离“团队·特 长·个人”的主题;

3、脱离一个进入社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的写作身份的作文。



【参考立意】

1.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

2.有个人特长才能参与团队协作,在团队协作中让个人成长。

3.协作的团队一定是一群各有特长的个人组成的。

4.急团队所需,展个人所长。

5.加入协作的团队,成就最好的个人。



【作文素材】

1.在东京奥运会脱颖而出的中国小将全红婵,之所以在小小年纪变脸成水花消失机,乃是她平日里刻苦训练,找缺点、补弱点的结果,一日上百跳的艰辛,一遍又一遍地找自己的弱点及不足才让她一路披荆斩棘夺回金牌。被誉为六边形战士的马龙同学如此,不停地寻找自己的弱点,加以弥补,才造就了完美的“六边形战士”。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中国曾在高新技术自主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不断拉大的差距,所以,中国提出来“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

2.中国飞人苏炳添,在身高和腿长方面不占优势,便发挥自己体力和弯道加速优势,不断突破个人极限。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也体现这个特点充分发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发挥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中央到地方制定起一套完备的防疫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优势对大会,得以保民生,开复工复产新天地。

3.《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工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曹雪芹为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删减五次;当代“愚公”毛相林,用数年时间开辟通天绝壁路;马尔克斯为《百年孤独》的一个开头,构思了十五年……经典的作品离不开千锤百炼的过程,实现自身的长处,从而经典永流传。由此可见,人都应该在自己的一亩方田中精耕细作,最终收获繁硕的果实。正如《师说》中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每个人都应发扬“长板理论”,精耕一隅,努力凸显自己的长处。

4.李泽厚先生曾言,太恨自己的人生不能太“杂”,以致不能再有较大的学术突破。当今时代光速前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何处是生门,何方有出路?我的回答是:杂耘四方,以不变应万变。在成长的土壤里,我们要耕耘理论与实践,语言与技能……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形成健全人格强健体魄。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的“杂耘四方”则是大学科均衡发展,努力规避自己的短板,为高考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每个人还应该践行“短板理论”,杂耘四方,努力弥补自己的短处。

5.曲悠长,笔墨香。如果我们只是认为“精耕一隅”是真理,或一味地“杂耘四方”,那么,一切都可能是一轮水中的月,一朵镜中的花,可望而不可及!唯有“杂耘四方”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同时,“精耕一隅”,努力长扬自己的长处,才能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添砖加瓦。

6.姚明上初中时在重点中学读书,成绩中等,那时放弃了训练篮球,努力学习,但仍然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差距。直到他父母选择放弃了让他读重点中学,转向以体育为特色的普通中学。那时,姚明的篮球技术才变得越来越精湛,最后成为了世界级的篮球明星。如果一开始姚明继续一味避短,放弃发扬自己的长处,怎能成为如今著名的篮球明星?可能也就是万千平凡学子中的一人吧!

7.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回答当初为什么选择了数学时说,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著名画家黄永玉回答他当初为什么学画时也回答,别的都不会,只好做画。郭沫若初中数学只有25分,但这个短处并没有影响郭沫若在文学上的成就。如果陈省身、黄永玉、郭沫若没有发挥他们的天赋长处,他们能取得如今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无完人,当将长处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一方领袖,他们的短处也会被光芒所盖吧!



【优秀范文】

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



“木桶理论”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木桶理论”大致是这么说的: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木桶上最高的那块板,而是取决于木桶上最低的那块板。木桶理论本来是管理学的一个原理,强调团队协作。不过,“木桶理论”有它的适用范围,并不是我们每个地方都要用“木桶理论”。我认为,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这才是对“木桶理论”的最好诠释。

我最敬重的中国企业家是任正非先生。任正非在接受节目《面对面》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精彩的言论:“我这一生短的部分我不管了,我只想做好我这块长板,然后再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这样就是一个高桶了。”他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有短板,但是他自己的短板他并不打算再一点点去弥补,他发挥自己的长板,其他短板的部分,他找别人的长板形成合力,强强联合,这样才能最快把事情干成。任正非说的,其实就是“长板理论”。

同时,“长板理论”也更适合大学刚刚毕业即将走上职场的人。每个人的职场黄金时间其实不超过十年。刚毕业的几年,我们还在摸索,还在适应。而基本上到了35岁以上如果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人生基本上很难再翻盘,只能长期从事低水平的重复劳动。是的,每个人都有长板和短板,所以如果我们一直去盯着短板不断提升,会错过我们身上最闪光的点。

 长板效应是非常科学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观察不同大小的锅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率。结果表明,当一个锅直径相差1.4倍时,它才会被需要。利用优势,使自己更多的不一样,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马化腾刚创立腾讯时,一度陷入“服务器崩溃”与“资金链崩溃”的怪圈之中。QQ邮箱在当时可不及如日中天的网易邮箱,一度要卖掉,但无人接盘。但腾讯抓住自己的优势,不是交流吗?于是“漂流瓶”诞生了,满足现在人精神空虚、孤独麻木的安慰心理。它充分发挥了腾讯长板,迅速打败了霸榜的网易邮箱。在后期的“英雄战迹”也是同一战略。王以擅长PC端与手游转化,好,我就避其锋芒,我做MOBA游戏。事实上,它就是后来的“王者荣耀”。占据了大陆80%的手游市场。
作为个人,我们都希望自己越来越完美,缺点越来越少,这个不可厚非,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修行一生所应该追求的方向。但是作为一个公司,如果你是老板,你的钱和你的资源都很有限,你会招一个看起来什么都懂一些但是又没发现哪方面特别厉害的人吗?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负责人,你需要做的就是清晰了解团队成员每个人的优势和劣势,放大他们的优势,避开他们的劣势,做出合理的工作安排,这样无论是团队的战斗力还是团队每个成员,都会越来越强。

在整个漫漫人生路上,我们当然要去不断提升自己的短板,弥补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误区。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特长,让团队与个人一起成长。作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自己的长板,在企业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让自己做到真正的不可或缺,给企业和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