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2022-07-18 09:57: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自律,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郝银
有人说:决定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金钱,不是地位,而是源于内心的自律。
前些日子,天王刘德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则自己吃晚餐的短视频,晒出的三菜一汤瞬间引起网友们热议。
三菜一汤竟全是素食,青菜、西兰花、豆腐胡萝卜等,连米饭也含有糙米及南瓜。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成就了他体态匀称,皮肤紧致,60岁了依旧魅力十足。
莎士比亚说:正是因为人类在自制方面的才能,从而划清了人和动物之间的界限,这种才能是人类品质中的精髓。
“自”是自己,“律”是规范。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
01
自律与良好的习惯相随
自律是一种习惯,习惯往往能决定我们的人生。
凡是自律的人,都保持了一些良好的习惯。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坚持近40年每天4点早起、跑步和写作,严格的自律,既保证了充沛的体力,也创作了多篇名传世界的佳作。
自我约束力差,往往是人失败的一大根源。
罗伯特·李是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名将,有一次,他参加一个朋友孩子的婚礼,孩子的母亲请他说几句话,作为孩子的行为准则。李将军只说了一句非常简短的话:“教他懂得如何自律!”
自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仅以作息规律来说,有多少年轻人成了夜猫子,捧着手机不停地刷屏,造成了三分之一的人失眠,清早起不来,影响了工作和健康,得不偿失。
不管是痞子混混,还是无知少年,只要通过严格的训练,都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提供这种教育首先是家庭,其次是学校,最后才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最为巨大。
02
自律是要有毅力的
自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去做应该做而不愿或不想做的事情;一种是,不做不应该做而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你每天早晨坚持锻炼身体,某一天特别寒冷,你犹豫着是否继续坚持,但是你最终走出家门,继续锻炼,这就属于前者。后者如你喜欢抽烟,但到了无烟室,你必须忍住内心的欲望不抽烟。
自律通常和意志紧密相连。意志薄弱的人,自律能力较差;意志顽强的人,自律能力较强。
自律,是要吃点苦的。自律意味着不能随着你的性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要抵住外界的诱惑,抵住自身的渴望。
曾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
因为饮食不加控制,外国一名女子体重达到了500多斤,医生预言她活不过30岁。能不能克制对美食的欲望,实际上需要很大毅力,最终在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坚持努力下,她成功减去了一半的体重,美出自我!
诗人博恩斯的恶习之一是无法抵制酒的诱惑,酗酒使他无力克制自己,品性堕落。他最好的诗是28岁时完成的《一个诗人的墓志铭》,诗中忏悔道:
读者,请记住,无论你的灵魂是翱翔于天空,还是附着于沉寂的大地,学会自我控制,乃是智慧之源。
毅力,需要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持之以恒。任何人的好习惯、好行为,都是逐渐培养起来的。
03
自律的小窍门
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的,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
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在一朝一夕。要勇敢面对一次次挑战,不轻易放纵自己,哪怕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卡耐基说: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好习惯常常从一些小事做起。有人说,一个好习惯要用21天来养成。
要珍惜时间。
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他十分守时,在无数次的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屈指可数。为了准时,他常常早到,或者冒雨出发。
要时刻反省自己。
大明朝首辅徐溥,居内阁12年,一生极为自律。少年时就开始日复一日检点自己的言行,专门在书桌上放了两个容器,存储黑豆和黄豆。
当心中产生善念,做善事,说善言,就存入一粒黄豆;反之,则投入一粒黑豆。徐溥坚持一生,以此督促自己,检讨自己。
要努力改正坏习惯。
有的人沉迷于赌博,有的人沉迷于吃喝玩乐,有的人拒绝不了对金钱的贪欲,有的人爱睡懒觉,有的人办事拖沓马虎······只有认清这些,才能自律。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自律需要主动,是个人发自内心自觉自愿地去做。
最近某大平台列出了关于自律的9个小策略:包括规律作息、拆解任务、由易到难、克服拖延、保持专注、远离诱惑、预先承诺、结交伙伴、奖励自己等。
德国诗人歌德说: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期;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地办事。
自律,正是通往成功路上的敲门砖,想要有所成就,首先从约束自己开始。用严格的自律,控制自己的今天,也就控制了明天。
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出众。
自律的4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自律的人,看似日子过得如苦行僧般辛苦,却因为这种“辛苦”,获得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说“不”的底气。
1
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
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就会变得十分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十足一个平庸之辈。
所以,每天要逼着自己去做一点不愿意做但有益的事情,如此,人的潜力才能得到激发,心性才能得以磨砺。
明代大学士徐溥曾效仿古人,在书桌上放两个瓶子,分别装黑豆和黄豆。
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
相反,若是内心有什么不好的念头,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始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反省并激励自己。
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
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黑豆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
凭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我,终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世间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和心情愉悦的事?
越有用的事情,做起来越不舒服。
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对此王阳明和曾国藩都主张:咬牙做去!
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多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修为和成功。
2
拒绝做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情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做得到?
因为自律意味着你必须有所放弃,放弃自己的偏好,放弃自己的惰性。
你想要保持完美的体型,健康的身体,就必须和垃圾食品说再见;
你想要拥有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在业余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拒绝无益的社交聚会……
王阳明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人需要有一颗检讨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的欲望;
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欲望,才能成就自己。
能够把那些琳琅满目的诱惑毫不犹豫地拿开,并按照对自我的高要求严格去做,正是一个人开始高度自律的第二个迹象。
3
有强烈的目标感
很多人最初的自律往往是靠激情燃起雄心壮志,靠压制欲望进行自我管理。
然而激情并不可控,强行的自我压制也往往会消耗掉我们的意志力,没过几天就会被打回原形。
越想戒掉的垃圾食品,越会在自己的舌尖回味;
睡前越提醒自己不该刷朋友圈、微博,越会刷到停不下来。
强烈的目标感,是比激情更靠谱的东西。
把模棱两可的热爱变成斩钉截铁的目标:
每天跑步3公里,是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每个月读1本书,是为了让自己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从手中最简单最基础,也是最繁琐最无趣的起点开始努力。
哪怕你累了要歇一会儿也没关系,养足精神后依然可以所向披靡。
只要在面对行为和意志的冲突时仍然不迷失方向,你就做到了自律。
4
不在无聊的人和事上浪费时间
庄子在《秋水》篇里讲过这样一句话:夏虫不可以语冰。
孔子也曾劝戒弟子,不要和春生秋死的蚂蚱谈论四季。
不浪费时间与无谓的人争论。
不同的经历导致不同的三观,吵架是吵不到三观一致的。
所以,你越纠缠,就越容易陷入那些鸡毛蒜皮的烂人烂事中,一事无成。
而你的目标肯定是在更高处,不是吗?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把时间都浪费在和无聊纠缠上,自然没有时间让自己变好。
真正自律的人,往往都是成熟的,理性的。
他们深知,不必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专注提升自己才是最有力的回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
自律的人,看似日子过得如苦行僧般辛苦,却因为这种“辛苦”,获得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说“不”的底气。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
前一篇:校长要做一个持续的学习者
后一篇:让自己变幸福的8条极简生活法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