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太子头上的博客
太子头上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85,687
  • 关注人气:6,5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减”背景下校长工作的着力点

(2022-05-24 11:52: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双减”背景下校长工作的着力点
陈 文


当前,“双减”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展“双减”工作意在优化学生成长成才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应对未来社会的变化。面对这么好的政策背景,中小学校长可以将着力点放在建设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上,更好地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一、着力建设“信任共同体”



毋容置疑,实际工作中,一些校长对教师教学效果低下伤透脑筋,他们认为这是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工作消极应付,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使然。于是,千方百计加强对教师工作行为的监管和考核力度,设想这样也许会让教师们有所收敛。



其实,如果校长把管理的主要精力总是放在让人“不放心”的那些人和事上,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就自然产生了,校园里还会出现关系不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现象,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让人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没有了激情,没有了创造。这个情况提醒校长:你可以强迫人们去做一些什么事情,但你不可能强迫一个人以什么方式、什么态度去做这些事情,更不可能强迫一个人去做一个你期望的人。



因此,学校管理最需要形成“信任共同体”。对教师而言,相信学生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策略。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就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相信学生有组织能力,就会把班级的事务交给他们;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向上的,就会多给他们提供修正错误的机会,将他们往正确的路上引导。



同时,校长也要信任教师,为教师的成长提供高位引领。一是人生价值的引领。让每位教师感受到,来到人世间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享受,更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专业素养引领。让学校班子成员树立领导者就是领跑者的理念,将学校班子打造成为专业素质过硬的团队。三是思维方式引领。校长要引导教师学会辩证思维,不要让教师思维方式停留在非彼即此、非白即黑的二元思维模式。四是为人处世引领。引导教师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大家都以“因有我的存在而让大家感到快乐和幸福”为处世目标。



一所洋溢着信任文化的学校,才是看得见“人”的学校,才能称得上是好学校。师生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性格开朗、精神明亮,每一个人都有成长欲和获得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形成了“信任共同体”,才能让人在和谐的环境中人格得以升华、生命变得更有价值,并朝着更美好的愿景前行!



二、着力建设“学习型组织”



信息时代里,校长首先要自觉成为学校的“首席学习者”和终身受教者,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教育实践,才能对人的发展基本规律和教育基本规律有比较科学的理解、系统的掌握。才能确保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让自己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明晰的思想脉路、切实的工作主张。也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从内心信服你,你的思想才能成为教师们的教育信条。



同时,学校要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建立学习型组织。如在校园里开设“读书吧”,用优雅的环境和丰富的图书吸引教师,并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等。只有让教师们在不断的学习和交流中净化心灵、积累智慧、开阔视野、丰富思想,才能不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要鼓励和帮助教师不断挑战自我,将读写和自己的专业成长结合起来,对所教知识与所有知识的关系有更正确和全面的理解,对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把知识传授寓于问题解决之中,把技能训练寓于思维方法养成之中,既能准确无误地运用知识,又能大胆怀疑、勇于创新。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校长的使命发展教师第一,发展学生第二。这里的第一、第二显然不是说重要性第一、第二,而是说,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的发展才能得到实现。校长教师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尊重教师的话语权,二是赋予教师的评判权,三是给予教师的信任感。比如教师例会,就不应该是校长发号施令和讲大道理的地方,而是教师展示才艺的平台,应该尽可能地缩短学校领导讲话的时间,把时间让出来请老师们分享育人经验、读书快乐和人生感悟,让他们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一个想方设法为教师“减负”和让教师“出头”的校长,才算得上真心敬重每一个教师,才能使得以心换心的文化在学校形成。



人的教育永远靠“人”,靠有完整人格和心灵的好老师完成。当然,学校里教师的思想境界、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可能一般齐。作为校长要允许教师这种差异的存在,但不允许教师不努力成长、原地踏步不上进。校长要像教师对待学生一样,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成为好教师的愿望,确信他们会在学习共同体里通过不断学习、交流来取长补短、缩小差异。



校长着力引导教师端正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教师就能在切实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自觉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无数事实证明,只有那些具有宽广的胸怀、深刻的思想,并能将其传递给学生的教师,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也只有教师内在的力量唤醒、激发、放大,才能做到真真切切落实“双减”要求,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



三、着力建设“家校社立交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意味着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在法律和“双减”政策叠加的背景下,学校要利用好这些优势,架设好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教育的立交桥。首先,要教育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未来的家长应如教育部所倡导的:充当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领师、人生指导师、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要引导家长将视野拓宽到课堂之外,鼓励家长陪孩子阅读丰富内心,陪孩子运动强健体魄,带孩子体验各行各业了解生活百态,让孩子的体能、特长、审美、心理健康、动手能力等全面发展。唯有这样,孩子才能吃到政策的“红利”,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



从家校协同到家、校、社协同,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生态的重构。从三者定位看,学校是育人主体,家庭是育人共同体,社会教育是育人的有益补充,只有三者各归其位,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当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薄弱环节,校长要着力架设“家校社立交桥”。让三个教育者——学校、家庭和社会从同一原则出发,在教育的目的、手段和过程上协同一致。



首先,学校要排除各种非教育教学因素的干扰,让教师有时间、用心思理解课程标准,掌握教材体系,科学设计教学,突出体现作业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和创新性,严控作业时长;引导教师将“双减”这一约束“红绿灯”积极转化为主动作为的“导航仪”,实现课堂提质增效。



其次,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家教辅导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双减”政策法规,引导家长把尊重孩子作为家庭教育的起点,并从重视孩子的听课效率、阅读、学习方法和习惯做起。同时提醒家长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悦纳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孩子找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



再次,学校要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一是完善家访制度。明确每个学生每学期接受一次家访,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规划,建设家庭教育工作室;加强家长课堂建设,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二是依托社区,发挥其在课后服务和假期托管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回应社会有关“双减”的关切,学校、家庭和社区联手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如进行“延时服务两个小时”的研究,寻找最佳的延时时间和最优的学习内容,为“双减”提供理论支撑。



总之,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校长可以在建设信任共同体、学习型组织和家校社立交桥这三个方面着力,以此优化学校的教育生态。学校有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师生的利益就能够得到最大的保护,师生的创造力就能够得到最大的释放。师生的每一个日子都有满满的获得感,他们的生命状态一定是美好的,长此以往,中国教育也就会越来越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