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阅读(小说)
(2022-04-20 09:22:35)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厘清结构,关注作用与手法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高考试题中的情节考查有较强的综合性,往往与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紧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考查重点的变化,即由过去直接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转变为要求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某一情节作用,对情节手法(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的分析也趋于精细化。因此,二轮复习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结构的基础上,注重分析人物心理、局部情节作用及情节手法。
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三注意”
【精准抢分】
突破情节作用题的两个角度
内容角度 |
对环境 |
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
对形象 |
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
|
对主题 |
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
|
对读者 |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
|
结构角度 |
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等 |
类别 |
特点 |
第一人称 (有限视角) |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叙述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
第二人称 |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 |
类别 |
释义 |
特点 |
顺叙 |
按照时间(空间)的先后顺序来写 |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
倒叙 |
不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 |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
插叙 |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叙述完插入的事件后再接着叙述主要事件。插叙内容不影响主要事件的表达 |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
补叙 |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补充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有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
对上文的内容作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
平叙 |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因此又叫作分叙 |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拓展作品容量 |
(二)情节安排技巧
手法 |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
悬念 |
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通俗地说,它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
抑扬 |
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
照应 |
又叫呼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
伏笔 |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
对比 |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
衬托 |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
铺垫 |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
突转 |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
线索 |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演变”的词语等)。小说线索的安排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小说的明线与暗线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