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三语文教学遇上《红楼梦》
(2022-03-23 10:38: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案 |
当高三语文教学遇上《红楼梦》
原创 隆芳
按语:
诗意满怀的隆芳老师在讲授《红楼梦》的过程中,努力营造出学生主动和积极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值得点赞的!匠心独运的隆芳老师还能巧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升鉴赏能力,这是值得钦佩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通过这精彩的课堂,对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也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实验中学北校区 付超)
众所周知,高三备考是一项极其繁重而琐碎的工作,老师与同学均苦不堪言,无论是身处发达地区还是相对偏远地区,无一幸免。然而,作为一个忠实的红楼爱好者,怎会甘心让如此宝贵的资源缺席于高三的语文备考教学?于是,我在对学生进行文学类文本写作手法备考指导时,尽量以《红楼梦》作为例证,意在不违背高考备考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漫漫长夜的高三阶段能有一抹亮色,为孩子们几近窒息的心灵找到一个诗意的出口。
本文即撷取笔者的几个教学片段,与诸君共享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讲讲小说人物的创作手法。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红楼人物,回忆一下相关情节,看看作者是如何成功塑造这一形象的。
生1:我最喜欢的红楼人物是探春,探春的形象该我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是以下几处,一是小说第三回中以林黛玉之眼观之“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属于正面描写中的肖像描写,寥寥几笔,一个女中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2:老师,我认为此处的肖像描写还属于白描,纯线条简笔勾勒,不着色彩,尤其是其中“顾盼神飞”四字,活画出她的聪敏、伶俐、大方的风采。在黛玉眼中,迎春与惜春之美没有一点特色,只让人觉得只是一个一般的大家闺秀。探春却不然,她美活灵活现,她健康、自信、明快,具大家之气。她是一只天鹅,只待振翅欲飞。
(师赞许地微笑点头示意)
生1:谢谢补充,我继续陈述,第二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探春的住处名为“秋爽斋”,当时我看到这个名字时不禁为作者的良苦用心拍案叫绝,除了探春,大观园中实在找不出第二个适合“秋爽斋”这个住所名的人了。
师:非常棒,你很细心,正如林黛玉的住处是潇湘馆,贾宝玉的住处是怡红院,薛宝钗的住处是蘅芜苑,李纨的住处是稻香村一样,红楼人物的住处都有不可替代性,那这属于我们之前讲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什么手法呢?
生齐答:用环境烘托人物形象。
师:非常好,那么,咱么再具体一点分析一下,刚才提到的几个人物,他们的住处分别烘托了他们怎样的形象特点呢?咱们可以从谐音、环境特点、象征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
生3:贾宝玉住的怡红院谐音“遗红怨”,暗示宝玉为诸多红楼女子感伤,终空余遗憾,上面的匾额“怡红快绿”表现出贾宝玉“富贵闲人”的性格特点。
生4:薛宝钗住的“蘅芜苑”谐音“恨无缘”,暗示金玉良缘其实无缘,上面的匾额“衡芷清芬”表现出薛宝钗面热心冷的性格特点。
生5:林黛玉住的“潇湘馆”是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潇湘馆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师:是呀,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看,翠竹“竿竿青欲滴”,它修长,苗条,随风摇动,像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多么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又多么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同学们还对书中哪个人物的住所名有印象呢?
生6:还有,李纨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
师:很好,果然屋如其人,不仅《红楼梦》中如此,中国历代名人的住所名字都别有深意,如陆游晚年的书屋名为“老学庵”,出自“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以此表示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勤奋精神。再如画家李可染画室名为“师牛堂”,他解释说:“牛给予人类的多,取之人类的少。人人学此精神,多给少取,社会主义事业何患不日进千里。”李可染先生以“师牛”自勉,毕生耕耘画坛,成为画坛大师,作品名扬海内外。
教学片段二
生1:老师,我认为红楼梦为了更好地塑造探春的形象,还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有意安排了几个人物,他们的存在刚好从不同角度对探春的形象特点形成了反衬
师:非常好,老师愿闻其详。
生2:比如说,赵姨娘、贾迎春、贾环。赵姨娘是探春的亲生母亲,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但书中赵姨娘粗俗泼辣,人见人厌,探春却高雅脱俗,令人见之忘俗。贾迎春是探春同父异母的姐姐,同样是庶出,生性懦弱,逆来顺受,永远是一副受气包的模样,探春却敢说敢做,巾帼不让须眉,这个反衬在抄检大观园一节中特别明显。贾环是探春同胞弟弟,但贾环举止粗糙,诡计多端,颇有小人之风,和丫头赌钱都要耍赖,着实让人爱不起来,而探春举止大方,胸襟阔朗。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发现了肖像描写和环境烘托以及反衬的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那么,对于探春的形象塑造,你还发现了什么手法呢?
教学片段三
生8:在凤姐有意退让的情况下,探春又提出了影响面比较大的节约和对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第一件是把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都免去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月银,另一件便是探春看了他家奴才赖大家花园的管理办法,引入了“承包大观园”。处于闺阁之中的女孩儿,能用她所学到的、想到的一切,来挽救这个看似兴盛,实际上正在倾倒的家。不管是不是有效,这份执着和用心,都让人感动。蒙古王府本的脂批写到:“探春看得透,拿的定,说得出,办的来,是有才干者,故赠‘敏‘字。”
生8:探春的语言描写也很有个性特点,她曾经沉痛地对众人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
这种遗憾始终伴随着她的生命。
教学片段四
文案:凯里市第一中学 隆芳
编辑:凯里市第一中学 龙贝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