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高三语文教学遇上《红楼梦》

(2022-03-23 10:38:1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
当高三语文教学遇上《红楼梦》

原创 隆芳  
按语:
诗意满怀的隆芳老师在讲授《红楼梦》的过程中,努力营造出学生主动和积极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值得点赞的!匠心独运的隆芳老师还能巧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渐提升鉴赏能力,这是值得钦佩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通过这精彩的课堂,对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也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实验中学北校区  付超) 



众所周知,高三备考是一项极其繁重而琐碎的工作,老师与同学均苦不堪言,无论是身处发达地区还是相对偏远地区,无一幸免。然而,作为一个忠实的红楼爱好者,怎会甘心让如此宝贵的资源缺席于高三的语文备考教学?于是,我在对学生进行文学类文本写作手法备考指导时,尽量以《红楼梦》作为例证,意在不违背高考备考原则的基础上,让学生漫漫长夜的高三阶段能有一抹亮色,为孩子们几近窒息的心灵找到一个诗意的出口。
本文即撷取笔者的几个教学片段,与诸君共享
教学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讲讲小说人物的创作手法。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红楼人物,回忆一下相关情节,看看作者是如何成功塑造这一形象的。
生1:我最喜欢的红楼人物是探春,探春的形象该我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是以下几处,一是小说第三回中以林黛玉之眼观之“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这属于正面描写中的肖像描写,寥寥几笔,一个女中丈夫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2:老师,我认为此处的肖像描写还属于白描,纯线条简笔勾勒,不着色彩,尤其是其中“顾盼神飞”四字,活画出她的聪敏、伶俐、大方的风采。在黛玉眼中,迎春与惜春之美没有一点特色,只让人觉得只是一个一般的大家闺秀。探春却不然,她美活灵活现,她健康、自信、明快,具大家之气。她是一只天鹅,只待振翅欲飞。 
(师赞许地微笑点头示意)
生1:谢谢补充,我继续陈述,第二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探春的住处名为“秋爽斋”,当时我看到这个名字时不禁为作者的良苦用心拍案叫绝,除了探春,大观园中实在找不出第二个适合“秋爽斋”这个住所名的人了。


师:非常棒,你很细心,正如林黛玉的住处是潇湘馆,贾宝玉的住处是怡红院,薛宝钗的住处是蘅芜苑,李纨的住处是稻香村一样,红楼人物的住处都有不可替代性,那这属于我们之前讲过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什么手法呢?
生齐答:用环境烘托人物形象。
师:非常好,那么,咱么再具体一点分析一下,刚才提到的几个人物,他们的住处分别烘托了他们怎样的形象特点呢?咱们可以从谐音、环境特点、象征意义等方面综合考虑。
生3:贾宝玉住的怡红院谐音“遗红怨”,暗示宝玉为诸多红楼女子感伤,终空余遗憾,上面的匾额“怡红快绿”表现出贾宝玉“富贵闲人”的性格特点。
生4:薛宝钗住的“蘅芜苑”谐音“恨无缘”,暗示金玉良缘其实无缘,上面的匾额“衡芷清芬”表现出薛宝钗面热心冷的性格特点。     
生5:林黛玉住的“潇湘馆”是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潇湘馆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师:是呀,竹的外形,竹的神韵,无一不与林黛玉交融、叠印。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竹成了林黛玉绝妙的象征。看,翠竹“竿竿青欲滴”,它修长,苗条,随风摇动,像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孤傲的性格多么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又多么投合。“斑竹一枝千滴泪”,竹又映衬着号称“潇湘妃子”的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同学们还对书中哪个人物的住所名有印象呢?

生6:还有,李纨住的是“稻香村”,书中描写是“数楹茅屋”,外面“编就两溜青篱”,“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她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也是个典型的一个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

师:很好,果然屋如其人,不仅《红楼梦》中如此,中国历代名人的住所名字都别有深意,如陆游晚年的书屋名为“老学庵”,出自“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以此表示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勤奋精神。再如画家李可染画室名为“师牛堂”,他解释说:“牛给予人类的多,取之人类的少。人人学此精神,多给少取,社会主义事业何患不日进千里。”李可染先生以“师牛”自勉,毕生耕耘画坛,成为画坛大师,作品名扬海内外。

教学片段二 


生1:老师,我认为红楼梦为了更好地塑造探春的形象,还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有意安排了几个人物,他们的存在刚好从不同角度对探春的形象特点形成了反衬
师:非常好,老师愿闻其详。
生2:比如说,赵姨娘、贾迎春、贾环。赵姨娘是探春的亲生母亲,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但书中赵姨娘粗俗泼辣,人见人厌,探春却高雅脱俗,令人见之忘俗。贾迎春是探春同父异母的姐姐,同样是庶出,生性懦弱,逆来顺受,永远是一副受气包的模样,探春却敢说敢做,巾帼不让须眉,这个反衬在抄检大观园一节中特别明显。贾环是探春同胞弟弟,但贾环举止粗糙,诡计多端,颇有小人之风,和丫头赌钱都要耍赖,着实让人爱不起来,而探春举止大方,胸襟阔朗。
师:非常好,刚才大家发现了肖像描写和环境烘托以及反衬的角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那么,对于探春的形象塑造,你还发现了什么手法呢?
      生3:我发现更多的是在情节发展中表现探春的性格特点。
      师:不错,能讨论一下,列举几处情节并作分析吗?
          生小组积极讨论……
教学片段三


    生1:我们组关注到探春创建“海棠诗社”的情节,三十七回中写道,初秋季节,贾探春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众姐妹、宝玉以此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荐任社长,别号稻香老农,探春号秋爽居士,黛玉号潇湘妃子,宝玉号富贵闲人,其余人等一一自号。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在文才上,探春虽然比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能写出《簪菊》、《残菊》之类的雅诗,也能说出“知鬓冷沾三经露,葛中香染九秋霜。”之类的佳句。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让众姐妹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她,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组织的能力和其追求风雅的心。
    生2:在文才上,探春虽然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第三十八回作菊花诗里有这样一段 “探春走来看看道:‘竟没有人作《簪菊》,让我作这《簪菊》。’又指着宝玉笑道:‘才宣过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你可要留神。’” 她选中了没有人做的题目,还特意警示宝玉“不许带出闺阁字样”。佳句“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中的“短鬓”、“葛巾”,显然是指男子装扮,果然没有半点闺阁字样,末联“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又再次点明探春之不俗。  师:的确,结诗社让探春的组织才能初露头角, 当然,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说,结社只不过“是探春具有组织才能的一点侧面表现而已” 庚辰本回前评也写到:“结社出自探春意,作者已伏下回‘兴利除弊’之文也。” 这在小说中属于什么表现手法呢?
    生齐答:伏笔!                           
    师:非常好,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文中安排了很多伏笔。例如金陵十二钗每个人的判词,都暗示了她们每个人的命运与结局。又如刘姥姥逛大观园那回,刘姥姥的孙子板儿与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互换了柚子与佛手,看似小朋友们之间的玩闹,其实也暗含了巧姐在贾府失势后险些被其舅舅卖入烟花之地,最后幸得刘姥姥相救,并最终与板儿结为夫妻的结局。
    生3:我们组关注到的是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母迁怒王夫人,在场的人谁也无法辩解,“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 这一段描述,不仅凸显探春的勇于出头,又足见其心思之缜密,各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全。果然这一段话犹未说完,贾母便平息了怒气,这场风波也就此化解。这一情节将探春的细心、担当和顾全大局体现得淋漓尽致。    
    生4:说到心思缜密,我们关注到另一个情节。
    第五十七回中特从宝钗眼中写邢岫烟佩戴着探春赠予的碧玉珮。岫烟家道贫寒,又因为自身性格娴静拘谨,在贾府中并不受重视,在姐妹中也默默无闻。而此时的探春开始理家,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本该是忙到不可开交,却连佩饰这样一个细微末节的地方都注意到,难怪宝钗感发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 
    生5:我们关注到抄检大观园中探春的表现不同凡俗。在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后,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探春室内,探春不但顶撞凤姐,不准众人搜他的丫鬟的东西。当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拉她的衣襟,嬉皮笑脸时,立马给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其是“狗仗人势"的奴才。而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于是晴雯、司棋都被逐出贾府。在同一事件中,这两姐妹截然不同的个性表现得极其鲜明。
    生6:我们关注到在黛玉临死前,只有探春和李纨陪在她身边。 李纨是寡妇不能见喜事,贤惠的她自来照料,探春是唯一一个自愿来看望将死的黛玉的贾府中人。与刚才同学说的探春在抄检大观园时的表现比较分析,可见她是一个爱憎分明的女子。
    生7:我们关注到第55、56回中探春理家的情节。当时王熙凤病了,探春的理家开始了,从腼腆的小姐变成严厉的管家人,皆因探春是因在其位,必谋其政。果然“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 探春在大观园里大刀阔斧地“改革”起来。首先是排难,是一个“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给她出了个难题。探春和贾环的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他的身份是如此尴尬,贾府当赏多少银子呢?吴新登媳妇故意不说往例,不出主意,为难探春,结果是探春查明旧账,按照旧例,秉公办理,赏银二十两。既指斥了吴新登媳妇的胆敢故意刁难,也不避免生母赵姨娘的当面冲突。其次,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的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
生8:在凤姐有意退让的情况下,探春又提出了影响面比较大的节约和对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第一件是把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都免去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月银,另一件便是探春看了他家奴才赖大家花园的管理办法,引入了“承包大观园”。处于闺阁之中的女孩儿,能用她所学到的、想到的一切,来挽救这个看似兴盛,实际上正在倾倒的家。不管是不是有效,这份执着和用心,都让人感动。蒙古王府本的脂批写到:“探春看得透,拿的定,说得出,办的来,是有才干者,故赠‘敏‘字。”   生8:探春的语言描写也很有个性特点,她曾经沉痛地对众人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我乱说的。” 这种遗憾始终伴随着她的生命。
教学片段四


    师:小说中对于探春的形象塑造,侧面描写也很重要,你能说说有哪些吗?
    生1:小说第三回中以林黛玉之眼观之“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我认为最后四个字“见之忘俗”属于侧面描写,是通过看到探春之后的感受来表现探春独特的气质。
    生2:第六十二回黛玉说“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
    生3:第三十七回宝玉说“倒是三妹妹高雅”
    生4:第五十五回凤姐说过“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强,就不好了。” 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之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
    师:是的,这些他人的评价从侧面更全面丰富地展现了探春的性格特征。

    以上是我在高三备考阶段讲文学类文本的手法专题时的几个教学片段,意在引导学生从红楼梦中寻找例证,从而更好地把握文学类文本中暗示、环境烘托、侧面描写、反衬等等手法的特征及作用。记概念不如记例子,选用学生喜欢的作品讲写作手法,使得一个个手法概念不再冰冷坚硬,枯燥乏味,而是温暖柔软,触手可及。
    我从学生高一入校开始,通过专题讲座、说书比赛、话剧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书中的人物与情节早已成了学生最熟悉的资源,在高三复习备考时,我们共同将这些资源重新整理利用,让学生的语文备考冲刺既有趣又高效。
    当高三语文教学遇上红楼梦,这是一场美丽的相遇——教师举重若轻,低调大气;学生思维活跃,自信表达;课堂有魂,有脉,有呼吸,有心跳,惊喜不断,智慧流淌。愿这样的相遇能在学生心里留下最温暖的记忆,在师生彼此的心灵盛开更美丽的花朵。

文案:凯里市第一中学  隆芳
编辑:凯里市第一中学  龙贝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