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诗歌阅读---诗歌表达技巧题

(2022-03-22 12:11:55)
标签:

试题

分类: 诗词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诗歌表达技巧题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概念

解释

作用

示例

赏析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五首(其二)》]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先偷眼”写白鹤爱梅情切,还未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偷看;“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断魂。这两句诗把鹤、蝶对梅的喜爱之情表现到极点

先提出问题,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开头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分为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本身等

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分别代“叶”与“花”,写出了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出作者的感伤情怀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激发思考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分谐音双关和弦外之音两种

表达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晴”与“情”同音,以晴天、下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诗文中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惊”“鸣”互文,意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互文的使用使词的意境更显丰富幽美

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叠音词使词句更加生动形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二、技法归纳

技巧类题目答题“三步骤”


古代诗歌阅读---诗歌表达技巧题


三、解题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注】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解题指津】第一步:明技巧。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其中“花飞”对“柳拂”,“衣袖”对“鞍鞯”,“红香湿”对“绿色匀”。而“柳拂”运用了比拟的修辞。


第二步:释运用。本诗从视觉(红、绿)、嗅觉(香)、触觉(湿)等多角度进行了描写。


【答案】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比拟,如“柳拂”。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





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篇

表达技巧设问角度
1. 对修辞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
例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例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2. 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例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例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例阅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3.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例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问: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答: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例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

例阅读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问: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感情?答:本诗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极力渲染,表现出诗人的悲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例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见上)问:这首诗采用什么形式将叙述、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答:用问答形式。第一句叙述,第二、三、四句是童子回答诗人问话的叙事,叙事中描绘了隐者飘然入山采药,行踪无定,悠然自在淡雅清高的生活。写景又透露出作者对隐者的敬仰羡慕之情。
例阅读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表现技巧答题基本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应答分析: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 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回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产生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三)。

古代诗歌题的解题技巧
(1)从语言入手,抓住关键词句,辨明诗歌意象。(2)从情与境的结合上把握意境。(3)借助标题、注释、背景等理解抒情主体形象及作者意图。(4)明确题干设问的角度与方式。(5)标出题干对应的诗句中的采分点。(6)针对采分点列明答题要点(7)借助已知的诗人风格知识修改后工整地誊入试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