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朱自清作品
(2021-10-08 17:15:13)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2022高考语文阅读训练——朱自清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朱光潜认为文学本身最大毛病是低级趣味。所谓低级趣味,就是当爱好的东西不会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文学的创作和欣赏都要靠极敏锐的美丑鉴别力,没有这种鉴别力就会有低级趣味,把坏的看成好的。这是一个极严重的毛病。只有祛除低级趣味,才能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他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个方面列举了十种低级趣味。他所反对的低级趣味,有的也许近乎苛刻,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位严厉学者审美标准的严格,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对文学创作、网络写作和语文教学中“写生活”“写真情实感”“写真实”等进行反思。
并非如今天语文界普遍以为的那样,只要是生活的、真实的都值得写。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文学写作、网络文学存在的低俗化倾向,和语文教育方兴未艾的“真实写作”“真作文”“原生态作文”等观念和实践。文学写作的低龄化和网络创作的兴盛,固然有利于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但是其中存在的“成人化”“功利性”倾向和“身体写
作”“下半身写作”等糟粕,便包含着朱先生所批评的低级趣味,是需要剔除的。语文教学从写虚假回回到写真实、写个性,这固然是一个进步,但是也隐躲着一种危险,就是以为只要是本真的感知和体验都值得写,不论趣味如何,情意是否粗糙低劣。原生态包含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人性、个性也是需要打磨切磋的。
朱光潜反对写失恋、爱情满足、穷愁潦倒、恐惧、悲伤、焦虑之类,主要是出于审美上的考虑。我以为,也由于这些是人类的“缺乏性需要”。无论是作家还是学生的写作,情绪的宣泄,有时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纯粹的个人性的宣泄,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成为写作的主要题材,由于它属于人“基本需要”的范畴,是较为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没有多少对人生世相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真正的写作,应是建立在人的“发展需要”“丰富性需要”之上的,它能使人、人生、人类变得更纯粹圣洁、庄重豪迈,是优美与崇高的同一。
至于如何养成这种高尚纯正的趣味,朱光潜以为唯一的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在这些作品中把第一眼看往是平淡无奇的东西玩味出隐躲的妙蕴来,然后拿“通俗”的作品作比较,自然会见出优劣。除了要读好作品外,还要读得广。由于读书的功用在于储知蓄理,开阔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也愈开阔。“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杰作”,“还要读得广”,这是进步人格品位和审美趣味的铁律。反观今天的教材和学生的课外读物,显然经典之作太少,是不足以养成高尚的人格和趣味的。水太浅,是养不活大鱼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精品的阅读,需要有一定量的保证,我国百年“新学”教育没有培养出文学大师的事实,是需要认真检讨的。
(摘编自朱自清《朱光潜论文学教育》)
1.下列有关“文学趣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光潜认为文学本身的最大毛病是低级趣味,并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个方面列举了十种低级趣味。
B.文学的低级趣味是一个极严重的毛病,只有祛除低级趣味,才能养成高尚纯正的趣味,才能具有敏锐的美丑鉴别力。
C.朱光潜反对文学的低级趣味,反映了他作为一个严肃学的严格的审美标准,也可以帮助我们在文学创作等领域进行反思。
D.朱光潜认为养成高尚风格纯正的趣味的唯一办法是多多玩味第一流文艺作品,品味看似平淡的作品中的妙蕴,再进行比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只要是生活的、真实的都值得写的观点是错误的。原生态包含一种原始的美,但是原始的感知并非都是美好的,人性、个性也是需要打磨切磋的。
B.文学写作的低龄化和网络创作的兴盛,固然有利于文学的的普及与发展,但是其中存在一些不良倾向和糟粕,含有文学的低级趣味,需要剔除。
C.语文教学从写虚假回归到写真实、写个性,固然好,但是不论趣味如何,情意是否粗糙低劣,以为只要是本真的感知和体验都值得写,隐藏着危险。
D.朱光潜反对写失恋、穷愁潦倒等之类的东西;作者却认为,情绪的宣泄,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失恋、穷愁潦倒是人类的“缺乏性需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粹的个人性的宣泄,是较为个人化的、狭隘的情感,没有多少对人生世相的深刻理解和揭示,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不能成为写作的主要题材。
B.真正的写作是优美与崇高的统一,它是建立在人的“发展需要——”丰富性需要之上的,能使人、人生、人类变得更纯粹圣洁、庄严豪迈。
C.读书的功用在于储知蓄理,开阔眼界,改变气质。但是,现在的教材和学生的课外读物,经典之作太少,是不足以养成高尚的人格和趣味的。
D.读书是培养大师的必要途径,我国百年“新学”教育没有培养出文学大师,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没有提供足够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精品的阅读。
答案:
1.B(“只有祛除低级趣味……才能具有敏锐的美丑鉴别力”不正确,因果逻辑颠倒)
2.D(“是必要的,不可避免的”表述欠严密,前面应有限制性词语“有时”)
3.D(“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中没有提供足够的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精品的阅读”说法绝对化,这是必要条件有,非充分条件。)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乞丐
朱自清
外国也有乞丐,是的;但他们的丐道或丐术不大一样。近些年在上海常见,用粉笔写着困难情形,求人帮助,粉笔字一边就坐着那写字的人,一一北平也见过—一却和外国乞丐相像;这办法不知是来路货呢,还是此心同,此理同呢?
伦救乞可在路旁画画的多,写字的却少。只在特拉伐加方场附近见过一个长须老者,说自己是大学出身,现在一寒至此,几句牢骚话似乎颇打动了一些人,加上炯炯的双眼,不露半星儿可怜相,教人有点肃然。
画画的大半用各色粉笔,也有用颜料的。见到的有三种花样。或双钩Tolive(求生)二字,每一个字母约一英尺见方,在双钩的轮廊里精细地作画。字母整齐匀净,通体一笔不苟。或双钩Goodluck(好运)二字,也有只用Luck(运气)一字的,——求生是自道;好运气是为过客颂祷之辞。
这些画丐有些在艺术学校受过正式训练,有些平日爱画两笔,算是玩艺儿。到没了落儿,便只好在水门汀上动起手来了。一九三二年五月十日,这些人还来了一回展览会。那天的晚报上选印了几幅,有两幅是彩绣的。绣的人诨名牛津街开特尔老大,他绣过英王爱德华像,那是他生平最得意的时候。现在却只在牛津街上浪荡着。
晚报上还记着一个人。他在杂戏馆干过三十五年,名字常大书在海报上。三年前还领了一个杂戏班子游行各处,他扮演主要的角色。英伦三岛的城市都到过;也认识贾波林。可是时运不济,却没一个子儿。他想起从前朋友们说过静物写生多么有意思,自己也曾学着玩儿;此时,说不得只好凭着这点玩艺儿在泰晤士河长堤上混混了。但是他怕认得他的人太多,老是背向着路中,用大帽檐遮了脸儿。他说在水门汀上作画颇不容易;最怕下雨,几分钟的雨也许毁了整天的工作。他说总想有朝一日再到戏台上去。
画丐外有乐丐。牛津街见过一个,开着话匣子,似乎是坐在三轮自行车上;记得颇有些堂哉皇也的神气。据说话匣子等等都是赁来;他们大概总有得赚的。另一条冷街上见过一个男的带着两个女的,穿着得像刚从垃圾堆里出来似的。一个女的还抹着胭脂,简直是一块块红土!男的奏乐,女的乱七八糟的跳舞,在刚下完雨泥滑滑的马路上。这种女乞丐像很少。又见过一个拉小提琴的人,似乎很年轻,很文雅,向着步道上的过客站着。右手本来抱着个小猴儿;拉琴时先把它抱在左肩头蹲着。拉了没几弓子,猴儿尿了;他只若无其事,让衣服上淋淋漓漓的。
牛津街上还见过一个,他大概赁话匣子等等的力量都没有;只蹲着,两只手穿梭般弹奏着。那是明灯初上的时候,步道上人川流不息;一双双脚从他身边匆匆的跨过去,看见他的似乎不多。街上汽车声脚步声谈话声混成一片,他那独弦的细声细气,怕也不容易让人听见。可是他还是埋着头弹他那一手。
警察禁止空手空口的乞丐,乞可使都得变做卖艺人。若是无艺可卖,手里也得拿点东面,路角落里常有人拿着这类东西默默站着,脸上大都是暗淡的。其实卖艺,卖物,大半也是幌子;不过到底教人知道自尊些,不许不做事白讨钱。只有瞎子,可以白讨钱。又有一种人,在乞可非乞可之间。有一回我找一家杂耍场不着,请教路角上一个老者。他般勤领着走,一面说刚失业,没钱花,要我帮个忙儿。给了五个便士(约合中国三毛钱),算是酬劳,他还争呢。其实只有二三百步路罢了。跟着走,诉苦,白讨钱的,只遇着一次;那里街灯很暗,没有警察,路上人也少,我又是外国人,他所以厚了脸皮,放了胆子—一他自然不是瞎子。
1935年10月26日作。
注:贾波林就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喜剧大师卓别林(1889年~1977年),民国把草别林泽作顶波林。
15.第段中“此心同“此理同”中“心“理”分别指什么?(6分)
16.第段写晚报上记着老伦“也认识贾被林”,请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4分)
17.请根据第段简要概括乐丐的特点。(4分)
18.请简要分析作品结尾处“他自然不是瞎子”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6分)
答案:
15.(6分)心:因穷困而等人帮助的期待之心,人生低谷依然有梦想的期望之心。
理:只凭手艺获得回报,身份卑微不失高贵。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意对即可。
16.(4分)对曾是演员的老伦敦的赞扬(崇敬),对时运不济的老伦敦的同情,对老伦敦重新崛起的期待,对两人不同命运的慨叹(惋惜)。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对即可。
17.(4分)生活艰难,文雅,专注,孤傲(神气)。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对即可。
18.(6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老者”“乞丐”的理解,对自身遭遇的揶揄(自嘲),增添了英国乞丐的类型,文章在幽默中收尾充满喜剧气氛。
评分建议:含意2分,作用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