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阅读课堂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

(2020-06-09 11:46: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语文阅读课堂中评价性语言的运用 
马红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课堂评价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答问、作业、演示、表现所作出的评价性语言。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如上海的朱震国老师在教授《白色方糖》一课时,当有学生提出问题:“(老人)‘不愿意去’就说明女儿很想他去,他能喝咖啡就说明能去美国,他为什么不去呢?”其他学生回答“不想给女儿添麻烦”“人生地不熟”时,朱老师追问道:“如果是你,你现在也能喝咖啡,不会英语,也不认识周围那么多的人,你会去吗?”学生若有所悟地答道:“他喝咖啡就是思恋美国的女儿。”这时只见朱老师微笑着说:“是啊,喝咖啡就是喝美国,他把美国一点点喝进心中,女儿自然也就在心中了!”在爱国之情,思乡之情,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之时,学生们会心地笑了,礼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又投入到对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可见,教师的评价语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那么,究竟该怎样使用我们的评价语呢?

一、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

二、赏识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能及时送上充满激励的评价语,则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马骉老师在讲《河豚子》一课时,当学生提问“为什么‘任何东西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这个问题时,马老师赞叹道:“我非常敬佩你发现了我心灵流泪的地方。”当老师提问课文中哪里可见“寒”“饥”时,一个小男孩把手高高举起,说:“惊叹号表示强烈的语气,表现了他们一家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马老师笑了,用赞许的语气告诉他:“你不仅说了你要回答的问题,也把我要说的说出来了,这课不用上了。”全班同学都笑了。由此可见赏识性的评价能使学生自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培养其人格,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思去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以此激励他,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有这样一个案例: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时,有位学生问:“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恒星系大约有一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的‘万万’是多少?”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笑了。问问题的同学脸红了,似乎是在后悔自己怎么问了这样一个愚蠢的问题,谁不知道,“万万”就是“亿”呢?这时只听于漪老师笑着说:“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了。可是我要问,既然‘万万’是‘亿’,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个字‘亿’,反而用了两个字‘万万’呢?”教室里开始安静下来,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发表着不同的意见。最后于漪老师总结说:“通过对‘万万’的讨论,我们了解到汉字重叠的修辞作用,它不但读起来响亮,而且增强了表现力,那么大家想想,我们今天这个认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将视线都集中到刚才的那位同学身上,那位同学如释重负,刚才的后悔与羞愧一扫而光,似乎自己一下子聪明了许多。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发自内心的赞赏,合适的诱导,一定能博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那颗纯真的心。但是赏识、鼓励绝不是单调的无原则的表扬,“真好!”“你真棒!”“真不错!”……一节课中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如果都是这样的评价,就是无效评价,因为学生的回答到底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学生也弄不明白。还记得有次公开课上,当一个学生的回答正进入我的预设时,我赶紧充满激情地一连说了两个“真好”,后来在评课时,大家给我指出“学生的回答究竟好在哪里,妙在哪里?”是啊,其实课后想想,那个“好”不是说给学生听的,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下边的内容就更“好”讲了啊,我的课堂“预设”就可以更“好”地转化为“现实”了。因此,赏识的评价更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幽默有趣,让学生愉悦学习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不能单调,应富于变化,幽默有趣,这样能更好地调节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听,爱听,百听不厌。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以风趣的语言暗示学生如何通过有声的语言把“雪的美”读出来。在一学生读“早晨……五光十色的彩虹”后,支老师问:“你们听他读完这段,是不是感到走到雪野中去了?(学生反映不一)刚走到雪野的边上是不是?(学生笑)啊,没进去?谁能带着大家进去?”一名学生再读,但更为逊色。支老师又问:“进去了吗?(生齐笑:没有。)是没有,刚才那位同学领着咱们走到了雪野的边上,这位同学又领着咱们出来了。(生大笑)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接下来支老师范读、领读后,问:“往前走几步没有?(生:走了。)谁接着领大家往前走?”……支老师用幽默而富有情趣的语言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而且使课堂充满了活力。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电视上的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进行夸奖……幽默有趣的评价语可以调节紧张、沉闷的课堂氛围,促使心灵之间和谐沟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还指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注重定性评价。客观地描述学生学习语文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良好的恰当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行为评价、奖励评价等,都会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在备教材、备学生时不要忘了备备我们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评价语,让每个学生在每一节语文课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真正乐趣!






贾志敏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魅力 
口语表达是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职业技能。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口语。一个教师说话水平的高低、口语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也会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上海市特级教师贾志敏正是以他精湛的语言艺术,创设出一个优化的“教育、教学”氛围。20世纪80年代初,贾老师以他形象生动、机敏睿智、充满亲和力的语言,一举成为上海教育界的一颗明星;而后他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又以其丰富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号召力的说话艺术,展现了他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

有人说:“当贾老师的学生是一种福气,听贾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一般的上海人,普通话总带着“上海普通话”的痕迹,而贾老师的普通话,严格地做到了发音标准、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足见贾老师对自身口语素养的锤炼。在课堂教学中,他科学、规范的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我要向大家着重推荐贾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

归纳起来,贾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有二十字的特点: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

一、准确得体

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他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

贾老师的听辨能力非常强,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一步步做到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加上贾老师明快生动的语言示范,学生们的回答或朗读一次比一次好。

二、生动丰富

在课堂教学中,贾老师有着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欣喜不已,课堂内总是勃勃有生机。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贾老师的评价语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句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机智巧妙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而贾老师则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有个学生给“姆”组词时说:“养母”的“母”。学生哗然。可贾老师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学生在贾老师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贾老师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学生出洋相,这样的老师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打心眼里敬佩的。有时,学生说错了,贾老师会说:“说错是正常的,老师最喜欢说错的孩子。没关系,再说一下!”有时,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贾老师也不会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笑笑说:“噢!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了一下,对吗?”

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四、诙谐幽默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贾老师是幽默评价语的传播者,他的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让人感到轻松愉快。

一次上《镇定的女主人》时,贾老师请学生找“镇定”的反义词,一学生讲“慌张”,贾老师又问:“那把‘慌张’放入课题,这课题应怎么读?”该生说:“是‘慌张的女主人’。”大家笑了。贾老师幽默地插了一句:“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大家笑得更欢了。这学生害羞地吐了一下舌头,连忙改口说:“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后来,这学生举手举得特别卖力。到了最后抽读课文时,贾老师还特意指名,“请那位慌张的小姑娘来读!”(贾老师开的公开课都是借班上课,学生与老师之间互不认识)那小女孩兴奋极了,有声有色地读了起来。

可以说,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五、独特创新

教师的口语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贾老师能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上,贾老师一会儿翘起大拇指,一会儿鼓掌,一会儿与学生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读有关竹子的句子,读得不错,而此时贴在黑板上的一段竹子正巧掉了下来,于是贾老师借题发挥:“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说着,便把竹子递给了那个学生。那个学生激动得涨红了脸,引得所有的学生羡慕不已。大家又纷纷发言,力争得到老师别具匠心的奖赏,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其实,评价语言的确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全身心投入,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一次次的惊喜中,学生也会全身心投入地进行学习。贾老师似乎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境界,我认为,技巧性、艺术性的评价语是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贾老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他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育理念,他那科学、简洁、文明、高雅的语言风格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起来的,而不是刻意营造的结果。我们应学习贾老师敬业好学、挚爱宽容的精神,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丰富自己的语言,努力提高口语素养,为教育、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