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有序、有效、有趣的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反思

(2019-10-24 15:04: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追求有序、有效、有趣的语文课堂——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教学反思

原创: 郭晓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在统编教材的编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在统编教科书中努力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不刻意强调其中一方面,也不把两个方面割裂开来。而作为教材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综合性学习,则完美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同时还引入了多种文本的阅读,强调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这些都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拓展了更宽的视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铸造有序同时有效,最好还能有趣、语文味浓厚的语文课堂,而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
2019年4月,苏州,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好光景,经由安徽省中语会的推荐,我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现场展评课的角逐。能够参与这样重大的赛事,对于我而言,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平台我还可以和众多专家、前辈以及同行们研讨切磋,对于我更会是一个重大的促进,促进我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因而,我即将教授的这一节课,不仅是比赛,还是我长久以来点滴思索的汇聚,更是我继续探索的新起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赛前24小时,抽到了课题: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主题和“诚信”这一中华美德有关。按照教材的要求,我这一节课的教学既要实现对学生正面价值观的引导和渗透,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内涵,唤醒学生心中的“诚信”意识,又要设计丰富的语文活动,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我最害怕抽到的课题,几乎找不到可以研究学习的课例或个案,专家们对这种课型的教学和评价也无定论。而我面对的课题《人无信不立》,“诚信”的美德,对于孩子们来说,看起来是一个熟悉的命题,从小开始,他们就接受了很多这方面的教育,那么老生常谈会不会很难有新意?可是面对现实社会,又确实存在许多缺失“诚信”的现象,“诚信”又似乎成为了一个陌生的话题,在这样的情形下谈“诚信”的意义,会不会欠缺了吸引力?
备课时,我陷入了迷茫。一方面,赞颂诚信这一中华美德,我担心课堂流于空洞说教,变成一节空喊口号的思想教育课,而且还是一节乏味的思想教育课。另一方面,课堂必须设计大量的活动,我又担心声光电影,繁华热闹,却丧失了最宝贵的语文味,学生根本留不下多少“干货”(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语)。我苦苦思考两个问题:“上什么”和“怎么上”,觉得根本找不到好的切入点,觉得离我理想中的美丽课堂越来越远,我究竟应该如何在这一课中实现我对有序、有效、有趣的语文课堂的教学呢?我究竟应该如何把握住这一节课的机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材,是最好的抓手!与其辗转反侧、冥思苦想,不如反复研读教材,从中寻找教学的灵感。
《人无信不立》,教材中引用了许多成语,古代名言,中国古典故事乃至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引导我们理解诚信的深刻含义。同时,教材中的各个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分别从个人、事业、国家三个角度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我为什么不能用教材给我的思路呢?从“信”和“立”两点入手,双线并行,借助综合活动的设计与教学,让学生们自主学习,既领悟诚信的传统内涵与现实意义,又学会观点明确的表达对诚信的认识与思考。
于是,我将教学设计方案确定为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激趣导入。从《说文解字》中“立”和“信”两个字的解说入手,理解课题的含义。接下来,分三步完成主体教学:第一步,从过往找,注重语文积累,建立对“诚信”的初步理解,提炼观点: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立国之本。第二步,从身边找,注重听与写的结合,表达对诚信的赞颂,提炼观点:诚信是立业之本。第三步,从自我找,注重采集观点并有条理的表达,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后,布置作业:完成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稿,引导学生恰当运用活动中搜集到的资料,习得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诚信”演讲稿的写作中,呼唤“诚信”意识。
教学环节设置有序,主体部分的三步走,既有时空的线索:从古代到现代,再到眼前。离学生的生活也是由远到近的顺序。遵从了教材的编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教学追求有效,“从自我找”环节,我设定了现场采访的教学活动。这其实是建立在前面语言积累和片段练习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情境中学会倾听,提炼观点,并当堂做到有条理的口头表达。
我的课堂还要有趣。这节综合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设计了朗读、讨论、板书、讲故事、看视频、现场采访等多种活动,并都由学生自己承担与完成。导入环节,认识“立”和“信”两个字,拉近了学生们和课题的距离,还激发了学生们对汉字造字的兴趣,为下一步积累成语、古代名言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过往,从身边,从自我,每一步都是“找”“诚信”,因为“找”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个从忽略到发现的过程。
这一节课始终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课堂上请学生们观看视频后当堂完成50字左右的小练笔。这一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对规定情境的书面表达能力。品读学生习作时,读故事的完整性,读比喻和引用两种修辞的作用,都是力图借助学生自己的习作,引导他们“找”到文字所应该拥有的情味。在读、写、听、说等能力的训练中,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大赛结束已有月余,回望比赛的短短几天,回望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留在心中更多的是感谢。感谢一直给予我指点的专家和老师,感谢与我携手同行的伙伴们,感谢大赛给我磨炼的机会,收获荣誉与肯定的同时,也让我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首先,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再凸显一些。教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语文课堂尤其是这样的综合性学习课堂,应该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还原教学的本真状态,提问避免琐碎,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有更为丰厚的思考与积淀。
第二,文本解读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归根结底还是语文课堂教学,要想让课堂充满语文的元素,首先需要教师自己沉潜到各种类型的文本中去,品读出文本的丰厚,然后才能在众多纷繁的抉择中,避开学生一望可知的内容,教授学生并不理解的或者是他们自以为理解其实并不是如此的内容。
建立有序、有效、有趣的语文课堂,追求语文味丰厚的美丽课堂,是我一路探索与追逐的目标。我知道,前方还很遥远,但是我相信,再长的路也长不过我的脚步。一路前行,亦一路风景一路收获,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堂平凡的语文课,也应该倾注不平凡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