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谈 |
衡水老师教你如何大幅度提高班级语文均分
高芬老师,女,教龄30多年,衡水市重点高中高三语文把关老师,多次押中高考作文试题,曾经3个月内班级语文均分进步30分。学生说,“要想考高分,就要找高芬。”
记者:高芬老师您好,很高兴能采访到您,您能否给大家介绍一下您的语文教学秘诀呢?我们都知道,您班上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语文,您还曾经将班级的语文均分从80多分一下子就教到110多分,高考时您的学生还考过142分。您一定是有什么诀窍的。
高芬:谈不上什么秘诀,不过要真是谈谈,也可以简单分享一下我的教学心得。我自己教语文已经三十多年了,从当年的中师生一路走来。无论社会上对于这门学科有怎样的看法,我都觉得无所谓,语文于我而言,都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我愿意让我的学生掌握这门学科的精髓,带着他们登堂入室。一般而言,我自己用的是这样几个字来教,那就是“攻心为先,恩威并施,循序渐进,题型特殊”。
记者:才十几个字,确实是很简单,您能展开讲一下吗?因为有很多老师说,自己班上的学生语文早自习都在看数学做英语,考试也敷衍了事,这些老师很想向您取经。
高芬:首先就是攻心为先和恩威并施。我们学校生源其实挺一般,之所以高考考得好,也是因为上下一心的缘故,语文教学同样如此,攻心就是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学语文,不要你非要瞪着眼睛去查看他作弊没有。我教书30多年,小测验从不会去看着他们考,课代表自然会收卷给我,我班上根本不会有人作弊。为什么?我会告诉学生,你做错了题,我会给你讲,不会讲到会为止,你要是作弊了,我就无法帮助你了,我发现一次你作弊,我就会每次给你连续一个月的150分满分(每次小测验),让你今后脸上再也挂不住。攻心为先,还表现在培养他们的兴趣方面,社会上有啥新鲜的广告语,我们全班都会分析,我们衡水新出什么楼盘,我们也会分析楼盘的名字,说说好在哪里,学生打心眼里觉得语文真是好玩有趣,而且我还会给学生看很多有人文情怀的电影,他们能从中领悟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所以,还是老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记者:呵呵,听得我心里都痒痒的了,要是当年我能进您的班就好了。对了,高老师,循序渐进,题型特殊又是指的什么呢?
高芬:这个嘛,说起来可能会得罪一些方面,无所谓,我说说吧。很多地方学习语文都是“教考分离”的,比如吧,今天你学了红烧肉,明天就考粉蒸肉,结果学生不会,慢慢也寒了心。我们单位就不一样(我教过3个单位,它们都很开明),今天你学了红烧肉,明天就考红烧肉,学生就很开心,提分也快。当然了,你知道高考肯定是不考红烧肉的,他考“满汉全席”哈哈,不过不要紧,我们一步一步来呀,不能从高一的第一次月考就考满汉全席对不对?
记者:对对对,您说得太对了。
高芬:很多地方盲目照搬高考题型,以为从高一开始就用高考模式就是对的,其实无非就是某些人的懒政罢了,一点儿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教学30年,就是紧抓“循序渐进”这四个字,我教高一,就调查过学生的初中学习情况,他们来自衡水下面不同的县、区,学情各不相同,我不会抱怨他们的基础有多差,我就从0开始教他们,从语法、修辞、逻辑开始教,大概教一个月吧,全班学生就有了学习语文的“共同语言”了。别的班已经学了2-3个单元了,我们也不着急,第一次考得一般我们也不着急,因为大家都相信我,我们从第二次月考(最晚第三次月考)开始就会“一飞冲天,一骑绝尘”!
记者:哦,您并不急着讲课文呀,您真是很奇特的老师。我记得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是每天都讲课文,我在下面就睡觉,呵呵,不好意思啊,其实我说的是实话,别的同学也是差不多。
高芬:没事,你说的是实话,我不怪你。
记者:高老师,题型特殊是什么呢?我特别地感兴趣。
高芬:你知道,对我们那一代中师生来说,教学功底是很扎实的,我并不盲目追风什么这这这那那那的新理念,我就是要做个语文界的愚公,要把学生的分数弄上去。但是,我又不会照搬高考题型,我会设计很多的特殊题型来训练学生,后来我们单位和一些地区也开始接受我的题型了。比如,别的地方,每周都有一次语文作文,但是实际情况是老师连改都来不及改,学生不到1个月就懒得写了。我教3个班,一共200多学生,我每周都有语文小测验,每次150分,每次考完,当天晚上就出成绩,第二天讲评。你说快不快?我们的小测70分钟,用两节连堂课的时间,全部50道题目都是选择题,包括语言基础、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和课堂常识题。
记者:作文也是选择题???课堂常识题是什么东东???
高芬:是的,对高一来说,审题立意很重要,我们把作文也设计成5选2的选择让他们来选择,他们进步很快慢慢也领悟到了好标题该有的样子。课堂常识题也就是我讲课强调过的重点,我给你看看。
【课堂常识题】1.以下哪个选项最可能是不正确的?( )(5分)
A.“主语 其 谓语”中的“其”表示语气。如“吾其还也”。
B.“以 官职/身份”中的“以”都是“凭借……身份”。
C.“者……也”,“者”是判断语气词,不是“……的人”。
D.文言文句子不会太长,实词是断句标志,固定句式勿拆开。
至于你很感兴趣的作文选择题,我也给你看看。
【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位泥塑大师,年轻时就喜欢玩泥巴,捏各种小虫之类,先后遭到母亲和妻子的反对;但他还是坚持要玩。起初,老是拿捏不准,用力过重,就会变形;用力太轻,则不能成形。为了把虫子捏得像模像样,他经常跑到田间地头,仔细观察虫子的形状和神态,回到家就开始捏。后来越捏越有兴趣,便不惜代价,买来泥塑材料。为了提高塑艺,不管哪里有泥塑展,他都会去参观,一有感悟,立马回家捏捣。感觉不大满意,便推倒重来。后又拜师学习,切磋琢磨。久而久之,他塑造的蝈蝈、螳螂、蚱蜢、蝴蝶、蝉等栩栩如生,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曾多次获得国际金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列议论文标题中,最适合的两项是( )( )(15分)
A.《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B.《兴趣诚可贵,坚持价更高》
C.《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D.《玩物不必丧志,兴趣铸就成功》
E.《借我一双慧眼》
记者: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您真的是不拘一格教语文呀。那主观题怎么办?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您的测试题能否分享给我呢,不是我要,是很多老师托我找您要……
高芬:教语文,本来就该不拘一格。主观题我会训练学生阅卷的(作文我自己来批阅,其余都是学生来做),流水阅卷(注意,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资格阅卷),我们班阅卷分实行的是分题型大组长负责制和质检组把关制,我们单位高三的时候,做很多的套卷,每周2次套卷练习,主观题都是流水阅卷的,这个必须从高一高二开始抓起,总之,我们单位的语文试卷不会过夜的,第二天一定会出成绩和数据的!
记者:好的好的,我这就加群。您还有什么教学技巧和经验能和青年教师分享的吗?您有没有打算退休后“发挥余热”呢?
高芬:30多年的教学经验,其实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今天就当开个头吧,我在衡水这么多年了,再过几年就退休了,我看看自己的身体状况吧,要是身体还好,我就可能去南方,希望能把一些教学理念推广一下。
记者:今天真是谢谢高老师您了,感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再次感谢您。希望您保重身体,工作顺心。
高芬:也谢谢你。
这几题,做得出不
1.(特意省略诗歌)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首诗首句都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
B.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
C.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D.“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
2. (特意省略诗歌)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降,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了。“润”字不仅有生理上的清凉感,而且有心理上的喜悦感,由实而虚。
B.颔联诗人不顾房漏 、床湿, 见溪流岸深,旱情缓解,为民而喜,从正反两个方面写出了诗人对久旱喜雨的兴奋之情。其中“喜”是诗眼,贯穿始终,表明情感。
C. “不愁屋漏床床湿”引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不仅自然贴切,所表现的精神气韵也与杜甫相同。
D.尾联用对比衬托手法,直抒胸臆,写无田尚且欣舞,况有田者乎,将喜渲染到极致。讲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3. (特意省略诗歌)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寂寞”是全文的诗眼,诗人在半夜时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人触景生情,一种谪居偏僻之地的孤独之情自然地袭上了心头。
B.颔联通过写萧萧疏竹、冷冷水声,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谪居中的悒郁之情。
C.“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运用了以静衬动的反衬手法,通过泉水的声音和山鸟的鸣叫,反衬出了夜晚四野的静谧。
D.本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
4. (特意省略诗歌)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吐”字写出了黄斌老画竹动作熟练,一气呵成;“峥嵘”写出所画之竹不同凡响。
B.诗中把竹比作“偃蹇”之卧龙,是说竹子屈服在雷霆之下,暂时失去刚直的品性。
C.黄斌老把自己的品格灌注到所画竹子之中,与竹“俱忘形”,才画出气节不凡的竹。
D.颈联的意思是:在晴明的窗下,黄斌老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了这幅横竹图。
E.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竹子直耸云天的气势,突出了黄斌老画技之高超。
5. (特意省略诗歌)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答案在下面!!!
1.【答案】B【解析】“绿”比喻碧绿的湖水,这种说法不正确。很明显这里是借代。可以想一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
2.【答案】C【解析】这里不是“引用”,而是“化用”。
3.【答案】C【解析】“以静衬动”应该是“以动衬静”。
4.【答案】B【解析】“屈服在雷霆之下”这不可能是形容竹子的,梅兰竹菊是“四君子”,不可能写成贬义。
5.【答案】B【解析】“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这里不对。至少杜甫写的是想要登顶的豪情,而作者已经登顶,感情不可能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