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宁乡一中校友风采之四十——吴国忠

标签:
教育情感杂谈 |
分类: 杂谈 |
湖南宁乡一中校友风采之四十——吴国忠
男,湖南人,1969年11月出生,曾就读于宁乡一中180班。199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8年获日本东京大学核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在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原子力研究所从事研究多年。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钍基核能研究中心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工程技术部主任,浙江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与嘉善县人民政府共建)主任,兼任《辐射化学与辐射工艺学报》副主编、核物理学会核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纳米粒子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分子结构的T-ray表征、离子液体、高分子材料的辐射改性、钍铀循环放射化学工程与技术等。
转眼之间已从宁乡一中180班毕业25年了,从一个充满梦想但不谙世事的乡下少年步入中年。虽然每天忙碌,但仍然怀着梦想,努力求取进步,这要感谢母校对我3年关键阶段的培养。
毕业后到外地上大学、然后出国留学、再回到国内工作,经历了人生的不同阅历,有过彷徨也有喜悦,感觉自己在逐渐成长。每当回想自己,在宁乡一中3年的学习为我后面的人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阶段正是社会转型期,农村开始有了较充足的食物但仍然贫穷,农村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通过高考“独木桥”进入大学,然后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因为城乡差别巨大,当时在农村除了种田就很难有别的事业。由于班上同学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都很遵守纪律,学习也认真,彼此友好。老师们都很认真、敬业,平易近人,还要经常补习功课,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是真诚的。许多老师至今仍然在我们同学心中印象深刻。那时与越南的零星战争还在持续,班主任老师经常宣读“中国青年报”上一些与战争题材相关的文章来激励大家,算是一种特殊的爱国主义教育吧。校园喇叭也经常把“十五的月亮”当成校园歌曲播放。有时学校还会组织我们一起去体育场观看对犯人的公开审判大会,有的犯人会被判处死刑。随着社会进步,这种原始的方式现在已经被废除,但这种教育的初衷至今看来还是值得肯定。那时社会思想也逐步开放,关于腐败、政经分离、司法独立的讨论开始引发关注,可能也有影响着那个年代青少年的人生观。很多同学都很有理想和抱负。
在宁乡一中求学的日子是紧张和清苦的,每当过节的时候,学校食堂就会提供比较丰盛的食物,大家都很开心。记得校门口有几家米粉店,其中一家店老板经常在米粉中免费放一些油渣,味道真的很好,一直记忆犹新。条件虽然比较艰苦,但大家都很有梦想,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动摇。现在想来,能够进入宁乡一中学习是很幸运的,让我在人生的关键阶段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慢慢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几十年来也很幸运地经历了我国从一个贫穷、单调到相对富裕和多元化社会转变的过程。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以社会进步和国家前途为己任,让学生具有梦想,唯有如此,宁乡一中的毕业生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精英的艰巨性。在过去的100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宁乡一中也培养过很多优秀人才。今天,我们有了更好的物质条件,衷心地希望母校能够一如既往地培养优秀学生,优秀人才既是社会的财富,也是母校的荣耀。展望未来100年,宁乡乃至中国还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希望母校能够放眼未来,放眼全国,继续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祝愿母校人材辈出、祝愿宁乡人杰地灵!
【人物名片】
浙江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主任 吴国忠
2008年度嘉兴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奖获得者
原本用于人体保健品的壳聚糖,如果运用到动植物的培育上,会获得怎样的效果?他们的团队就用这样的创意,颠覆了常人想象的界限——虾的胃口更好了、黄瓜90%都是直瓜、蜜梨糖度大增,从而获得了动、植物“美容保健”的神奇效果,而这样的创意只是团队诸多研发项目之一。
吴国忠,这位东京大学博士后,正带领着浙江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酝酿着一个又一个科研创意。辐射高分子材料、聚四氟乙烯(PTFE)超细粉体、低分子壳聚糖,这些看似枯燥乏味的专业技术,在他的手中变得神奇无比,它们可以让轴承无油润滑,也可以创造一个水产丰饶、瓜果飘香的“神奇农庄”。
>>>吴国忠视频专访
加速“产、官、学”三者结合
记者:辐射高分子材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特别陌生的概念,你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
吴国忠:辐射高分子是利用高能射线,就是伽马线或者电子束这样的专业射线,对物质的一种作用。2007年9月由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嘉善县人民政府共建了一个研发中心,这就是我们的浙江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我们的目标就是利用高分子材料辐射处理技术来进行技术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记者:你到嘉善这两年当中所从事的科研跟以往从事的科研项目有什么不同?目前研发中心已经成功研发多少应用技术项目?
吴国忠:应该说目前的研发跟以前相比是一种延伸,我们过去可能更注重基础研究,到这边研究的目的就是怎样使技术产品化,要做的是应用技术。我们跟嘉善的企业有过一些合作,比如说与长盛自润滑材料有限公司合作,研制成功无油润滑,另外在种植方面跟嘉善农业科研部门进行过合作。目前成功的有七八项吧。
记者: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方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各自获得了怎样的益处?
吴国忠:政府希望将科研技术力量引进之后,为当地的企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撑,公司、企业能够成功的话,可以带来税收等方面的益处;从我们自己的角度,一方面技术能够得到应用产业化,这一点比赚钱还重要,当然也能够得到一些回报,从经济角度对科研价值进行确认;从企业来讲,在与我们的合作中,能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进行技术改进,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有非常实在、实际的效果。
记者:在三方合作为科研成果铺设产业化道路的这个过程中,你在其中起到了一个怎样的作用呢?
吴国忠:为使“产、官、学”或者说“产、学、研”三者结合更为顺畅而高效,需要桥梁和润滑剂,我可能就是担当这样的角色。
记者:在你的履历中,你在东京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又在东京大学附属研究院完成了4年的博士后研究,为什么当时没有留在日本,而是在2002年选择回到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吴国忠:我的专业一直都是与核辐射相关。在日本总共待了8年,但是没有很大的激情。在那里,你有好的想法、好的技术并不一定有机会实现,因为日本是一个充分发达的社会,整个系统非常完善,缺乏发挥的空间,而国内近些年来对科研相当重视,能提供更大的空间,所以我就通过人才引进到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其前身是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跟我专业对口。
从人的保健,到动植物“美容保健”
记者:你的身份比较特殊,除了研发中心主任之外,你同时又是两家企业的董事长,是什么原因让你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吴国忠:在2007年我们投资成立了嘉兴申嘉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2月又成立了嘉兴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企业是我们一个根本、长远的目标,研发中心提供技术的储备与支持,在给其他企业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撑的同时,还可落实到自己创建的企业,给科研成果提供一个更为快捷的产业化通道。
记者:这两家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不是如你当初的预期?
吴国忠:技术层面上两家公司都是利用高能辐射这项技术。申嘉科技成立得比较早,当时还是有很大风险的,主要瞄准对国外产品的替代,做得比较艰苦。研发中心成立之后,技术研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所以现在的运营状况还算不错。2008年我们只有60万元的销售,今年我们每个月都有30万元的销售。
记者:你的另外一家公司嘉兴科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从事的是低分子壳聚糖的生产与应用,这又是一项怎样的技术?
吴国忠:这项技术非常有趣,壳聚糖是从虾、蟹外壳中提取出来的一类天然多糖类物质,没有毒性,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我们用射线辐照技术对壳聚糖进行处理,得到低分子壳聚糖。这个技术我们在2007年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两年在进行一些应用技术的推广,主要应用在三个领域,一个是水产养殖,一个是动物饲料添加剂,还有一个是植物经济作物的栽培。在实际应用于农产品培育的时候,还发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者:究竟是怎样意想不到的效果?
吴国忠:这个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绿色,可以替代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的时候,如果加到虾的饲料里,虾的胃口就会比较好。在经济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就更有趣了,尤其是在黄瓜上面,除了促进生长、提高产量以外,我们还发现它可以提高黄瓜的直瓜率。常规的黄瓜大概50%是直的,50%是弯的,而喷洒我们的产品以后90%以上的黄瓜都是直的,现象非常明显,这样可以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附加值。另外,今年我们在嘉善的蜜梨种植上做了应用试验,蜜梨的糖度和甜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口感更好了。
这样的附带效果也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在国际、国内都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以前这个产品都是应用在人体保健上的,而我们将它延伸到动、植物的“美容保健”上,很有竞争力,我相信这会是我们今后的一个卖点。
百分之五十技术加百分之五十销售
记者:无论是科研还是创办公司,其实你都是在走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一路下来顺利吗?
吴国忠:前面我所介绍的是顺利的一面,当然也有不顺利的一面,最大的难度在于市场的推广。你的产品很好,但是要让客户来买,这还有一个过程。做科研是我们的强项,对于市场推广以前接触很少。我去年参加了一个“联想之星CEO”特训班,这是柳传志在中科院的支持下举办的一个培训班,从去年7月开始,到今年7月份正好毕业。
记者:这一年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吴国忠:收获在于:第一,作为一个企业的创始人,除了有技术的支持以外,还要有很好的人品,能够凝聚起自己的团队;第二,在商言商,学术上非常尖端的东西,在技术转移转化创业的时候,未必就是最适合的,必须要像商人一样去经营企业。
记者: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要有一个成功的团队,那么目前整个研发中心的科研力量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凝聚、带动他们的科研热情和创业热情?
吴国忠:我们的研发团队还是比较强的,有14个研发人员,都是高学历人才。对于他们,首先是要认可我们共同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当然工资待遇也是必要的,但是坦率地讲我们的工资待遇不算很高,主要还是一种理念、价值的认同,让大家能够拿着比较少的工资而继续坚持。一个团队必须有一股热情,觉得我们这个技术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前景,那就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好。
记者:此前你的经历基本上都是在研究领域,与市场基本没什么接触,现在作为中科辐射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的主任,你很多时候要跟企业、市场打交道,而作为一个创业者,更需要注重经营管理,这对你个人而言,最大的转变是什么?
吴国忠:应该说第一是观念上的改变,其实2002年我回国的时候就很想创业,到现在也有7年了。在行为处事方面,我们跟研究所不同,没有稳定的试验经费,是自负盈亏的事业性单位,所以要生存就必须强调执行力和效率。
记者:你从最初的学术情结非常浓厚,到现在的经营情结非常浓厚,这个磨合过程花了多久?
吴国忠:至少有两年时间,从担任研发中心主任以来,就是一个不断磨合、不断角色转变的过程,而且现在也还是未完成时。我的理念是百分之五十的技术加百分之五十的销售,等于百分之一百的成功。技术和销售两件事情做好了,一定会成功。
【个性问卷】
记者:现在有一个“创二代”的概念,指的是掌握了一定的资金、人脉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技术研发人员,重新开始创业,现在嘉兴也有很多这样的创业者,你作为其中的一员,有什么创业经值得分享?
吴国忠:在过去只要有资金或者有魄力,就可以去创业,但是现在资金相对容易解决,技术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如果把时间放得更远一点,这种技术型的“创二代”也只是一个过渡。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做什么都需要成本,单纯凭借一项技术是难以取胜的,最终拼的是实力、规模。我们国家目前的阶段是GDP增长速度比较高,技术并不是很高,所以我们目前在技术上还是有优势的,但未来还是面临很大的风险。
记者:你在创业方面有没有自己的商业偶像?
吴国忠:联想、华为、海尔等企业,每个企业的老总都有各自的性格,日本的本田、松下等企业的创始人也都各有性格,一个企业创业成功与企业老总的个性魅力息息相关。我常常说,在我们国内创业比较成功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农民,一类是军人。农民有魄力、有胆量,敢于去冒险,他们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商业敏感度非常高;而军人有很强的执行力,单线思维、非常执著。而知识分子在创业上面临着很多困难,因为他们考虑的问题太多了,很难迈开步伐。我也想过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失败的风险我是可以承受的,而且希望我们的研发中心、我们的企业活下去的信念也很坚定。
吴国忠简介
母校学习让我有了梦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吴国忠 高180班
一半是技术
一半是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