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那些浙大_来源: 孙浩楠@Tony的日志
(2011-07-07 13:04:33)
标签:
浙大紫金港重修搜狗分析问题的能力校园 |
分类: MeltingPot |
在cc98上看到的。看到了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受益匪浅。
这是几天前发的校内的日志,是毕业季文之一
看着版上忽然有人说浙大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要负责任那个要开先河,想着发来试试~
——————————————————————————————————————————————
今天是睡在这个寝室的最后一天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天。
毕业最让人难受的,就是好多的“人生中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在这个寝室打游戏看书写字看电视,最后一次睡在熟悉的床上,
最后一次和可爱的室友卧谈,最后一次能刷进寝室门禁,最后一次去那个熟悉的实验室做实验,最后一次跟导师发邮件,最后
一次全班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甚至有可能最后一次见到某一个人——人生中大部分际遇我们自己都是做不了主的,今天说的再
见,好像真的能再见似的,可是,也许,就是再也不见了。
而更让人难受的是,每一个“人生中最后一次”都是基于一个“人生中第一次”,然后经过许许多多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不可忘
记的人物,不可不提的故事,不可不见的自己——一路一路这样走过来,才能走到最后一次。这漫长的过程中,太多的物是人非,
太多的今非昔比,太多的变幻莫测。
比如,浙大——我眼中我心中的浙大,这四年,就发生了一次又一次大大小小的变化。
07年刚来浙大的时候,我才19岁,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怀着满心的期待,怀着满怀的梦想,带着全家的祝福,拎着不多的行李,
一步一步坚定地走进了这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褐色的大石头上金黄色的“浙江大学”四个大字,看到了绿叶地下竺可桢先生——
那时候我只知道他是一位气象学家,还不知道他是老校长——的两个问题。不论我是不是思考过,不论我是不是想思考,四年的
时光,已经给两个问题交了答卷了。
那时候,我的浙大,是游览中的浙大:是好大好大走都走不完的紫金港校区,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现代小区式校园,是树很小房
子很多的园区,是小桥流水绿柳啼莺的西区,是曲线分明紫藤满架的东区,是蓝天六舍,是教育超市,是文化广场。
我没有参加任何一次始业教育,那几天我都在游览各大校区。我看到了玉泉的清幽,之江的空灵,西溪的静谧,华家池的碧池。那
时候我眼里的浙大,是学术的殿堂,是百年历史的名校,是全国第三,是我志愿要来的地方——我发誓我从没想过去清华北大,也
从来都没实力去。
我觉得浙大的一切都是那么好,那么伟大,那么先进,那么高级:图书馆汗牛充栋的书,教室好大好多好难找,老师居然还这么年
轻,讲课都很好很容易懂,教材都特别经典,课程安排都特别完美,选课过程特别有趣,学长学姐都好亲切,学校社团多得你数不
过来,学校食堂真大真好吃……总之,那是完美的大学。
大一一年,很快乐地过去了,这一年的时光,当然让我更了解了浙大。
紫金港规划严重有问题,教学区和生活区分得太明显了,离开太远啦。食堂太集中了,下课时间路上就特别拥挤,经常还发生小车
祸。食草经常乱打卡,饭菜也好贵好难吃。宿管办的人特别不好说话。选课被踢最让人不爽了,选课网还经常崩溃。选课中心的老
师态度太差了。学生会太黑暗了,高层太无能了……
老师上课太差了,只会灌输,没有创新教学,甚至只会念教科书,还经常点名。老师给分不厚道,有些不去上课的人分好高,经常
去上课的人分不高。选课的时候一定要选RP高的老师,讲课什么的可以旁听。学校文科学术能力太差了,和北大复旦人大差太远了。工科的老师都习惯剥削学生,整天让学生干活还不给钱。学校体制严重有问题,特别不人性,不照顾到个人的感受。
年轻总会气盛,于是怀着一颗愤青的心,打上足足的鸡血,我就开始完善我眼中的浙大,于是到处碰壁,到处闹场。在选课中心吵
闹过选课开课,在校长办公室品尝过上等龙井,在团委学生会打过不少的酱油也干过不少口水仗,在社团年终会上公开批判过负责
人,也在自习室大骂过“过分”的保安。
我的浙大,没救了。怀着这样的心情,我的浙大从紫金港变成了玉泉。
玉泉带给我的第一个感受是:上课变成都是同专业的,老师变成都是本院系的,教材变成都是核心课的,讲课变成都是听不懂的,作
业变成都是不会做的。实验室到处是不知道名字不知道功能的仪器,实验室的师兄师姐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埋头苦干。
浙大的学术论文数量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浙大的学术实力实在不可想象。教授们的努力与严谨,那些大一大二的屁孩懂什么啊!那么
多博士硕士的青春,托起了浙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那群大一大二的屁孩太自以为是了!真正的浙大,远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那样树
木矮小的紫金港,也不是只要风还在,路边的树就会在在雨停之后还旁若无人地自顾自地继续下雨的玉泉。而是它的魂:求是。而不
去实验室,不去参与科研,怎么能明白求是这两个字的真谛啊!
体制也并没有那么多问题嘛,其实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盖章和签字的分开,就是为了权力制衡啊;各个部门职责明确,就是体现管理
学中分工原则啊;人家也是正常人,每天单调烦躁的工作,态度不好也是情有可原啊……闹了也没用,吵了只是费力气——当然,我
一个人的事情是能顺利地解决了,但是别人……
各种人自己不给力,没有好好学习文化知识,没有好好学习做人的道理,没有好好学习做事的方式方法,没有好好经受社会的磨练,
没有基本生活自理的能力,没有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像样办事的能力,没有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没有全面考虑的能力,没有
辩证思考的能力,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宽容他人的能力,没有尊重别人的能力,没有认清事实的能力……
我们的世界,太多的不满意,太多的不满足,太多的抱怨,太多的怨言,太多的对公权力的不信任,太多的对别人的不信任,太多的
对自己的过分信任,太多的对自己的尊重,太多的对别人的无视。我们的思维,太多的唯我独尊,太多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太多的
非黑即白二元论调。
更为可怕地,我们太少地向内心改造自己,太多地向外在嗔怪世界。于是我们骂学院,骂学校,骂这个部门,骂那个部门,骂这个领
导,骂那个老师——甚至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先打死再说,先定罪再看。
我的这些浙大人,你们实在令人失望。而我的浙大,你有这样的浙大人,才真是没救了。
大四的一年,每一天,我都会观察校园里是不是有新的变化,也许留学生食堂门口经常停靠的那辆奥迪车有一天开始就再没出现过;也许教超隔壁开了个苹果体验店和一家新眼镜店,原来的圆通和联通合为一体了;也许高分子楼门口开始修花坛了而老楼墙角的一些爬山虎长得好快……
第一次去图书馆查过期期刊,打开小门,看着灰尘扑扑的黑色封皮的四五十年来国内外各种学科各种期刊的合订本,浩瀚如海的期刊让我一刹那惊呆在那里不知所措。我们是该多无知才没有认识到这个学校的深邃,我们对这个学校的利用率是该有多低,我们是该有多该反思一下自己这四年到底吸收了多少精华化为灵魂的筹码,我们是多么该站在图书馆前也面对电子期刊狠狠地扇自己一个巴掌!
每一天,我都从正反两面去审视这所我呆了四年的大学:
有一流的生源,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治学理念,一流的实验设备,一流的办学校园。可是也有三流的行政效率,三流的治学执行,三流的服务态度,三流的开放思想,三流的出格魄力。
可是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它全国第一了。
不是在武书连那里,而是在我心里。
——————————————————————————————————————————————
还有一篇是去年发的文章,也可以看看
两个问题:
有多少人除了上课记笔记和考试以外还经常用手写的方式写下大量中文文字的?
有多少人上课是有记笔记的习惯的?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自己是深有感触,现在很多字我就只是会拼拼音,打出来以后认识,可是要我写,我真的写不出来。那天讨论堕胎的问题,我就硬生生地写成了剁胎。看吧,从最初的单字拼音输入,到现在十分智能的联想输入,我们都可以不用知道一个词应该是哪两个字,只需要知道拼音甚至只是一个字的拼音。各种给力的输入法硬生生地把我的书写能力报废了,毫不谦虚地说白白浪费了我一笔好字,导致字也越写越难看。
我是不会用五笔的,我是土人,土到不行,只会用搜狗拼音。我自己上课也很少记笔记,书本上都是印刷上去的字,没有下划线,没有手写体注释。笔记本上都是斜划线,没有字。只会在去听讲座的时候记录一些老师说的关键的观点,慢慢地自己回来去搜集资料查证。
工具的强大培养的就是人的这种惰性,慢慢地退化了一些能力,弱化了一些意识。制度也是一样,而且更加严重。人性之中有贪婪也有懒惰,我始终认为懒惰是一种更容易培养的缺点。我证明不了,只是我偏执的观点而已。这种纯粹理性的证明正是我所不擅长的,道德的,伦理的。只是我认为贪婪是需要不断刺激的,不断强化的,需要强大的内心,而懒惰不需要。
在浙大,学习好的人可以获得很多机会,奖学金,保研,出国,直博,诸如此类,有经济的,有精神的,有未来的,刺激很大了。但是似乎为了这些贪婪的人并不多,至少不算多。有学霸,可是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是因为别人不想他那样热爱学习热衷高分。那些人以分数不能代表什么作为面具,甚至炮弹。
还有一种制度叫弃考,叫补考,叫重修,叫清考。当初做了一个选择,学不好怕挂科,没关系,可以放弃考试;去考试了,挂了,没关系可以补考;补考分数只能按照六十计算,不满意,没关系,可以重修;重修还是懒惰打游戏不想去上课,挂了,没关系,还有毕业清考。
你因为游戏过度错过了课程的学习?没关系。你因为翘课过度挂科了?没关系。你因为学分不够恐怕不能毕业了?没关系。因为同一门课程记载的是你最后一次修读的成绩。你有好多次机会,你在重修班里可以轻松得多的pass课程,你在清考的时候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所有学分。这就是你所在的这个世界的规则,尽管它违反外面那个大世界的规则,但你适应的很好,你很喜欢,也很心安理得,也很认为理所应当。
我们在这个世界里自我感觉良好,自我约束减少。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是最好的,我们认为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抱怨老师给分不好看,我们抱怨老师讲课没意思,我们抱怨学校政策折腾人,我们抱怨同学不够尊重我,我们抱怨学长不来帮助我……
我们习惯了失败了有人帮助,我们习惯了失败了还可以几乎零代价地重来一次,我们习惯了掩盖曾经的失败和不足,我们习惯了应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我们习惯了别人必须帮助我们展示最好的一面。所以我们重修课程刷出一个更美好的分数,所以我们游说老师给我们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我们在这个世界所习惯的事情。这是一个怎样畸形的世界,培养的是一群怎样畸形的人!懒惰,拖延,漫无方向;功利,虚伪,自我主义。当有一天我们远离了这个小世界,走到那个大世界中,我们选择了,就再也没有回路,只能一条道路走到黑;我们跌倒了,可能会被人踩上两脚,根本不可能从原地站起来;我们失败了,可能被人遗弃在人海,一辈子也站不起来。
可笑的就是,我还是用搜狗拼音写下了这段文字,也将继续用搜狗拼音写下更多的文字,而不是钢笔墨水白纸。更大的笑话就是,我也很习惯这样的制度,并且不无喜欢,虽然我从没弃考过,从没重修过,但是它可以让很多我的好朋友获得利益顺利过关。
人就是这样矛盾,哪怕我是一个偏执狂。
wyl
~~~~~~~~~~~~~~~~~~~~~~~~~~~~~~~~~~~~~~
围脖:http://t.sina.com.cn/zhedawangshi
浙大往事:http://blog.sina.com.cn/zjus
商战明:http://blog.sina.com.cn/shangzh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