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华人间流行的一个帖子:[ 我的妻子曾经在大学门口卖烤红薯]_来源: 周阳的日志
(2011-07-02 12:36:50)
标签:
文化红薯村里人高中课本伶牙俐齿校园 |
分类: MeltingPot |
如今的中国, 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吗
-------------------------------------------------------------------------------
我的妻子曾经在大学门口卖烤红薯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到校外的几条街道去吃小吃。有一对父女引起了我的注意。父亲做煎饼,女儿烤红薯。她长得其实不算太漂亮,但打扮得整齐干净,一条马尾辫,说话嗓门很大,却又很甜。脸色红润,做事干净利索。和别的摆摊的人不同,闲时总拿本书看,而别人要么聊天,要么去打牌。我仔细瞧了瞧她的书,竟然是我非常熟悉的高中课本。
我于是经常去她那买红薯,其实我并不喜欢吃。后来渐渐有些熟了,就乘着她不忙的时候和她说话,才知道她高中上了快两年,母亲身体不大好,她家弟弟妹妹又多,只好辍学和父亲出来打工。她很羡慕我能够读大学,虽然她很爱学习,但是现在即使考上了,也难去读。她想攒点钱,以后有机会再去争取。她现在基本上把高二的课程学完了,但没有高三的书。
和她呆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我就越喜欢她。那时我也非常害羞,连她的手都不敢碰。从春天认识到年底,有十个月了,见面越来越多,连暑假我都没有回家。但是寒假到了,即使我留下,他们也是要回老家团圆、过年。我让她留了个村里的电话给我。
我于是打电话给她。他们村上人的话我真的听不懂,还好母亲是在那个省附近出生的,替我接了围,终于和她联系上。她告诉我地址,下了火车怎么乘汽车,然后她会在汽车站等我。我买了票就告诉她日程。终于我坐了一天火车,又半天汽车到了那个车站。那一天万里飞雪,寒冷异常。我远远就看见她和她爸在等我。她穿着一件红棉袄,脸冻得通红。我跑过去,不顾她的父亲在场,一下子把她搂在怀里。
在她家我授到了隆重接待,让我受宠若惊。她家的亲戚朋友都来了,非常热闹。她弟弟告诉我,姐姐回来后就在等我的电话。听到有电话找她,出门就摔了一个跟头,让村里人笑话了几天。我恳求她父母春天不要让她上街卖红薯,我会给她找学校复读,钱不是问题。她家的确很困难,但是只有读书才是希望。既然我喜欢她,她的弟弟妹妹我日后一定会尽量帮助。
她父母同意了。她的母亲非常喜欢我,拉着我的手问这问那,可惜我听不太懂,还要她作翻译。那几日我们每天下午就到村外踏雪,无边的雪地里留下我们的初吻。我们有说不完的话,直到夕阳西沉。我拉着她的手回去,村里人看着我们两个人笑,她总是低下头,羞红了脸。
后来她和我一起回校,她父亲依旧卖煎饼,而我送她去了一所补习班。在我的悉心辅导下,她考取了这座城市的另一所大学。以后我父母寄钱过来,都是两份。我毕业后就在本系读研,等她一毕业就娶了她。后来一起到了美国,读书、找工作,生儿育女,直到今日。我的妻子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在一所著名的IT公司工作。她的父母都在这里照顾我们的孩子,而我父母也经常过来。
现在妻子已经和当初很不同。但是在我眼里,她还是那个卖红薯的姑娘,大着又甜又美的嗓门,做起家务来还是那样干净利索。她仍然是那青春飞扬的少女,而我还是那个青涩少年,了望我们过去和未来,无穷奔涌的岁月。
后记
妻子曾对我说,你的文笔不错,有时间可以写写我们的故事。可是我在美国学术界混,非常忙,只能如此敷衍了事。和妻子以及她的家人当然也有过不快,但都很快过去了。当初父母希望我考他们所在的大学,而我执意要离开他们出去闯荡,不想一直在他们的怀里长大,这才遇到了妻子。妻子非常吃苦耐劳,即使工资比我多得多的那段时候,也做大部分家务,让我有时间写paper。记得有一回从实验室奔回来,妻子背着一个抱着一个(我们的头一胎是双胞),正在做饭,我的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我和妻子也会吵架,有一次差点动手,她说,你来试试,我可是烤红薯的出生。我们都笑出了眼泪。
~~~~~~~~~~~~~~~~~~~~~~~~~~~~~~~~~~~~~~
围脖:http://t.sina.com.cn/zhedawangshi
浙大往事:http://blog.sina.com.cn/zjus
商战明:http://blog.sina.com.cn/shangzh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