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怎样的一群混账在经营我们的大学——关于ZJU的一些吐槽——来源: 余可丰的日志

(2011-04-25 14:51:36)
标签:

校园

分类: MeltingPot

     一直一来以为,一个人树了牌坊,没必要去嫉妒;一个人当了婊子,也不必如卫道士般去谴责。而对于那些又当婊子又树牌坊的,我向来不惮以最恶毒的语言表达我的鄙视。

     最近听说华家池校区搬寝室事件,大致是华家池的楼要改成干部培训基地,而留学生没地方住,便让公主楼中的10舍的医学生搬到最差的寝室中去。而这些医学生是离毕业还有三个月,这在进行论文答辩和准备执业证考试的学生。之前一直觉得ZJU对待留学生的方式值得商榷,比如紫金港的留学生就住在翠柏的最好的寝室里,与中国学生隔绝。这样既低估了留学生的适应能力,不能让他们尽快的融入环境;也没有保证学生平等的享用学校的资源。这,或许是因为中国人一贯“热情好客”的传统——死要面子;也或许是因为对浙大这样一所在国际上并不起眼的学校而言,来浙大

的国外学生中往往不乏混日子之徒,养着他们,别让他们毒害本国学生。

然而不管怎样,都凸显出一种前后矛盾的混乱逻辑。如果是因为前者,以高于正常标准的标准迎合国外学生,死要面子正说明里子不足,换做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之流,犯得着么?若是后者,既然看不上那些人,又何苦招进来呢?然而,必须招,打肿脸充胖子也要招,因为学校要“国际化”。当校园中多了很多洋学生,ZJU就俨然一所国际名校了。然而越做,就越做作。树起牌坊了,却比没树起时更令人不满。

这一次在华家池,为了满足留学生的需求而开始跟处在职业生涯最重要阶段的医科学姐们讲“素质”、讲“奉献”。奉献,当然可以:西迁时师生无怨无悔做过多少牺牲?因为那些是值得的,他们塑造了浙大的一座丰碑。而现在,我们的奉献为了谁?值得么?

今天在98上看到一篇文章,了解到至少这些奉献的第一受益人是浙大正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宇集团,一家浙大下属,国有独资性质资产经营公司,盈利性的。而华家池正向着干部培训基地转型,将来只容纳少部分留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用原文的话说“学生只是占很少的一部分,现在赶紧能压的压,能骗的骗,新宇集团正忙着改造华家池进行效益创收呢,谁管你毕业不毕业啊?”

如同早前看到的帖子所言,10舍的女生并不是贪图住宿条件,只是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利,因为他们并不低人一等,也有权在关键的时候要求学校的体察。这一次医学院的学姐的权利被无视,我们没有人说话,以后呢?玉泉奇葩的11舍就如同一张闪电游走在每一个将去玉泉的工科男的判定区里。那一天要是我们连出无懈可击的权利都被剥夺,直接就很有素质地给司马“奉献”了,谁为我们说话?这当然是玩笑,不过直如郎咸平在讲国企的垄断经济学时说“国企让人诟病的关键在于,当他经营的不好的时候是‘我们的国企’,当他经营的好的时候是‘他们的国企’。”在需要我们的时候跟我们谈素质,在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把我们一脚踢开,凭着自我否定的混帐逻辑,婊子并牌坊着的人,最没素质。

请不要说我不爱母校,华科的根叔说过“母校就是你一天骂一百遍也不许别人骂的地方。”每个人小时候都知道,骂自己的都是自己的父母,被父母夸着的“别人家孩子”此时正被他自己的父母骂着呢。所以,我要说。

浙大正被一群混账经营着。最近从一位紫金港食堂的老员工处了解到,由于物价上涨,而学校规定食堂的菜价不许涨。这个事,强哥也亲自跟权服的人说过。而食堂要经营,学校就必定要给补贴,无疑。据员工说,他们的收入是与毛利挂钩的。现在,餐厅差不多是零利润,甚至负利润的情况下,CPI在增,他们的收入在降。因此走的人越来越多,剩下人的担子越来越重——收入对工作量的比值再次下降。

学校没给足够的补贴以维持食堂财务稳态么?这个可以有。但具体给多少,怎么给,并不公开。我们只是从员工那里了解到,食堂的高管一个个很滋润,几年前从小员工混起的玉泉食堂某高管现在在杭州有了房子,两辆车子。食堂的财务不公开,会不会是因为高官们都是活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削减了自己的利益维持运转而不想让人知道呢?我不清楚。

据那位老员工说,几年前浙大食堂的的工作是个美差,一般人不送礼都进不来。现在,年轻一点的很多都往广东上海谋出路去了,稍有些暮气方守着不愿挪窝。现在缺人手,很多人不管年龄够不够,都先忽悠进来做事再说。这,就是经营浙大浙大资产的一群人的缩影。虽然自岳麓书院时代开始,当时的高校就有“官田”通过资本所得维持运转,但现在浙大的经营终究存在着大量问题——学生与教育似乎没有被放在第一位。

最近我们的大学在鼓吹“去行政化”而陈大柔教授曾提出说“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行政管理,‘去行政化’就是一句废话。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去官僚化’。”或许是这一直面惨淡人生的说法,击中了某些树牌坊的婊子的痛处,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和谐和谐滴干活。

我想,我爱浙大。但就如爱国的意义在于爱人民而非忠君,我爱浙大,爱的是这里的同学、这里的学长学姐、将来的学弟学妹以及值得尊重的教育者,而非某些坐在办公室里的混账。当然,造成现状的原因很多,比如体制、社会等,单单攻击某些个人是没有用的。不过,只要是事实,总还值得我们去讨论。

虽然在这个校园中,并不缺乏关爱学生、关注教育的人,但比一比竺可桢时代浙大的气场,某些夸夸其谈的人可以一边蹲着去了。大师没有了,大楼起来了,物非,人亦非。七十多年前,英国人李约瑟来到中国,看到中国在最危难的时候,竺校长治下的浙大,感叹的说了一句“东方剑桥”。而现在,无论启真湖的春天怎样美丽,比于剑河都只是东施之颦。如果有不害臊的人很穿越的把这个美誉张冠李戴倒今天的ZJU头上,我是能很求是地说:“还不配。”

 

 

后记早几年杨锦麟曾在节目里说过一句“现在谁跟我谈大师,我跟谁急。”最近看过蒋方舟关于清华的吐槽文,又风闻北大开始会商思想偏激的学生。感觉大陆的所谓好学校无一例外的进了一个怪圈。今天的地位,只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吸引着13亿人中出众的的一部分在运作。换了谁,都可以。而蔡元培、竺可桢的时代也再找不到踪影。大学之魂现在在哪里?


 

~~~~~~~~~~~~~~~~~~~~~~~~~~~~~~~~~~~~~~

围脖:http://t.sina.com.cn/zhedawangshi

浙大往事:http://blog.sina.com.cn/zjus

商战明:http://blog.sina.com.cn/shangzhanming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