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式’的行为艺术——神秘“拆”字涂鸦
(2010-12-29 14:24:34)
标签:
拆字涂鸦地下式恩宁路行为艺术汇源进行纸膜杂谈 |
分类: MeltingPot |
http://news.xkb.com.cn/guangzhou/2009/1020/19242.html
●两年轻人称此行为艺术是关注文化保育
■新快报记者 任磊斌/文 李小萌/图
房子都拆了,怎么断墙上还写着那么多个“拆”字?昨天,不少街坊被恩宁路旧城改造片区突然出现的逾百个“拆”字搞得莫名其妙。到底是怎么回事?记者巡街发现,原来这是两名“80后”的行为艺术,他们称此举目的是关注怀旧、关注文化保育。
断壁残垣到处是“拆”
周末夜间记者巡城,在恩宁路的老街巷里巧遇到了涂鸦小子R和T(英文名)。只见他们戴着白色劳工手套和一次性囗罩,穿着及膝短裤,背着双肩包,手拿喷漆罐,一路从金声电影院旁边的小巷向纵深的钟巷、多宝坊等已开拆地带铺开喷字。记者见到,两名涂鸦小子的作品很简单,都是一个花心思设计的“拆”字。3个小时,他们就喷了逾百个“拆”字,“攻占”了半壁的瓦砾区,墙角、残柱边、破窗旁……到处都有。细看这个“拆”字,其圆形的外边框有英文符号,框内则是由几条直线构成的中文“拆”字,显得很特别。涂鸦小子的签名是“ROOOOT”,Ray称,“R”和“T”代表着自己和同伴的英文名,中间的四个“O”代表了两辆单车。
涂鸦集中在汇源西街
在目前被“攻占”的恩宁路片区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个涂鸦“金位”。第一个技术难度最高,位于金声电影院西侧的小巷中,只见数间被拆去屋顶的平房之上,3米高的原二楼位置,一面大白墙刚好能容下最大尺寸的“拆”字(直径1.5米)。但此处墙壁几乎没有支撑物供攀爬。记者见到,两个涂鸦小子借助部分断墙,以人梯的方式互相支撑攀爬,高难度攀登而上,足足用了20分钟,支撑、固定、粘贴、喷涂才完成一个高难度的作品。
第二个“金位”位于汇源西街的一栋建筑物上,它刚好处于附近几条小巷的交会处,并对着一块休憩小空地,位置相当开阳,并且墙体雪白。“这样的‘金位’可遇不可求。”阿Ray说。
只见两人用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用四种不同尺寸的“拆”字集中“猛攻”。记者细心数了一下,共25个“拆”字铺满了这间50平方米、三个居室的破房子。
街坊起床吓了一跳
汇源西街3号正在手工织衣的女士昨天告诉记者,早上起床开门时,发觉这么壮观的场面,自己也被吓了一跳,但她表示,“这个房子已经拆掉,为何拆迁工作人员仍然不断写那么多个‘拆’字在这里?”显然,这些街坊们还未搞清楚这些“拆”字是怎么来的。
“拆”满恩宁路只为怀旧
两涂鸦小子称只喷涂已破坏的建筑物
“我们只对已经破坏的建筑物进行喷涂,绝对不会主动破坏完好的房子,而且喷漆和纸板的制作会用环保的材料。”两名涂鸦小子说。
同生于1988年的他们表示,用“拆”字喷、涂、贴满恩宁路,为的是再次让这个西关之心、广州之心成为广州人关注的热点。“并无意与政府对抗,本地年轻人也关注怀旧、关注文化保育,当然,表达的方式未必是官方认可的,我们这种或者是被称为‘地下式’的行为艺术。”阿Ray表示,如此涂鸦要凌晨2时后才能进行,否则可能会受到城管、治保队或街坊大姐的干预,更有同行被带到派出所问话,所以他们进行作业时,既要手脚麻利,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
小知识
纸膜涂鸦
它是一种最新的艺术形式,是青少年公开表达对政治、社会、流行音乐等意见的方式。从小巷的篱笆到高价位精品店,纸膜涂鸦已经渗透到社会艺术的各个层面。在墨尔本,纸膜涂鸦已是一种激发灵感并展现艺术家天赋的驰名艺术,艺术评论家对其表达高度兴趣。
浙大往事:http://blog.sina.com.cn/zjus
围脖:http://t.sina.com.cn/zhedawangshi
商战明:http://blog.sina.com.cn/shangzhanm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