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见南山

标签:
时令风物文化旅游 |
虽然此南山不是彼南山,但“南山”一词背后的美好寓意是相通的。豁然在眼前的柏柱南山,是溪柄镇楼下村辖属的一个自然村。其实,楼下与南山田园接壤,住宅毗邻,村落紧密相连。据地志记载,古时村后有一山楼(“南山楼”),后村民迁居山楼之下方建村,故得 “楼下”村名。这里主姓刘、王、陈、郑、彭、谢、张、李、杨、阙等10姓。王姓于南宋绍熙4年(1193年)从霞浦大青蛟迁入本村南山后又迁楼下;刘姓于清康熙初年从苏洋迁入;陈姓于清代由寿宁三峰寺而来;郑姓于清代来自榕头村;彭姓于清嘉庆19年(1814年)自柏柱壶瓶滩迁此;李姓于清代来自福安阳头。这里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四一图,背倚青山,面向旷野,绿树掩映,沃土流膏。这里钟天地之灵气,集山水之奇观,不但为柏柱洋风光之最,而且历史上簪缨不绝、富甲一方,人才辈出。南宋著名义士、“福安三贤”之一的会稽尉郑虎臣,舍生取义为国除奸的壮举,自古至今为国人赞颂不绝;清代三沙镇台王长春,其传奇一生和关爱故里乡亲的故事脍炙人口,受人们永远仰慕;近代的宁德地区革委会副主任李佬同也是南山人,他淡泊名利,豫然返乡“结庐在人境”营造“向往的生活”。是直率真挚的适性而动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正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人从飞鸟、南山、秋菊中悟出了农民本色的人生真谛。
走过楼下古街,来到“南山众厅”,这里也是








秋日的南山,树林草甸被秋风浸染,金黄红白蓝绿错落交织,于静谧之中增加了动感。绿野仙踪,层林尽染,不断变化的风景里蕴藏着南山村庄更新迭代的故事,似乎在静静等待与你诉说……重阳登高南山顶,远远望去,那南山麓下浓绿成堆的树冠,与周围的凉亭、长廊和屋檐相映成趣。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南山骨子里应是安闲的吧,不然何以能给人一种悠悠然的情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居生活,不仅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给予人们一份闲适心情,一丝文化气息。对于在城市水泥森林里长久生活的人们来说,“南山南·楼下月”是一种实在的“美墅”向往。(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