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然见南山

(2021-10-12 17:35:40)
标签:

时令风物

文化

旅游

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重阳时节,站在福安市东南部的虎头山上,遥望柏柱洋西南麓,莫名牵动“南山”一词的遐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诗经小雅·天保》)。性本爱丘山的长寿仙翁,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那一刻所看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闲云野鹤的旷达,让人忘乎形骸悠然在自然之中。然而,这种闲适恬淡的 悠然” ,似乎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山静穆而高远,人闲逸而自在。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人们才会悠闲地爱上山居田园生活。所以,最崇拜陶潜的苏东坡说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虽然此南山不是彼南山,但“南山”一词背后的美好寓意是相通的。豁然在眼前的柏柱南山,是溪柄镇楼下村辖属的一个自然村。其实,楼下与南山田园接壤,住宅毗邻,村落紧密相连。据地志记载,古时村后有一山楼(“南山楼”),后村民迁居山楼之下方建村,故得 “楼下”村名。这里主姓刘、王、陈、郑、彭、谢、张、李、杨、阙等10姓。王姓于南宋绍熙4年(1193年)从霞浦大青蛟迁入本村南山后又迁楼下;刘姓于清康熙初年从苏洋迁入;陈姓于清代由寿宁三峰寺而来;郑姓于清代来自榕头村;彭姓于清嘉庆19年(1814年)自柏柱壶瓶滩迁此;李姓于清代来自福安阳头。这里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用儒乡仁风里二十四一图,背倚青山,面向旷野,绿树掩映,沃土流膏。这里钟天地之灵气,集山水之奇观,不但为柏柱洋风光之最,而且历史上簪缨不绝、富甲一方,人才辈出。南宋著名义士、福安三贤之一的会稽尉郑虎臣,舍生取义为国除奸的壮举,自古至今为国人赞颂不绝;清代三沙镇台王长春,其传奇一生和关爱故里乡亲的故事脍炙人口,受人们永远仰慕;近代的宁德地区革委会副主任李佬同也是南山人,他淡泊名利,豫然返乡结庐在人境营造向往的生活”。是直率真挚的适性而动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正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让人从飞鸟、南山、秋菊中悟出了农民本色的人生真谛。

 走过楼下古街,来到“南山众厅”,这里也是 “贫农社”和“中农社”遗址。据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合作化时期,这里出现了中农社和贫农社。1955年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进一步深入之时,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对《福安县发生"中农社""贫农社"的教训》一文亲自加了500多字的按语。他认为"我们对于福建省福安县贫农领导的合作社和中农领导的合作社对于社会主义事业表示不同的态度这样一种情况,不应当看作是个别的现象,它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从而,把这个典型推广到全国。因此南山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格外引人注目,被誉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先驱典范。今天,总结研究其发生的特点和经验教训,对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0191月,楼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贫农社”和“中农社”遗址,成为古民宅博物馆的一部分。村口一座颇有气势的牌楼和一面刻载着一九五五年毛主席批示的大理石卧碑,这一楼一碑都是村民引以为荣的标志物。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共建美好家园,这是来自南山人的坚定主张。赓续“承诺如山”精神,不断修复和保护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洋田以种植京亚葡萄为主,架网远撒,青藤飞伸,挂穗垂珠,惹人喜爱;山园茶叶,流碧铺银,采摘季节长、产量高,采叶摘心,老少皆有业可就、有钱可赚;深涧溪河尽是鸭群,肉鸭、蛋品源源外运。目前,葡萄、茶叶、禽畜养殖业是南山农业的三大支柱。其他如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都得到全面发展,盛况空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已有大批村民创业有成,率先致富,村里喜事也多。“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仅今年1010日,南山就有刘菊容等两户人家乔迁之喜,住上了新楼房。南山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让老百姓感受到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满满的幸福感。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

  秋日的南山,树林草甸被秋风浸染,金黄红白蓝绿错落交织,于静谧之中增加了动感。绿野仙踪,层林尽染,不断变化的风景里蕴藏着南山村庄更新迭代的故事,似乎在静静等待与你诉说……重阳登高南山顶,远远望去,那南山麓下浓绿成堆的树冠,与周围的凉亭、长廊和屋檐相映成趣。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南山骨子里应是安闲的吧,不然何以能给人一种悠悠然的情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居生活,不仅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给予人们一份闲适心情,一丝文化气息。对于在城市水泥森林里长久生活的人们来说,南山南·楼下月是一种实在的“美墅”向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