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zwzf40
czwzf4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016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024-06-13 10:51:28)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珍贵资料

遵义会议是我党我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记实散文)

            吴占夫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生死攸关的会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且敌人已经摸清了红军的下一步行动。共产党和红军面临着全盘覆灭。然而,在那个历史岁月,毛泽东在党组织里处境非常不好,甚至受到部分同志的排挤。

    一、红军危在旦夕

    为什么毛泽东受到排挤,甚至一度被封锁发言权?这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说起。共产国际在早期的中共开展的各类革命运动中都投入了一些金钱,中共是沿着苏共的经验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以在摸索、借鉴的过程中,是共产国际在中共当家,这就导致中共所遭受的惨剧,共产国际要负很大的责任。

    陈独秀被排除出中共中央。他的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然而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错。他也意识到一些问题,但他没有“一票否决权”。他拒绝参加中共六大,因为中共六大要在苏联召开,陈独秀很不理解。他说:“中国的问题是中国人了解,还是外国人了解?是我懂中国革命,还是斯大林懂中国革命?要研究中国问题,为什么不在中国研究?”“中国革命还是要中国人来领导。”陈独秀看到很多同志无辜牺牲后,他已看清问题的本质:中国的革命必须要由中国人来领导,外国人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毛泽东同志也在摸索和失败中明白:中国的革命必须要由中国人自己掌握。

    1931年赣南会议召开,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拿下了李立三、瞿秋白等人的政治局委员席位,推举王明上位。王明一跃成为中共最高领导层。并且取消了毛泽东同志的中央苏区领导人职位,取而代之的是项英。共产国际和王明之所以要毛泽东退出领导班子,是他们认为毛泽东没有去过苏联,没有参加过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说白了,就是王明的思维和共产国际在一条路线上。

    毛泽东的思维则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当时的国情。王明的思维脱实入虚,毛泽东的思维是符合中国实际。在革命运动中,思维不同会引起巨大冲突。一旦某次运动失败,就意味着许多同志牺牲,意味着离革命目标越来越远。当时王明和共产国际认定毛泽东思维绝对错误。所以毛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班子,但是毛泽东军事指挥权并没有被完全架空。随着反动派的五次围剿铺天盖地,项英的指挥能力露出短板,所以又让毛泽东到前线指挥红军的战斗。对比之下,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能力确实是超出常人的出色。

    可是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王明开始膨胀了,他以为反围剿的胜利是他领导得当的缘故。所以他提出要去围攻大城市,像苏联的十月革命学习。毛泽东一听就觉得不可取。当时党组织从大城市转到农村,是因为我党我军在大城市压根没有基础。贸然去解放反动派势力最强的大城市是以卵击石,极其冒险。王明提出解放大城市的主张,毛泽东坚决反对,并且给出了充足的论据。但是,此时已经膨胀的王明,听不进毛泽东的意见。他认为毛泽东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没有见过大世面”,带有偏见。如今,毛泽东坚决反对他的意见,他对毛泽东的印象更加不好,从偏见变成了对毛泽东个人的人身攻击。

    1932年初,毛泽东对同志们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大概率会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毛泽东的观点没人赞成。那段时间他得了疟疾,提出休息一段时间。王明、项英一听正好,让他去山上休息。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被架空之后,蒋介石亲自上前线,带来一百万国民党部队,要全面消灭红军。王明照搬苏联经验,第五次反围剿就是在他的指挥下失败的。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毛泽东依然上前线出谋划策,他与共产国际派驻中央苏区的代表李德沟通战术。然而李德也好,王明也好,都嘲笑他是农民暴动出身,只懂游击战,不懂大兵团作战,永远不懂苏联红军的战术。

    当红军面临巨大失败的时候,李德、博古等人居然想和反动派“同归于尽”。毛泽东的意见不被领导班子采纳,他曾多次仰天长叹:同归于尽?这个词是乱喊的吗?只有红军有生力量尽可能保存下来,革命才有希望。明明可以活下去,为何要错误的指挥牺牲那么多红军战士生命?为什么革命还没有成功就想到与敌军同归于尽?可是敌军人多势大,不可能跟红军同归于尽,明明是红军的处境更危险。

    眼下红军危在旦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周恩来、朱德等人意识到必须要召开大会讨论一下,红军该何去何从?红军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中国的革命究竟谁说了算?

    二、沟通筹备会议

    1934年,毛泽东因疟疾养病,遇到了受伤留居一处的王稼祥。王稼祥看到毛泽东非常高兴,嘘寒问暖之后,王稼祥直接问:“毛泽东同志,你对眼前的局势有什么看法?”毛泽东沉默半天,也许因他发言曾被多次打击。这次他却反问王稼祥。王稼祥是个直性子,他直言:“不能再让李德、王明他们继续指挥下去了,不然就完了。”毛泽东继续问:“那你认为我们如何才能摆脱险境?”王稼祥回答:“我没有想到破局之法,所以想请教你的看法。”毛泽东一听,心里有数了,王稼祥这个人能听进去不同意见。他就把自己的看法一五一十讲了出来。王稼祥越听越激动,兴奋地说:“一针见血,鞭辟入里。”毛泽东继续说:“蒋介石已经预判到我们下一步的行动,布下了天罗地网,如果我们再往里钻,后果不堪设想。”王稼祥说:“我也知道这个情报,但是博古他们一意孤行,如果不改变路线,那中国革命还有未来吗?”他们两个越聊越深,讲话越来越直接。他们都意识到:如果还按照李德他们继续照搬苏联的经验,中国革命就完了!毛泽东心痛无奈:“可惜,我改变不了眼前的局面。”王稼祥看着毛泽东说:“你能!现在很多同志都赞同你的意见,你之前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也许当时我们不这么认为,但现在经历了惨败,验证了你之前的高见。”末了,王稼祥告诉毛泽东:“我和政治局一些同志交流过,他们很赞同你的建议。这几天,我会继续跟其他人交流。我们危在旦夕,不能再拖拖拉拉。”王稼祥果然和政治局其他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把毛泽东的方针和建议据实以告。越来越来越多的同志意识到:毛泽东的意见能够带领大家脱离险境。

    毛泽东和周恩来、朱德等人也进行交流,大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王稼祥又和聂荣臻讲了毛泽东的战略意见,聂荣臻这时也在养伤,他一听很高兴:“早就该让毛泽东上去领导了。”遵义会议召开前,党组织先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探讨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是不是可取,是不是按毛泽东的意见应对目前困境,多数人都支持采纳毛泽东的意见。

    在这次紧急会议之后,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上,周恩来等同志极力主张实行毛泽东的方案,毛泽东也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李德等人一如既往地表示反对。可是大多数同志都表示赞同毛泽东的建议,李德反对无效。红军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方针行动,不仅避开了蒋介石安插在湘西的敌军,反而解放了遵义。毛泽东的正确指导已让众人认识到:拿掉王明、李德的指挥权,刻不容缓!

    三、召开遵义会议

    193515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秦邦宪、何克全、王稼祥、刘少奇、邓发、李卓然、聂荣臻、刘伯承、林彪、杨尚昆、李富春等人聚集一起,召开遵义会议。会议一开始,博古在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时,避重就轻,且把失败原因归结到客观因素上。实际上,召开遵义会议不是为了批评李德、博古等人,而是要给中国革命找出路,解决眼前的险境。但是博古等人的态度,更加让大家认识到:最高领导必须换人!

    博古发言后,张闻天和周恩来站起来阐述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看法,明确指出是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导致了失败。李德等人听了脸色不好看。接着,毛泽东站起来,表述自己的看法。他说,前四次反围剿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战术得当,实事求是。但是第五次是因为李德、博古等人的教条主义和左倾冒险想法,导致失败。然后,毛泽东把五次反围剿的战术一点一点地讲得清清楚楚,说李德、博古等人的战略指挥是:防守的时候很保守,进攻的时候太冒险,撤退以逃跑为主。毛泽东的发言,已把两条路线的对立完全挑明。到了这个时候,同志们必须要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必须选择一条最适合红军的路线。就在这时,会场很需要有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自己主张的人。可是,一时之间没人发言。

    就在这关键时刻,王稼祥站起来了:“我完全赞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意见,以前他多次提出正确的指导方针,没人听。如果早点采纳,也许我们不会落到如今这步田地。”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王稼祥身上。王稼祥详细阐述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说:“毛泽东同志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有目共睹,在危急时刻他提出的意见你们都不听,就是因为你们不听,所以导致了失败”。

    王稼祥这话一说,李德立马抬头了,他晓得说的就是他,投去了不开心的

目光。但是王稼祥到了这一步,已经无所谓了。他继续说:“李德一个人掌握领导权,听不进其他同志的不同意见,而且其他同志提出不同意见,还受到惩办和压制。这种领导方式给党组织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

    王稼祥痛痛快快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他最后,斩钉截铁地说:“红军的领导权应该交给毛泽东同志。因为毛泽东同志确切结合了中国革命的客观经验和国情。他虽然没有去过苏联,但是不代表他不懂共产主义,他才是最懂中国革命的人。必须由毛泽东这样的中国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我们才能化险为夷,才能实现革命目标!我建议:现在就该改组中央军事指挥机构,让毛泽东同志搞军事指挥!取消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王稼祥的发言掷地有声,如同平地响雷。王稼祥发言后,刘少奇、彭德怀、朱德等一个个站起来表示拥护毛泽东为领导的意见,而且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给党组织带来的“灭顶之灾”。

    拥护毛泽东的呼声震天,李德、博古等人即使心不甘情不愿,也只能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最终确立让毛泽东同志掌握最高军事指挥权,让毛泽东担任中央政治局的常委,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指挥权。遵义会议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中国共产党,拯救了面临“灭顶之灾”的红军,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也让众人意识到中国革命必须由中国人来领导。

    博古的领导权被拿下,心里并不好受,可能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路线的错误。周恩来找他谈话,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一段话令博古动容:“谁做书记?谁掌握领导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党的领袖。只有能不断领导红军打胜仗且能不断得到大家拥护的人,才能当这个领袖。而毛泽东同志就是符合这个要求的领袖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