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陋室铭》的故事---吴占夫

(2023-05-15 19:35:06)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陋室铭》的故事

        吴占夫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关心黎民百姓,要求革新,得罪了权贵宠臣。这些人在皇帝面前讲了他的坏话,被贬谪到大江北边的和州(今安徽和县)当通判。

和州知府姓策,是个赃官,见刘禹锡傲岸不俗,不买他的帐,没给他送礼,对刘禹锡不高兴,蓄意给他小鞋穿。按规定通判的住处应是三间三厦的房子,策知州一恼火,就在城南门,给他三间小屋子,来了个下马威。哪知刘禹锡心胸豁达,对策知州的诡计并不理会,住房大小不放心上,便收拾一下住了进去。虽然新居不宽敞,但屋临大江,游戈来往,美景如画。刘禹锡一高兴,便写了一副对联挂在门上:

“身在和州思争辩, 面对大江观白帆。”

每日在屋内读书作诗,累了就眺望江景,依然不买策知州的账。几天后,策知州向书丞问道:“刘禹锡住在那里咋样?”书丞说:“心安里得,读书写诗。还挂了一副‘身在和州思争辩,面对大江观白帆’表明心志的对联!” “嗬,还真有点硬劲咧!”策知州停了片刻,又吩咐书丞道:“给刘禹锡搬个家,房子再缩小一半,看看他还有劲‘争辩’吗?”书丞遵命,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南门搬到北门,房子只给一间半。刘禹锡搬家了,看看屋子缩小一半 。他是“一点就明”的精灵人,怎么会不明白这是策知州故意刁难呢?

可是,刘禹锡还是不急不躁,心平气和,依然不理睬策知州的鬼点子。北门面对德胜河,河堤边是一排排柳树,绿如翡翠,摇曳多姿,风景怡人。刘禹锡看看景色,又即兴写了两句: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

仍把对联挂在门外。他还是干他的老行当:读书写诗文。又过了一阵子,策知州见刘禹锡仍不买账。刘禹锡不烦恼,他烦恼了;刘禹锡不急躁,他急躁了。便找来书丞商量,书丞也无可奈何,叹着气说:“刘禹锡是个书呆子,对她没有招!”“嘿嘿!”策知州听了直冷笑:“猴子不上树,多打三遍锣。我就不信整治不倒他。现在再给他搬个家,只给他一间屋子,看他还玩什么猴?”于是,书丞便在城中找了一间屋子,又让刘禹锡搬家。刘禹锡自到和州,不到半年时间,搬了三次家。常言说“搬家三年穷”。刘禹锡是个清官,虽然宦囊不富,只是心爱一些诗文。东西不多,可是搬来搬去挺烦人的。刘禹锡心想,你们捉弄我,想要我愁,我偏乐;想要我忧,我偏喜。我让你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到住处,刘禹锡四面瞧瞧,小屋旁长了一棵古槐。古槐四周的树并不因古树的存在而停止生长,照样争荣竞秀,长得茂茂盛盛。刘禹锡看着看着,一下子豁然明白,便提笔又写了一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虽然一间斗室,仅容一床一桌一椅,可是刘禹锡因搬到新住处,写了新联,很满意,心里觉得很舒坦。光阴象江水一样流逝过去,一个月下来,策知州还不见刘禹锡前来赔理道歉。看刘禹锡身住斗室象“得其所哉”,而他自己却象“失其所在”。惶惶不安地又把书丞找来说:“你去瞧瞧,看看那傢伙在那一间屋里搞嘛名堂?书丞去了,回来说:“大人,我早就说了,那傢伙是个书呆子,屋子大小不管,还是搞那些读书、写诗、挂对联的玩艺儿!”策知州听了,气狠狠地说:“好个顽固的傢伙!”一眼看到衙门前放着一块三尺多长、八寸宽的青石,就对书丞说:“书丞,你把门前的石条,找人抬去送给他,羞羞他——他顽固得就象这块石头!”于是,书丞找人抬了石条,亲自送到刘禹锡的住处。刘禹锡在屋内,心情恬静,欣然命笔,正撰写赞美这间小屋陋室的短文。恰好,书丞送石头到门口,说:“刘通判,和州多土缺石,石条倒是很稀罕的物件。知州大人送你一块石头,做个纪念。”刘禹锡说:“谢谢策知州!”

刘禹锡围绕青石板转着看,看着看着,突然闪烁灵感:赞美小屋的文章命名《陋室铭》,文已写好,正愁无法展示。就写刻在这块青石上,天赋我意!于是,找来石匠镌刻成功。展示如下: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青石碑竖立于小屋陋室前。于是,发生了三个情况:

一,刻碑竖立,覌览方便,又是好文,抄录随手。一传十,十传百,在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古代,能广泛宣传。尤其在文人中,在各级官府中广泛流传。

二,官职人员在欣赏好文的同时,也发生疑问:刘禹锡不是老百姓,官任通判。按当时官方要求住居三间三厦,何有一间陋室之说?有人打听追究。情况大白:策知州希望刘禹锡送礼,刘刚直不贿,知州步步制裁,刘禹锡不足半年,被迫搬了三次家。在民间流传为“笑话”。

三,此事传到京城,忠臣们替刘禹锡在皇帝面前奏本:刘禹锡虽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可羡可敬;策知州蓄意作践贤良,可恶可耻!于是,皇上下旨,革了策知州的官职,提升刘禹锡为和州刺史。不久,刘禹锡被召回京城。

 

简介: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伟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