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点评《红楼梦》---悦读摘记:吴占夫

(2023-02-04 10:08:22)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鲁迅点评《红楼梦》

             悦读摘记 吴占夫

 

    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十分精湛,尤其是对《红楼梦)的研究,不但从思想、题材、人物上作详细地研究;而且从艺术价值的论定上,都力求做到立论准确,表达精炼,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鲁迅对《红楼梦》的论述很多,评价也很高。基本可以分两类:一是对《红楼梦》全书的分析、评价,如《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对《红楼梦》本身的评价,做到顾及全书全人。还有一类则是选取其一鳞半爪,作为杂文题材,借抒胸臆,是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甚至取其一点,不及其余。两者有联系,又有区别。这样全面论述《红楼梦》的,并时无两。而且,无论哪一类的论述都很精辟,不少观点包孕着深刻的道理,至今还为《红楼梦》研究者所引用。

    鲁迅把《红楼梦》列入清代人情小说之列。他说:“全书所写,总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的人情小说甚不同。”

    这些论述不但把《红楼梦》与以前的人情小说加以区别,还与其他《红楼梦》的政治说、爱情说的人情小说区别开

来。它是继承明代人情小说的传统,又自有创新的一部名副其实的 人情小说

   写实是鲁迅评价《红楼梦》的核心论点。鲁迅在评论《红楼梦》的价值时说:“《红楼梦》的价值,可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

    《红楼梦》写了贾府的兴衰升沉,也写了种种矛盾斗争,包括主子与奴婢之间的冲突。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情节、细节和环境,都是既合乎事体情理,又描写得细腻逼真,揭示当时社会种种丑态与世情,从而也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总崩溃的必然趋势,反映出我国18世纪封建社会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做到道前人之所不敢道,写前人之所未写。他说过:雪芹实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雪芹自己的境遇很和书中所叙相合,大部分为作者自叙。”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以自己家庭和自已生活经历为素材。所谓大部分为作者自叙是指书中的贾宝玉,是以作者为模特儿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中,就借石头之口言明小说所写的人事,均是他自己半世亲睹亲闻

    他写书的原则是: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真传者。可以说,如果曹雪芹没有自身那段坎坷的家世际遇,也就不可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真实可信的作品来。

    鲁迅对《红楼梦》的评论,不但指出曹雪芹并无讳饰地如实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破败,以及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同时也肯定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也就在这个意义上,他得出了:18世纪末的《红楼梦》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的评价。

    鲁迅对《红楼梦》中人物语言及艺术特色,也是给予极高评价的。他说: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又说:只摘出各人的特色的谈话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

    《红楼梦》所写的400多个人物,其中达到典型高度或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至少有几十人。作者根据他们处世的基本态度和个性特征,以及由人物的地位、经历、素养、癖性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复杂的精神因素,从而精确地赋予人物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具特色。比如曹雪芹精心讴歌的贵族叛逆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形象,尽管也包含着许多理想化的成分,但并没有塑造成当时那个时代高大完美的人物,对他们作为公子小姐各自的思想弱点与性格缺陷,以至他们反封建的软弱、消极、彷徨时,都作了较为充分的描写。

    对于王熙风这个贾府中的巾帼奸雄,作者更没有脸谱化、漫画化,而是通过兴儿的口说出:“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便把凤姐的阴险狡诈,跃然纸上。

    不仅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具有很高艺术水平的人物典型;就是其他人物如晴雯、尤三姐、贾政、贾母、贾放、贾琏以及王夫人、袭人、探春、史湘云等,也无一不是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种褒中有贬,贬中有褒的写法,既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辫证法,也体现了艺术的辩证法,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具有更为深邃的艺术生命力。

    这样的人物才是鲁迅所说的真的人物。这样的文艺才是永远不会幻灭的。鲁迅对于《红楼梦》恰如其分的评述,是具有最为可信的科学价值,至今还深深地引起我们的思索,给我们以启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