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zwzf40
czwzf4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016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石碾石磨---田恩忠

(2022-11-28 08:05:07)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沧州文史

       怀念石碾石磨

                田恩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标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生活味道。一句俗话叫“倒了碾子砸了磨——实(石)打实(石)”。长期以来,石碾石磨是人们生活的生产资料,它伴随人类留下美好的回味,是不可抹灭的时代痕迹。

    我常常怀念用石碾碾出的高粱米丶小米丶黍米熬的饭,那种香味让人回味无穷。记得用黑稞落白或白高粱米熬的饭,那汁子稠得像鱼鳔粘黏、清香味儿让人难忘。那石碾碾的粘高粱、黍子做出的粘糕加上沧州小枣风味别具。尤其是石磨磨出鸡跳脚的玉米碴子,做成玉来粥,让人百喝不厌。粥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石磨磨的麦子面,蒸出馒头嚼出麦香扑鼻,就是一箩到底的黑面,烙出的煊饼都越嚼越香,嚼出生活的品味和年代的韵味,带着人间的草木滋味。一粥一饭铭刻在心。

    石碾石磨让人永久难忘。1939年贺龙师长驻扎在沧州肃宁的大曹村,见老曹家前院有石碾石磨,老百姓都来磨面,成了贺龙将军联系群众的联络点。一天,磨盘被日军的炮弹给炸垮了。石磨在当时成了老百姓生活的必需,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贺龙马上让警卫员抢修磨盘。警卫员冒着随时飞来弹片的危险,当起了瓦匠。贺龙亲自在现场当小工,合泥递砖浑汗抢修,让人泪目。他用实际行动服务百姓,乡亲们亲切称这盘石磨是“将军磨”。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时期,石磨成了百姓生活的第一需求。将军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从而印证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道理。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村大多数人家都有石磨,但石碾都是全村人共用,而且有一个吹风扇车,把碾好的谷子、黍子丶高粱放在上面漏斗里,控制好流量,用力摇滚扇车,米流到簸箩里,糠扇到布袋里,米煮饭,糠喂家畜家禽。记得生活困难的时期,在石碾上碾山竽干、红薯秧、玉米瓢等瓜菜代的人很多。为了提前上碾子,就将一些谷糠、高粱稞落铺在碾盘上,日子一天天地演变。由石碾、石磨的艰难岁月,增加了甘甜和期望,生活一年年提高。如今现代化磨面机械,把小麦都分层洗磨去污染,去麦伕,分净白、全麦,按营养价值调配,精细得很。但蒸出的馒头,总是找不到石磨分烂磨出面蒸出来那种麦香、甘甜、劲道、嚼着涨口的感觉来。石碾石磨,是我们老祖先的发明创造的产物,味道的是人生百味的体验,是抹不掉的记忆密码。

    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就像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再也吃不到白菜炖豆腐被奉为“珍珠翡翠”汤的味道。在那温饱都成难题的年代,吃顿净面馒头就是奢望,怎不香甜难忘呢?面对山珍海味,天天吃饺子过年的今天,吃野菜、粗粮反而成了改善改善生活,这也是返璞归真的缘故。回忆历史不是想回到昨天,而是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瞻望明天,走向未来。留下美好的记忆,跟上时代的步伐,向现代化的明天阔步前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