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zwzf40
czwzf4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133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伯承元帅高明的“动物战术”--读史摘记:夕阳红读书会吴占夫

(2022-11-23 16:56:18)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刘伯承元帅高明的动物战术

             读史摘记:夕阳红读书会  吴占夫

 

 刘伯承(1892-1986)元帅身经百战,常战常胜。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造诣在国内外屈指可数。他常用一些动物的特点,来指导作战实践,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喜爱。

 

1-狼战:

    刘伯承认为狼的战术高明。他生动地讲述过一个故事:成都有一条坡路,有一只狼每天都趴在坡路旁悄悄地等着。等到有推车人爬到半坡时,狼就蹿上去,照准他的屁股狠狠扯下一块肉,然后扭头就跑。车至半坡,不进则退,推车人正用尽全力,不敢有半点松懈,这时,忽遭狼袭,推车人手也放不开,注意力也无法分散,只好乖乖地让狼扯去一块肉。这就是狼的战术——出其不意地袭击,扬长避短。1938年,刘帅在指挥著名的山西神头岭战斗中,就采用了狼的战术。他选择了非常复杂的地形设伏,配置隐蔽的兵力,距公路最近处仅20米,最远处也不过百米。地形十分险恶,不利于兵力展开。在这常人都认为无法用兵的地方,刘伯承下了一招险棋。结果,日军炮还没架起,枪还没找到目标,火网还没组成,就遭到突如其来的打击,几乎全军覆灭。这场战斗,共毙伤俘获日军1500余人。

 

2-牛战:

    刘伯承反对和批评牛抵角战术。他强调对付敌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牵牛”“宰牛,不要顶牛顶牛是消耗战。 他强调:分散兵力,处处防守,是牛抵角的战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战术。

 

3-马战:

    刘伯承不赞成马的战术。他认为,不管马蹄子甩得多厉害,终属黔驴之技,免不了被老虎吃掉。他比较狼、马、牛说:牛抵角的战术是非常糟糕的,马的战术比牛的战术高明,狼的战术又比马的战术高明。刘帅也反对猴子战术。他风趣地说:猴子掰玉米,最后只能得到一个。他以此来反对无重点方向和无用兵重点。

3-蛇阵:

    刘伯承指出:1949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是一条不能动弹的死蛇阵,任人横斩。如其一处斩断,则全线震撼。他的判断再一次被实践所证明,1962年,他分析印軍入侵我境的部署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指导我军采取了剖敌腹、切敌尾、击敌头,分进合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取得了作战的重大胜利。

 

4-猫鼠战:

    刘帅还常用动物的一些行为特征,来描述深刻的战略战术问题。19398月,他在《对目前战术的考察报告》中,生动形象地说:不管黄猫黑猫,咬得到老鼠才算好猫。以此强调作战要从实际出发。他指挥的平汉战役是猫盘老鼠,将敌盘了再消灭;他突破敌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是金蝉脱壳,兵分三路,顺利突进敌心脏地区;他主张集中指挥用于打死猪,分割指挥用于打野猪;他要求发扬夜老虎的优良传统,不但利用夜间转移,更要利用夜间战斗,以伏击、袭击、急袭歼敌,特别是夜间利用月光逼近敌人,白刃格斗,威震敌胆,以劣胜优。

 古人云:得道深者,方能浅言。刘伯承元帅能将作战谋略阐述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正说明了他在军事领域造诣的高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