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czwzf40
czwzf40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016
  • 关注人气: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来这就是天道---读逍遥子《老子道德经》摘记:吴占夫

(2022-11-10 17:43:30)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原来这就是天道

     读逍遥子《 老子道德经》摘记 吴占夫

 

    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自然万物都要遵循天道的规律,若是逆天而行,必定会受到老天的惩罚,给自己带来祸事。人在做,天在看,世间之事,凡有果,必有因。人与人相处,亦是如此。在生命的长河中,你做过的每件事,你说过的每句话,终会回到自己身上。

 

1-你敬人,人敬你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论何时都是相互的。人生在世,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尊重。正所谓: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在一个县城里,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县令,同百姓们相处融洽。一日,县令外出体恤民情,途中遇到一个乞丐,众人露出不屑的神情。然而,乞丐却很有礼貌的向县令弯腰行礼,并道了一句:“您辛苦了!” 县令见状,马上脱下官帽回礼。随从疑惑的问道:“您是此县高高在上的县令,为何要向这卑微的乞丐行礼?”县令说道:“乞丐都懂得尊重别人,若我不懂,岂不是连乞丐都不如?”县令的回答让随从羞愧不已。

    人最顶级的修养,是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无论身份地位有多高,尊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尊重,不仅能给人体面,更能护人尊严。身份高不盛气凌人,身份低也不自卑怯懦。你敬人,人才敬你。你尊重我的感受,我也愿意替你考量。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常言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尊重人者,必有人敬;得人心者,好运常伴。

 

2-与人为善,福报自来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理公道,无亲昵,不偏私,常常使善良之人获得厚福。人活一世,施人与恶,报应不断;与人为善,福报自来。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你未来的福运。

    春秋时期,秦穆公的爱马走失了,被岐山的老百姓抓到,将马杀掉吃了马肉。手下抓到这些百姓后,得知自己吃的是秦穆公的马后,都十分惊恐。可秦穆公不但没有惩罚他们,反而请他们喝酒。秦穆公关切的向他们说道:“吃了马肉,若不喝酒,会伤害身体。”他们自觉惭愧,喝完酒便匆忙离开了。三年后,秦穆公攻打晋国时,被敌人包围。命悬一线时,百姓们杀出重围,冒死救出秦穆公,来报答秦穆公当初让他们食马饮酒的恩德。秦穆公万万没想到,三年前的善举,救了百姓,如今救了自己。正所谓:“心存善念,天必佑之。”你的善良里,一定藏着你的“贵人”,在你陷入危险时,便会有人来拯救你,助你趋吉避凶,度过险境。

    积德行善是一种修行,更是好运的积累。老话讲:天道好轮回。用善良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善良来回报你;把福报送给别人,自己也会收获更多的福气。心底善良的人,福报都在路上。

 

3-人欠你,天还你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中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地无限,重在均衡,你所获得的福报,都会与你的德行保持平衡。人若欺你,天会护你;人若欠你,天必还你。宽厚待人,是一种智慧,更是在给自己积累福报。

    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徐子阔,他有一位贤惠能干的妻子。徐子阔的母亲早早离世,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只爱自己的儿子,对他和妻子万般苛待。积怨已久的徐子阔想找继母理论,却被妻子劝下来。后来,父亲去世,继母将家产据为己有,留给自己的儿子。徐子阔忍无可忍,要找继母要回家产,却又被妻子拦下来。几年后,继母的儿子沾染恶习,败光全部家产,母子只能靠乞讨为生。此时,妻子却让徐子阔将其母子接回,好生照顾,还帮助继母的儿子戒除恶习,还清了欠款。继母感动万分,内心愧疚不已,从此对待徐子阔夫妇视如己出。不久,徐子阔的妻子生了三个儿子,为徐家延续了香火。多年以后,三个儿子都考取了进士,还娶了漂亮的妻子。一家人在和睦融洽的氛围中,幸福的生活。

    荀子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

人这一生,是忠是奸天会辨,是恶是善天会判。世上最聪明的人,便是宽厚之人。不精于算计,只会为他人让利,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每一份宽容的背后,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正所谓:人厚道,天不欺。宽厚之人,必有厚福。

 

4-小结

    人性的两端是善恶,事物的两端是因果。命运如何,全在自己。因果轮回,凡事有报。若想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善待,就要严以律己,端正自己的言行。种好自己的福田,积攒好自己的福报,老天必然不会亏待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