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的传说--吴占夫

(2022-04-02 14:58:32)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清明节的传说

              吴占夫

 

    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甚至还有些英雄的悲壮感。

 

    【一】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被迫逃亡,19年的逃亡生涯里,经常饱受饥寒交迫,野菜为汤。

    有一次,因为天气突变,野菜都没有得吃了,一饿就是好几天,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而跟随他的臣子中,有个近臣,名叫介子推,生得一身正气,忠心耿耿。为了重耳的身体,悄悄的割下了自己腿上的一块肉,将炖汤端到重耳床前。一本正经地说:主公,今天运气好,刚打到了一只山鸡。

    重耳相信了,喝了口,觉得味道有点怪,再定眼一瞧,介子推的腿上大片被血湿透,心中瞬间明白了。

    重耳感激涕零地发誓道:先生大恩,重耳将来为王,定当报答。”

 

    【二】

    很多年以后,重耳功成名就,当了晋文公,封赏四方将领,唯独忘了那位为他割肉喂汤的近臣。

    介子推也没有太在意,一心归隐山林。

    重耳经人提醒,才想起介子推的功劳,到处找不到人,最后才打听到,介子推在绵山内(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派人通传几次,介子推一直谢绝。

    重耳亲自前去,介子推听说重耳亲自来,连夜躲到山中更隐秘的地方。

    重耳想逼介子推现身,更为了向天下人展示,自己是一个讲诚信的君王,这个恩还要必须报还。

    身边一个臣子建议,叫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就能逼他现身。

 

    【三】

    山上三个出口燃起熊熊大火,只留了一个出口。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等来介子推,只看到介子推葬身于火海的遗体,身上留下一首血诗。那首诗为: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哭得伤心欲绝,悔恨自己报恩不成反伤无辜。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了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

    晋文公颁旨,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人们称为“寒食节”。介子推葬身火海的第二日,晋文公命名为清明日,称为“清明节”,一直流传下来。

 

    【四】

    介子推割肉救君,不图回报,只图君王清明勤政的高尚品德,得到广大百姓的赞扬,学习介子推形成风气。京剧《焚绵山》频繁演出,让学习介子推成了社会潮流,世代相传,祖辈和介子推逐渐合为一体。随着岁月的延续,人们逐步形成习惯,在清明节祭祀介子推,也祭祀先祖,先祖学习介子推,也都成为介子推式的高人。

    就这样,清明节的祭祀活动社会化、统一化、现行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