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截至16日22时,杭州地铁工地塌陷事故已经造成4人遇难,17人失踪,送至医院救治的伤员中,已有9人出院,还有15人仍在接受治疗或观察。目前有关方面正全力施救被困人员,事故原因调查与善后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这次事故又一次暴露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队伍素质不高,安全责任心不强、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目前在很多项目实施中都有所存在。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不尊重工程建设客观规律。
工程建设从立项、可研、审批到勘察设计及实施等各个阶段和环节,有一整套的标准流程,需要条件成熟或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目前较大工程项目多由政府出资或行政主导,如果一味要求赶进度,出成绩,大干快上,如果没有对土质及强度、软基、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详勘,仓促实施,往往容易造成类似事故的发生。据猜测,此次事故可能即是由于杭州本地多流沙土质,地下水位偏高,施工围护等措施不力造成的。
2.设计、施工和监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据报道,现场一位张姓工人告诉记者,“其实一个月前就出现了问题,路面出现了裂缝,落差达到十公分左右。”当时他将这一情况向上头反映,可上头却说,你做你的事情,不要管那么多。他说,“因为这个,我们这个钢筋组本来是二三十人,一下子增加到五六十个人,加班加点的做钢支柱。”此次事故地铁施工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事故之前就曾发现过隐患,已经和上级部门汇报过,但因等待上级批示而未采取措施。出现这么重大的安全隐患,其实根本不需要等待审批,施工单位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补救。这暴露了施工队伍素质和经验不足,安全措施不到位,责任心缺失等问题。某些施工单位甚至还存在操作不规范、偷工减料、资质不具备等问题。施工监理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监理人员如果业务能力和安全意识强、工作独立、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事故隐患,也不致产生如此严重后果。另外设计部门迫于行政压力或出于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经济利益考虑,维业主命令是从,在前期工程资料不完备条件下进行工作,也容易造成基础、支护、边坡等存在缺陷。
3.安全监管、事故预防机制和问责制度需要建立或加强。
此次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有效措施:据悉,目前杭州所有在建地铁工地全部暂停施工,进行安全大检查。安监部门和当地政府也组织了多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在11月16日下午召开的杭州市地铁施工安全生产紧急会议上,面对20余位地铁施工单位的法人代表、监理总监,杭州市长蔡奇表情严肃语气掷地有声:杭州将和这些法人代表重新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切实负起责任,如未通过检查的,不得恢复生产;如还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该单位三年内不得进入杭州招标市场。
但是,笔者认为,为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有关部门不能总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更应从建立预防机制和加强监督管理入手,从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将突击监管和日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并从严查处相关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目前较大项目一般采取招投标制度,但在利益的驱使下,陪标,窜标、暗箱操作时有发生,专家选择上也存在违规的空间。有些地方采用最低价中标,激烈的竞争往往造成施工方得不偿失,进一步促使其偷工减料、甚至层层转包。要剔除这些行业通病,需要各个环节公正、透明,接受群众监督,并进一步理顺招投标制度,发现问题依法严肃处理。
另据报道,为应对金融风暴的影响,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决定两年内对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投资4万亿元进行建设,在国务院会议上温总更要求抓紧启动,出拳要重,这一轮投资无疑会对破解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产生深远影响,本人也由衷地希望在实施过程中谨防盲目跃进、贪污腐败和政绩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尤其是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