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行之四
老板北方之行的目的除了要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采购图书,之所以要住在北京的东四环,就是因那儿有中国闻名的王四营图书批发市场。这个市场之大可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图书的品种之多可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来描述。
当我们在市场内出现的时候,由于老板是这里的熟客且是大户,各个书店老板都以最热烈的笑脸迎接了他,这些书店的老板大多是女性,一个比一个靓丽。这些靓女不是对着我来的,但我还是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因为就在昨天,在河南那个单位要帐的时候,老板在向别人送笑脸送红包的同时还请别人下馆子,别人还是爱来不来,真是河南北京两重天。在北京每天除了早饭是老板掏的钱,中午和晚间饭都是书店那些靓女们请的客。
王四营图书批发市场是书的海洋,品种齐全,这是在情理之中的,否则它就不能在全国闻名。尽管我在那儿呆得时间不长,却发现了几个怪现象,真是离奇得很。
一是,书店的老板在向我们推介她们的图书时大都会说,某某书是我家编的,某某书是我们自己印的,我们书店的书都是我们家自己编的……,在一个书店,听了这些话后,我顺手拿起了一本书,名字叫《小故事大谋略》翻开书页,不管是那一页上的内容只要输入在电脑上搜一搜,都会发现这书上的内容在电脑上都是现存的。只是作者不同,有是来自于百科知识,也有的是个人博客,还有的是相关史料……就是这么简单,看样子这书是谁人都能编的。还有一本叫《中外唯美文学.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上面有大家的作品,如鲁迅的<故乡>还有的一些小字辈写的,被一个叫宋建忠的人编入了此书中。这些作家的名字在这书上一个也未注。如果你未读过其中某作家的作品你会认为这些作品就是这个叫宋建忠写的。实际上这个宋建忠如果就是个文盲这本书也有可读性,也能把这书编出来。所以那些老板说的话是可信的。
其二,编书者水平参差不齐,出现许多劣质作品。还是上面提到的那部书《中外唯美文学.最经典的短篇小说》收录的一个叫《日》的作品,内容是:“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原死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没有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的世界么?/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认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化为一阵烟,一撮灰。”这篇编入文章只有短短的200个字。我们先不说它是不是小说,单单这样一点点长的文字能说它是“最经典的短篇小说”么?此部大作中还误把一篇小说的序编在其中,真叫人啼笑皆非。
其三,编书者水平的低劣并不能代表不能代表编书者不赚钱。为了降低成本,编书者真费尽了心机。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出系列丛书。某些不尽相同的书,以某种说法起名为“某某系列丛书”,这样几本或几十本书就能用同一个书号开印了。第二,盗号。这次采书,老板带了图书的“查重器”,所谓查重器就一种读码器,采书前把自家库房里已有书的有关资料输入“查重器”,到书店里采书时,只要将“查重器”对着待采书的条形码上一扫,就能读出在家中库房中有无此书。老板此次采书时竟然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即“查重器”报警时,读出被查的书和家中的书重了,但仔细一观察被查的书名却和家理书的名字不相同,只是条形码相同书号相同。这种现象只能说明,这两本书有一本是盗号的。第三,尽量去买价钱便宜的书号,我国书号价格不尽同一,高的一个书号要三四万,如上海或国字号的。低的一个书号只有两三千,如内蒙的,延边的。所以内蒙、延边出版社的书市场上特别地多。
其四,图书市场,标注在书后的价格(码洋)和实际批发价(实洋)相差得出奇。王四营图书市场,一般情况下,购书价是不会超过书后定价25%的,有的只有10%左右,也就说书后定价是一百元,市场上只需要十到二十五元就能买到了。一般情况下,新书价折扣价格高一点,老书折扣价格低一点;名家书折扣价格高一点,普通作家书折扣价格低一点;大出版社折扣价格高一些,小出版社折扣价格低一些;现代人书折扣价格高一些,古人书折扣价格低一些。但是这些书批发价格不管是多少折扣,到了我们的承销商手里,也就是新华书店的手里,却是按书后的定价卖给我们读书人的,可见图书利润空间是相当之大的。这种怪现象,造成的后果是名编辑不编书,名作家不写书,粗制滥造的书充斥市场,读书人读不到好书,最后直接影响到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
其五,这个怪现更离奇,到这个书市采书的人大多不看书的内容,只看书的包装和书的名字及书的出版日期。我问他们这是为什么?他们笑着说,如今的买书的人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用来装门面的,买的书放在家里的书架上从来不看,内容好坏对他们无一点用。一大部分采回去是卖给学校装学校图书馆的,你知道这学校为啥要装图书馆吗?主要是上面要求的,你多大规模的学校就要有相应数量图书的图书馆,否则你这学校就不达标。有的学校建了图书馆却很少对学生开放,有的根本不开放,有的虽然对学生开放了,但学生喜爱读什么书又碍图书馆啥事呢?图书馆没有的书你学生就别看,我管理起来才方便省事。
我们这个时代,是产生怪事的年头,有的事看怪不怪,图书的生产和流通有如此多的离奇,损伤的是真正的劳动者和读书人,或多或少地已经影响到了民族素质。我们这个社会的管理者谁又问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