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乐,随心所为
(2011-03-12 16:28:4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对于课堂学习方面,我认为首先是学会多问老师,老师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且是“免费的宝藏”,多问老师,自然可以知道更多。在此,我再次向我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另外,我的笔记并没有别人的整齐、华丽,我认为笔记要为学习服务,就应当简洁、方便,而不能因过分讲求形式而变成累赘。
接下来,我要谈的是学与玩的关系。一边是荀子的“学不可以已”,另一边是子贡的“生有所息”,许多同学都难以取舍。其实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首要的还是态度。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基础不错,初一课程又不紧,先玩一年,初二再发力,甚至初三再冲刺也不晚。其实,现在初中必修课是考试重点(能占到六至七成),而必修知识大部分在初一初二就完成了,初三再赶哪儿还有机会呢?打个比方,刘翔比赛时如果起跑不利,就难以夺冠,更不用说破纪录了。因此把初一甚至初二看成是“热身”“玩的年级”是愚蠢的想法。
但是,我反对一天到晚只知学习课本知识,成为彻头彻尾的书呆子。那样会事与愿违,考不出好的成绩。张弛有度才是最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与玩既要分割明确,又要相互融合。上学时我几乎天天都要拿出半个小时用于打球、散步。课间我并不愿意在座位上做题或者睡觉,只是偶尔看看课外书。更多时候我喜欢到走廊里放松一下,找同学侃侃大山,这样可以使自己下一节课保持最佳状态。
对于学生最常见、也是最喜欢的娱乐方式——电视和电脑,有的同学敬而远之,丝毫不碰。而我结合自身情况,没有全面封杀,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当然,整天抱着纸巾感受电视剧中的生离死别,坐在聊天室中对可怜的键盘施加各种“酷刑”,抑或是整日为网游中的经验、道具“鞠躬尽瘁”,不是我们学生的“正业”。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新增了很多课外的知识,电视和电脑正好能派上用场。“三星智力快车”等节目便是掌握知识的好机会,这回中考我考了全区第一名,电视和电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我的学习心得主要就是这些,最后我要说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学会“因人而异”和“因地制宜”才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