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2016-08-29 09:48:25)
 李文道,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博士。《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培养自理好习惯》、《好好做父亲》作者(均与孙云晓老师合著)。《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和《好好做父亲》海外繁体版已由香港三联出版社发行,《好好做父亲》韩文版2013年由韩国KPI 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李文道希望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服务于中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帮助父母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能。李文道现专注于自我教育、男孩教育、父亲教育和亲子沟通。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授课教师的照片和个人简介(200字左右)

李文道,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博士。《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培养自理好习惯》、《好好做父亲》作者(均与孙云晓老师合著)。《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和《好好做父亲》海外繁体版已由香港三联出版社发行,《好好做父亲》韩文版2013年由韩国KPI 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李文道希望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服务于中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帮助父母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能。李文道现专注于自我教育、男孩教育、父亲教育和亲子沟通。

 

2.授课专题课程内容介绍:

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小学教师及相关工作者的一项必备基础。本专题的第一部分聚焦当代小学生心理的四大特点:(1)小学生心理跟成年人心理不一样;(2)小学生心理跟幼儿青少年心理不一样;(3)年级相同小学生心理发展不一样;(4)今天的小学生跟昨天的小学生不一样,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四大教育对策:(1)换位思考;(2)共同成长;(3)因材施教;(4)与时俱进。本专题的第二部分主要提出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命题,并论述了如何按照五个具体指标来进行人格培养。本专题的第三部分强调了小学时期的关键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勤奋感,强调勤奋感的建立是反复成功的结果。

第一部分:小学生心理的四大特点及四大对策

第二部分: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

第三部分:小学时期的关键任务:勤奋感的建立

 

测试题:

(一)前测题(单选题

1.皮亚杰认为10岁以前的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处于:

(1)自律阶段

(2)他律阶段(√)

(3)由他律到自律阶段

(4)好孩子定向阶段

2.在小学阶段,男孩倾向与男孩玩,女孩倾向跟女孩玩,这就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作为:

(1)性别形成

(2)性别排斥

(3)性别隔离(√)

(4)性别认同

3.我们身份证上所标示的年龄是:

(1)社会年龄

(2)心理年龄

(3)生理年龄

(4)历法年龄(√)

4.“三山实验”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杰作?

(1)弗洛伊德

(2)埃里克森

(3)皮亚杰(√)

(4)华生

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个学会”中,下列哪一个是教育的最根本目标?

(1)学会求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处

(4)学会做人(√)

 

(二)后测题(单选题)

1.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思维方式为:

(1)感知运动思维

(2)具体运算思维(√)

(3)前运算思维

(4)形式运算思维

2. 皮亚杰认为10岁以后的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处于:

(1)自律阶段(√)

(2)他律阶段

(3)由他律到自律阶段

(4)好孩子定向阶段

3.发现下一代的智商比上一代高这一现象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1)埃里克森

(2)弗林(√)

(3)马斯洛

(4)班杜拉

4.“习得性无助”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1)斯金纳

(2)塞里格曼(√)

(3)奥苏贝尔

(4)维果斯基

5.埃里克森认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

(1)信任感

(2)主动感

(3)同一性

(4)勤奋感(√)

 

作业:(线下完成,无需在平台提交)

1. 如何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解读小学生对教师的服从现象?

2.小学生的思维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3.10岁以前的孩子能否接受与现实明显相悖的假设?为什么?

4.小学时期男女同桌经常划“三八线”,试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5.处于他律阶段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有何特点?

6.为什么说小学阶段是亲子关系的融洽期?

7.小学生之间存在哪些个体差异,试举例说明。

8.男孩的心理成熟在哪些方面落后于女孩?试举例说明。

9.男孩的生理成熟在哪些方面落后于女孩?试举例说明。

10.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到哪些差异?

11.为什么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13.“学会求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14.为什么说“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性目标?

15.健全人格可以具体分解为哪五个具体的指标?

16.“自我延迟满足”是什么意思?试用心理学研究解释其教育意义。

17.人格培养的两个关键是什么?

18.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孩子?

19.结合自身教育实践,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管教孩子?

20.小学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勤奋感,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勤奋感。

21.“习得性无助”是如何产生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

 

讨论题:

1.小学生的心理与成年人有何不同?试举例说明。

2.结合具体整合,说明如何提升一个学习自信心极低的小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推荐文本阅读材料:

1.《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发展心理学》,DavidR.Shaffer著,邹泓等译,2005。

3.《儿童发展》,LauraE. Beck著,吴颖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拯救男孩》,孙云晓、李文道著,作家出版社,2010年。

5.《拯救女孩》,孙云晓、李文道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1.授课教师的照片和个人简介

李文道,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专业博士。《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培养自理好习惯》、《好好做父亲》作者(均与孙云晓老师合著)。《拯救男孩》、《拯救女孩》和《好好做父亲》海外繁体版已由香港三联出版社发行,《好好做父亲》韩文版2013年由韩国KPI 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李文道希望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服务于中国的儿童教育事业,帮助父母和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能。李文道现专注于自我教育、男孩教育、父亲教育和亲子沟通。

 

2.授课专题课程内容介绍:

中学时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教师等青少年工作者必备的一项知识基础。本专题的前三个部分主要论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1)中学生心理的独特性;(2)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失衡;(3)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过渡期。本专题的后三个部分主要论述中学生的教育对策:(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2)教育的基础是尊重;(3)教育的基础方法是沟通。

 

第一部分:中学生心理的独特性

第二部分:中学生:身心发展失衡

第三部分:中学阶段:人生的过渡期

第四部分:中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健全人格

第五部分:中学生教育的基础是尊重

第六部分:中学生教育的基本方法是沟通

 

测试题:

(一)前测题(单选题

1.皮亚杰认为中学阶段个体的主要思维方式为:

(1)感知运动思维

(2)具体运算思维

(3)前运算思维

(4)形式运算思维(√)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中学阶段属于:

(1)口唇期

(2)前生殖器期

(3)青春期

(4)潜伏期(√)

3.我们身份证上所标示的年龄是:

(1)社会年龄

(2)心理年龄

(3)生理年龄

(4)历法年龄(√)

4.大脑的哪个脑区主要负责人类的决策与判断等高级心理机能:

(1)枕叶

(2)顶叶

(3)海马回

(4)额叶(√)

5.埃里克森认为中学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建立:

(1)信任感

(2)主动感

(3)同一性(√)

(4)勤奋感

(二)后测题单选题

1.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个学会”中,哪一个是最根本的目标:

(1)学会求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处

(4)学会做人(√)

2.皮亚杰认为10岁以后的儿童的道德发展主要处于:

(1)自律阶段(√)

(2)他律阶段

(3)由他律到自律阶段

(4)好孩子定向阶段

3.生理年龄主要是指下列哪个方面的成熟程度:

(1)大脑(√)

(2)语言

(3)思维

(4)情商

4.下列哪一个脑区属于人类的情绪中枢:

(1)胼胝体

(2)海马回

(3)角回

(4)杏仁核(√)

5.“习得性无助”是由下列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1)斯金纳

(2)塞里格曼(√)

(3)奥苏贝尔

(4)维果斯基

 

作业:(线下完成,无需在平台提交)

1.作为一名教师,请试着站在中学生的角度上看待中学生的“逆反”现象?

2.中学生的思维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3.青春期为什么容易成为叛逆期?

4.中学生为什么会“早恋”?试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5.处于自律阶段的儿童在道德判断上有何特点?

6.为什么中学阶段容易成为亲子关系的紧张期?

7.中学生之间存在哪些个体差异,试举例说明。

8.中学生在智力发展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9.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失衡主要表现为哪两个方面?

10.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我们要考虑到哪些差异?

11.为什么说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全人格?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所提出的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13.“学会求知”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14.为什么说“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性目标?

15.健全人格可以具体分解为哪五个指标?

16.“自我延迟满足”是什么意思?试用心理学研究解释其教育意义。

17.人格培养的两个关键是什么?

18.为什么中学时期个体的自尊会出现下降?

19.有些中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跟教师沟通?

20.什么是评价式表扬?什么是描述式表扬?哪种表扬的效果更好?

21.为什么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对事不对人?

 

讨论题:

1.中学阶段的三大过渡对中学生有哪些影响?

2.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3.当代青少年的生理早熟对中学教育提出了哪些挑战?

 

推荐文本阅读材料:

1.《青少年心理发展》,张文新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青少年心理学》,约翰·桑特洛克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4.《发展心理学》,DavidR.Shaffer:邹泓等译,2005。

5.《拯救男孩》,孙云晓、李文道著,作家出版社,2010年。

6.《拯救女孩》,孙云晓、李文道著,作家出版社,2011年。

 推荐文本阅读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David R.Shaffer著《发展心理学》,邹泓等译,2005。
3、Laura E. Beck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孙云晓、李文道著《拯救男孩》,作家出版社,2010年。
5、孙云晓、李文道著《拯救女孩》,作家出版社,2011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