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潇潇逸云
潇潇逸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006
  • 关注人气:2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古诗三步曲》微课程设计方案

(2014-08-01 10:14:15)
标签:

古诗

墨梅

学生

石灰吟

诗句

分类: 教学教案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学习古诗三步曲

选题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来做微课程)

    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解决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的问题,解决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内容来源

(在此处注明选自哪本教材中的哪一部分或者其它出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

适用对象

(请在此处注明学科、学段)

    语文学科   小学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读古诗。解诗题,知背景,读通顺,读正确。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景美。

    2.技能目标

    悟诗意。能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中包含的意境美。

    3.情感目标

    品诗情。通过反复吟诵,想象意境,品味古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

    这是能力迁移型知识点,主要用于课堂上的示范。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预计时间

(不超过10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一、读古诗

    1.解诗题,知背景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石灰吟”的意思是吟咏石灰。《墨梅》是一首题画诗。

    2.读通顺,读正确。

    自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3)随文识字。

    2.朗读展示(个人——小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解诗题,知背景”之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了解了背景,在后面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读”字应一马当先。要立足于学生的读,让学生能读、肯读、会读,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二、悟诗意

    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结合语境。

    2.借助资料。

    【注释】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吟诵。  ②锤:敲打。 击:撞击。

③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3.说说诗意。

    温馨提示: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4.展示提升。

    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读自悟”的理念。这样才能基于学情,基于课堂。

    三、品诗情

    1.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1)有感情地品读一下这首诗,想一想:

作者描写了_______,怎样写的_______,写石灰是为了表达_______

    小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歌咏言,诗言志。”十二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追求。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

    这首诗是借写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处事观。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2.指导朗读。

    读好第一首诗。

    (1)读出韵味。

    评价: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诗读好,还要注意音韵和重音。

    (2)配乐范读

    (3)朗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古诗。

    1.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品味古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美。

 

 

 

 

 

 

 

 

 

    2.“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语言有温度,字词有冷暖。每一首诗都会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立足于学生的读,在前面“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读好”古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这才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才会打动自己,才会感染读者和听众。

    四、快乐练

    (一)运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学习《墨梅》

    1.读古诗(用朗读《石灰吟》的方法来读,能读出节奏和韵味的奖励一颗星)

        墨 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正音:砚yàn

    评价:读得非常棒!

    2.悟诗意(自己能理解诗句大意的奖励两颗星)

    《墨梅》描写了_______,赞美了_______

    3.品诗情(自己能品味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的奖励三颗星)

    思考:作者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小结:“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诗人借梅花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这种写作方法也是“借物抒情”。

    (二)拓展思考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这两首诗中都有一个非常传神的字,虽然两个字同一个音,但是用了两个不同的字。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三) 主题阅读:描写“梅花”的诗词。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字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石灰吟》中诗人愿意像石灰那样不怕磨难,敢于粉身碎骨,是为了把清白永留人间,洁身自好。《墨梅》中诗人借墨梅的不畏严寒、清香四溢的特性,来表达自己对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这两个字,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在当时的社会,这就是一种正能量。

设计亮点:

(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

    古诗“文约而意丰”,可谓一字千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情操,扩展想象。”

    万物皆规律,世间皆有法。方法是最重要的,有法胜于无法。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 “读古诗、悟诗意、品诗情”和“1+1”式主题阅读之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宝藏,探究学习方法,并形成持久的动力。

    在案例选取上,选取经典之作,两首古诗,两个回合,一种方法。引导学习第一首诗是为了自主学习第二首诗,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举一反三。

    在媒体选择上 加入了“石灰的生产过程”图片,链接了“两袖清风”的成语故事,融入了“课文朗读”的录音,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文本教学就显得厚重。这样,便于形成古诗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多元评价、视频演示、ppt展示和学生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诗言志。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能读、肯读、会读,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在前面“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读好”古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这才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才会打动自己,才会感染读者和听众。

 《学习古诗三步曲》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2悟诗意。借助资料,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品诗情。反复吟诵古诗,想象意境,品味古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对文本进行美化处理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及配套的教学素材(展示“石灰的生产过程”图片,链接“两袖清风”的成语故事,融入“课文朗读”的录音)等资源。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立足于读,读通、读懂、读好,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自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3)随文识字。

     2.自读自悟。观看视频后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意思,并做好批注。

      3.品味情感。反复吟诵,“读好”古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1)读出韵味。注意音韵和重音。

    (2)配乐范读。

    (3)朗读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古诗。

    4.举一反三。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二首诗,并总结写法。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观看视频后动手给两首诗《石灰吟》《墨梅》划分节奏,并请同伴进行评价。

 

           石灰吟                   墨 梅

      (明) 于谦                 (元)王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         吾家洗砚池头树,

    烈火焚烧若等闲。            个个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要人夸好颜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流清气满乾坤。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采用“诗配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其中的一首诗配上一幅图。

五、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