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三步曲》微课程设计方案
			
					(2014-08-01 10:14:15)		
		
			
				
					| 标签: 古诗墨梅学生石灰吟诗句 | 分类:
						教学教案 | 
			
		 
						
		
			
| 
微课程信息 | 
| 
主题名称 | 
学习古诗三步曲 | 
| 
选题意图 | 
(请在此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来做微课程) 
   
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所有的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的。”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解决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和感悟的问题,解决“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这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 
| 
内容来源 | 
(在此处注明选自哪本教材中的哪一部分或者其它出处)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对文本内容进行了必要的延伸。 | 
| 
适用对象 | 
(请在此处注明学科、学段) 
   
语文学科   小学六年级学生 |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读古诗。解诗题,知背景,读通顺,读正确。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景美。 
   
2.技能目标 
   
悟诗意。能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中包含的意境美。 
   
3.情感目标 
   
品诗情。通过反复吟诵,想象意境,品味古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 
| 
教学用途 |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 
| 
(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 
   
这是能力迁移型知识点,主要用于课堂上的示范。实现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 
| 
知识类型 |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 
| 
制作方式(可多选) |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 
| 
预计时间 | 
(不超过10分钟) | 
 
| 
微课程设计 | 
|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 
| 
   
一、读古诗 
   
1.解诗题,知背景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石灰吟”的意思是吟咏石灰。《墨梅》是一首题画诗。 
   
2.读通顺,读正确。 
   
自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3)随文识字。 
   
2.朗读展示(个人——小组) |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解诗题,知背景”之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就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只有了解了背景,在后面的学习中才能有的放矢。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读”字应一马当先。要立足于学生的读,让学生能读、肯读、会读,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 
| 
   
二、悟诗意 
   
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在小组内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结合语境。 
   
2.借助资料。 
   
【注释】 
①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吟诵。  ②锤:敲打。 击:撞击。 
③若:好像。 等闲:平常事。 
   
3.说说诗意。 
   
温馨提示: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4.展示提升。 | 
   
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读自悟”的理念。这样才能基于学情,基于课堂。 | 
| 
   
三、品诗情 
   
1.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1)有感情地品读一下这首诗,想一想: 
作者描写了_______,怎样写的_______,写石灰是为了表达_______。 
   
小结: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歌咏言,诗言志。”十二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体现了他人生的追求。诗人以石灰自喻,借石头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 
   
这首诗是借写某一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人生处事观。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2.指导朗读。 
   
读好第一首诗。 
   
(1)读出韵味。 
   
评价:读得真棒!要把这首诗读好,还要注意音韵和重音。 
   
(2)配乐范读 
   
(3)朗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古诗。 | 
   
1.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品味古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美。 
  
  
  
  
  
  
  
  
  
   
2.“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语言有温度,字词有冷暖。每一首诗都会表达作者一定的情感。立足于学生的读,在前面“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读好”古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这才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才会打动自己,才会感染读者和听众。 | 
| 
   
四、快乐练 
   
(一)运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学习《墨梅》 
   
1.读古诗(用朗读《石灰吟》的方法来读,能读出节奏和韵味的奖励一颗星) 
    
   墨 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正音:砚yàn 
   
评价:读得非常棒! 
   
2.悟诗意(自己能理解诗句大意的奖励两颗星) 
   
《墨梅》描写了_______,赞美了_______。 
   
3.品诗情(自己能品味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的奖励三颗星) 
   
思考:作者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小结:“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淡泊名利的胸襟。诗人借梅花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 
   
这种写作方法也是“借物抒情”。 
   
(二)拓展思考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这两首诗中都有一个非常传神的字,虽然两个字同一个音,但是用了两个不同的字。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三)
主题阅读:描写“梅花”的诗词。 |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明确:两个字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石灰吟》中诗人愿意像石灰那样不怕磨难,敢于粉身碎骨,是为了把清白永留人间,洁身自好。《墨梅》中诗人借墨梅的不畏严寒、清香四溢的特性,来表达自己对贞洁自守的高尚品格的向往。这两个字,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在当时的社会,这就是一种正能量。 | 
| 
设计亮点: 
(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 
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 
   
古诗“文约而意丰”,可谓一字千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情操,扩展想象。” 
   
万物皆规律,世间皆有法。方法是最重要的,有法胜于无法。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
“读古诗、悟诗意、品诗情”和“1+1”式主题阅读之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挖掘知识宝藏,探究学习方法,并形成持久的动力。 
   
在案例选取上,选取经典之作,两首古诗,两个回合,一种方法。引导学习第一首诗是为了自主学习第二首诗,注重知识迁移,提高学生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举一反三。 
    在媒体选择上
加入了“石灰的生产过程”图片,链接了“两袖清风”的成语故事,融入了“课文朗读”的录音,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文本教学就显得厚重。这样,便于形成古诗教学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以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师生互动、多元评价、视频演示、ppt展示和学生实践训练有机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授课,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诗言志”。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能读、肯读、会读,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激活了沉闷的课堂。在前面“读通”、“读懂”的基础上“读好”古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这才是诗歌朗读的最高境界。也只有这样才会打动自己,才会感染读者和听众。 | 
 《学习古诗三步曲》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 
一、学习目标 | 
| 
   
1.读古诗。读通顺,读正确。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2.悟诗意。借助资料,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3.品诗情。反复吟诵古诗,想象意境,品味古诗中蕴含的情感美。 | 
| 
二、学习资源 | 
|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对文本进行美化处理的微课视频;教学课件及配套的教学素材(展示“石灰的生产过程”图片,链接“两袖清风”的成语故事,融入“课文朗读”的录音)等资源。 | 
| 
三、学习方法 | 
|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立足于读,读通、读懂、读好,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自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划分节奏,标出韵脚。 
   
(3)随文识字。 
    
2.自读自悟。观看视频后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意思,并做好批注。 
     
3.品味情感。反复吟诵,“读好”古诗,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1)读出韵味。注意音韵和重音。 
    (2)配乐范读。 
   
(3)朗读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古诗。 
   
4.举一反三。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二首诗,并总结写法。 | 
| 
四、学习任务 | 
|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观看视频后动手给两首诗《石灰吟》《墨梅》划分节奏,并请同伴进行评价。 
  
          
石灰吟                  
墨 梅 
      (明) 于谦  
             
(元)王冕 
    千锤万击出深山,         吾家洗砚池头树, 
    烈火焚烧若等闲。           
个个花开淡墨痕。 
    粉骨碎身全不怕,           
不要人夸好颜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流清气满乾坤。 | 
|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 
| 
   
采用“诗配画”的形式,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其中的一首诗配上一幅图。 | 
| 
五、学习困惑 | 
|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 
 
							
		 
						
		
        	
            
	        	
	            	
	                 喜欢
喜欢
	             
                                
                    0
                     赠金笔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