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语法(一)

(2009-05-23 20:46: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语言文学


标准汉语语法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名词没有格的变化,也没有性和数的区别。动词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这一不同于欧洲语言的特点,使得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汉语被很多语言学家认为没有语法也没有词类,直到20世纪著名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文明的故事》第一卷《东方的遗产》一书中仍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和词类。现在的观点认为,汉语有语法也有词类,只是它的语法不同于欧洲语言,而且一个词语存在多词性现象。

汉语语法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省略。不影响大概意思的词往往省略掉。

语素

在现代汉语里,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一个语言片段,一层一层的切分,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的单位,就是语素。”例如,“树胶”这个词可以分成“树”与“胶”两个语素,有“树木所产生的胶汁”之意。

在汉语里,大多数的单字同时也是一个语素,例如:“我、他、家、飞、跟、动、太、是、日、月、过、了、着、啊、呀”等等;不过,有些语素由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如“蜻蜓”、“葡萄”等,因为当“蜻”与“蜓”、“葡”与“萄”分开时,并不会带来任何含义,或者单字语素的含义和前者没有直接关系,如“葡”(葡萄牙的简称)与“葡萄”(一种水果)。

一些二字单词如“马虎”也是一个语素,因为“马虎”(形容草率)拆成“马”与“虎”时,“马”与“虎”这两个字所带的语素含义和“草率”没有关系。还有许多外来音译词,如:“巧克力、维基、英格兰、葡萄牙”等等也是不能再拆分的语素。

有些语素可以单独成词,如:“我、家、有、个、大、徘徊”等等,称为单纯词,也可以和其他语素合成一个新的词,如:“书包、百科、跑步、天气、葡萄糖”等等,称为合成词。还有许多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即不自由语素半自由词素

依音节位数来划分,可分为:

  • 单音节语素
  • 双音节语素
  • 多音节语素
  • 非音节语素

依构词能力来划分,可分为:

  • 自由语素
  • 半自由语素
  • 不自由语素

汉语词类,有别于其它语言,特别是汉语作为意音文字,更有别于拼音文字。汉语词性也和其他语言有共性,词语可以拥有两种或以上词性,从文法的角度来看,和其他语言之间共有的基本词类有动词、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接词等。

汉语词类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分类方法很多,基本上可按照词的音节形式、词的内部结构及语法功能三方面来分类。

音节形式

  • 单音节词
  • 双音节词
  • 多音节词

内部结构

只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单纯词,由两个或以上语素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

单纯词

所有单音节的词,都是单纯词,例:天、人、地、山、跑、撞、好。

多音节语素独立而成的单纯词,可分为:

连绵词(连绵词)

叠声词

拟声词

音译外来词

合成词

合成词由两个以上的语素合成,可分再为下列几种结构:联合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重叠式、附加式。

  • 联合式:组成的语素意义相同、相近、相反或相关。
    例:国家、左右、上下、江河、江山、宫殿、子女、兄弟姐妹、手足、父母、管理、动摇、超越、攻击、皇帝、美丽。
  • 偏正式:前一个语素限制或修饰后一个语素,词的意义以后一个语素为主,前一个语素只起附加作用,前为偏,后为正。
    例:橡胶、葡萄糖、蔗糖、书包、背包、羽毛球、篮球、图书馆、校园、学校、春天、雨天、偷袭、狠心、好心、科学、郊游。
  • 主谓式:前一个语素表示被陈述的物件,后一个语素表示陈述的情况。
    例:地震、土崩、沙尘暴、民主、海啸、冬至。
  • 动宾式:前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词的前部分通常是动词,后部分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
    例:走路、赶路、起步、参军、游水、伤心、开心、司法、行政。
  • 补充式:后一个语素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词的意义以前一个语素为主。前部分是述语,只能是动词或名词,后部分是补语,通常是动词、形容词或状态词。
    例:推动、赶走、说服、书本、车辆、花朵、马匹、纸张。
  • 重叠式:相同的语素重叠组成,
    例:走走、看看、听听、婆婆、妈妈、爷爷、苦苦、囡囡、细细。
  • 附加式:加上前缀或后缀的词,一般上前缀与后缀为不自由语素。可分为前加式与后加式。
    • 前加式,例:老鼠、老虎、老师、老外、老末、老大、阿嬷、阿姨、第一。
    • 后加式,例:狮子、桌子、椅子、猴子、花儿、鸟儿、活性、惰性、好的、快乐的。
    • 两者综合,例:可塑性、小三儿、反全球化

歧义

一个词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不能只按字面意义解释,如主谓式的“冬至”中冬为名词,指冬天;至为动词,指来到,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冬天 来了”,例如而更为作为单词是指中国农历里的一个节气,是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由此也可看出,以构词法组成的词,其含义虽不能逐字理解,但也和构词语素有一定联系。

语法功能

基本分为实词和虚词二类,也有人将拟声词与叹词其归入虚词。基本共用的词类划分有

  •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
  •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抽象事物及时间、处所等)的名称。

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玩 打 画 写 走 跑 跳 看 听 哭 笑 叫 喊

形容词

美丽的 漂亮的 丑陋的 温柔的 凶狠的 棒的 好的

状态词

区别词

数词

如:负二、零、一、十九点零三、一十八、十万九千七百、两千零八、十三亿、十万万

量词

个 支 块、包、摊、车、袋、堆、群、箱、碗

代词

如:我,她,它,你们,某些人,那个

副词

起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示程度或范围的词。副词可独立作为句子成份(如状语)。如:正在、刚刚、有时、常常、不断地、在(修饰动词),很、非常、极度、太(修饰形容词)。

介词

置于代名词(或相当于名词的短语、从句)前、用以修饰后者的虚词,不能单独成句子成份,例如:从、在、跟、和、对、向、被、当、往。

连词

将两组单句联系起来的虚词,使之成为一个复句,用以表示前后两组单句的承接关系。如:和、与、及、以及、可是、但是、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是……不是、如果……那么、如果……就、由于……因此、与其……不如、要是……就、不但……而且、不止……还、既……也、要么……要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

助词

不独立的虚词,多用来联系谓语、补语及宾语成份,如:着、了、地、得、的。

语气词有时也被归类为助词,称作“语气助词”。

语气词

有时也称为语气助词,多用于句尾,表达句子的语气。如:呀,吗,啊,吧,呢。

字母词语

词语中的“字母词语”,汉语中有很多外来语(这些“字母词语”能不能算汉语和是否应该引入汉语具有争议),特别是英语构成的词语,形式有

  • 直接借用外语或数字的缩写或编号构成词语,如WTO、NBA、CIA、3D、N95、F22等;
  • 由字母加汉语语素汉字构成的词语,如e化、IC卡、IP电话、SIM卡、PC机、pH值、IT产业等;
  • 直接引用英语科学术语或计算机程序语言不作汉化, linux、windows、e-Mail,主要集中于科技领域;
  • 直接引用其他语言的读音或加上汉字(多为类别等限定性的语素,前后皆可,亦有前后都加的)的汉语,如:坦克、尼龙、摩托车、因特网、珠穆朗玛峰、歇斯底里、小卡特河(Little Carter River),拷贝,(动词名词均有),克隆,蒙太奇等;
  • 直接引用外文对词语的写法,而成为一个或多个新的语素(主要来自源于汉语的日语)。如派出所、不动产、科学(康有为与20世纪初从日本引入)、电话、卡拉OK等;
  • 对外文进行音译和意译的结合,如可口可乐、T恤、维他命、盖世太保、嬉皮士、几何、迷你等;
  • 直接引用外语的写法,原因是汉语中没有用于表述该词的词语或者那个词语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如物种拉丁名如Alveolata。
  • 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名称,如金属类用金字旁,例如:铁、铜、铝等,非金属固体用石字旁,例如:碳、硅、磷等,非金属气体用气字头表示,例如:氧 氮 氦 氢、氖、氡,但是金属中的汞除外,是金属但是不是金字旁。(有不足之处请补充)

词组(短语)

短语由两个以上的词所组成,一般上不算是完整句子。根据词性成份,可分为并列短语同位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谓补短语主谓短语连动短语兼语短语介宾短语等。

并列(联合)短语

由两个以上意义、词性相当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之间可能有介词或连词、连接,例:“我和他”、“美丽聪慧”、“高大威猛”、“唱歌跳舞”、“又唱又跳”、“一边走路,一边赏花”、“陆地与海洋”。

同位短语

由两个以上词语组成、从不同角度指同一事物的短语,例:“我们两个”、“咱们仨”、“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世界最长的建筑物——万里长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台湾作家龙应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东方之珠香港”。

偏正短语

前面的词修饰、描述后面的中心词而组成的短语,中间可能有介词“的”、“之”、“地”等连接,例:“我的妈妈”、“美丽的上海”、“美国总统”、“我家”、“高兴地说”。

动宾(述宾)短语

前面的动词支配后面的词(宾语),例:“看书”、“唱歌”、“洗衣服”、“编写新书”、“做蛋糕”、“听歌”、“穿越森林”。

谓补(述补)短语

后面的词(补语)补充前面的动词(谓语),中间可能有介词“得”连接,例:“吓坏”、“打破”、“打死”、“看得入神”、“笑成一团”、“走得快”、“变得不像样”。

主谓短语

主语和谓语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在后面陈述主语的叫谓语,在前面被谓语陈述的称之为主语,有主才有谓,反之亦然。语法体系里不存在“没有主语的谓语”,也没有“单独存在的主语”。果真没有谓语时,“主语”也不是主语了,反之亦然,例:你开始哭了、他坚持离去、小明没有带东西;斜体字部份为主谓短语。

连动(连谓)短语

描述两个以上连续、接连而下动作的短语,先做了前面的动作再做接下来的动作,不同于并列短语,一般有两个以上的动词,例如:“开门出去”、“拿起书包开门出去”、“起立行礼”、“提笔写字”、“拿起来看看”

兼语短语

由动宾短语与主谓短语组合起来的短语,例:“叫他出去”、“抓他出来”、“哄孩子睡觉”、“供一家吃饭”、“教学生读书”、“学老师讲话”。

介宾短语

由介词(在前)与宾语(在后)组成的短语,例:我在家里睡觉、我和你一起走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自由逻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