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觉犹眠
——论戏剧与人生的辩证关系
[作者:南开大学学生:余爱玲]
《戏子》
席慕蓉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
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
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
常人皆谓:良戏如大梦,虚假而不可信。可又为何,那一年的京城戏台之上,名角李逯子只因卖力扮演了前朝奸相欧阳方,便惹得西太后大怒,以致杀身之祸?与其说戏剧是梦幻虚假的人生,毋宁说人生才是一场虚构真实的幻象;而戏剧和梦,才是那唯一的真实罢。只是苦了人生中——幻象中——的“演员”们,如你如我。
在所谓“真实”的人生中,我们扮演的却是绝不真实的“自己”。
因为畏惧强权,于是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甘愿低声下气,将自己打造成无毒无害、可取可扔的棉布包裹;
因为害怕伤害,于是虚与委蛇、外强中干,索性封闭自己,不敢痛快地去爱、去恨,只好用孤独做铠甲,孤独地成长;
因为贪图荣华,于是装腔作势、阿谀奉承,狠心昧着良心,自我麻痹式地做尽损人利己的勾当;
……
脸上涂满了肉眼不可见的油彩,一层又一层,难的却是没能有一颗真正的戏子的心——甫一入戏,自是应当心无旁骛,以求淋漓尽致,方能无悔。燃烧!燃烧!燃烧!戏子的演技是燃烧着积蓄已久的生命的力量啊!可我们呢?我们自我欺骗着,自我麻痹着,自我压抑着,如那困兽!
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个光怪陆离、夜夜笙歌的社会无疑才是那一方如黑洞般让人难以逃离的戏台吧。现代人的人生是那一部部乏善可陈的“样板戏”,现代人也早已丢失了心魄,俨然只剩一具具干枯的躯体。灯光再闪耀,背景乐再煽情,可悲的我们也只能念着口不对心的台词,纵使悲痛欲绝,也得强颜欢笑。
我们不想承认。可我们必须承认。
于是便不难理解我们为何会被戏剧感动了——常人谓其假,实乃羡其真。我们被戏子痛快的、全力以赴的表演所感染,因为那是我们从未曾有机会体验过的释放与幸福,观看表演那一刻,我们是如此地贴近自我,仿佛自己也换上戏服,在那一方戏台上唱出了自我的坚韧、尊严,演出了淋漓的爱与恨……
我们把掌声献给戏子,更是希望能用掌声唤回早已迷失在纷繁复杂的幻象人生中的自我。在戏中,我们看到了对人生的模仿——那种抽离又贴近、相似又不同的模仿——于是,我们分离出了一个超越性的自我、一个自我人生的旁观者。他/她旁观了我们的虚伪造作、自私恶毒,旁观了我们的无能懦弱、懒散堕落。无疑,这种超越性的体验将有助于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求取关于真、关于善、关于美的知识。
晚晴风光好,大梦觉犹眠。是时候了,请直面自我,卸下伪装,换回自己的便衣,看一部好戏,活出真实与意义。
2016,3,1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