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星空计划”开班仪式致辞

(2021-12-04 08:54:42)
标签:

教育

2012714

 

尊敬的王贻芳院士,尊敬的张闯教授、孟杰教授,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亲爱的同行,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以及参加学习的各位学员,感谢中科院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星空计划”的大力支持!同时代表高专委对参加培训的各位学员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是服务于广大中学校长和教师发展的群众性学术组织。为广大中学校长、干部和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建立教育教学的交流平台,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教育智慧和经验,是高专委组织职能和工作内容的重要部分。几年前我们就计划系统地开展教师和校长的高端培训工作,但由于疫情的原因,这一计划在今天才得以实施。在我们的设想中,“星空计划”包含有与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的全部学科的教师培训,今年先从物理学科开始。从明年开始,“星空计划”将拓展到其他学科。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中科院的有关领导。在这次培训中,中科院领导为我们安排了超级豪华的讲师团队。此次为我们讲课的专家都是我国具有顶尖学术水准并有丰富的做科普工作经验的科学家,我们可以亲耳聆听他们的精彩报告,并和他们面对面讨教和互动。我们有理由说,“星空计划”是面向中学学科教师的最高端的培训活动。

最近有两件事在网上引发热议:一是大学教授或高学历的毕业生应不应该到中小学任教,或者说,这是不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二是前不久北京有学校因考试题超纲而被通报。我想就这两件事情谈一点个人看法。

我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抗战期间,陈景润在福建老家上高中。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讲数论,提到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老师的话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入少年陈景润的心中。正是这颗种子日后的萌发,引导陈景润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并用一生的精力去攻克这道数学难题,为数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许我们会问,这位乡村老师何许人也?来自何方?一个乡村教师居然能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原来他就是曾任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系主任、后来成为北航副校长、曾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的沈元先生。抗战期间,由于大学的迁徙,不少大学教师到中小学任教。其实,即便不是在抗战期间,在民国时期,大学教授和文化名人到中小学任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今天,我们组织“星空计划”培训活动,让老师们拓展学科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像沈元先生那样的老师。

其实在陈景润上高中时期,学校也是有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北京四中早在1920年代就制定了全校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但我敢肯定,老师在课上讲哥德巴赫猜想肯定是“超纲”了!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问题:我们的教学能不能拓展?能不能“超纲”?或者更直白地说,教师讲课能不能超越考试的范围?我认为,教师讲课应无“纲”所限,但考试不能“超纲”。课堂应当是开放的课堂,教师的讲课应当让学生既能够“脚踏实地”,又能够“仰望星空”。当然,教师讲课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情,讲课不能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天马行空,云山雾罩。我总以为,教师讲课要给学生两样东西,“果实”和“种子”(当然,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果实中通常也包含了种子)。“果实”就是要让学生现在搞明白的知识;“种子”就是留在学生心中的问题或疑问,有可能将来搞明白的知识。完全没有疑问就难以激发学生持续主动的学习行为,就难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考试仅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但即便是“果实”,也不一定要在试卷上体现,也不一定能用传统的纸笔测试的形式去检测,因为在传统的纸笔测试中得高分的未必是最优秀的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今天许多教师的教学囿于考试的局限,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教学低效重复,用刷题取代讲课,用做题取代学科学习,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束缚了学生的生动发展,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导致了学生中普遍的厌学情绪。我们要尽量降低考试给学生带来的风险和焦虑,教学要避免被考试束缚。用考试绑架教学就必然会造成教育价值的扭曲。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培训活动叫做“星空计划”的原因。我们举办培训活动的目的,就是要使老师们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拓宽教学视野,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跳出题海,超越考试,开放课堂,应道学生将目光投向深邃的星空和无限的未来。我们要给大家以“果实”和“种子”,并通过大家,把“果实”交给学生,把科学(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最后,预祝首期“星空计划”培训活动取得成功!祝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再次感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各位领导和科学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