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减负:不是量变,是质变(四)

(2018-09-07 09:42:38)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不断强化考试的过程中,一些学校也无意中成了推手。

考试取得好成绩,或碰巧出了“状元”,这固然令人高兴,在校内庆祝一下也未尝不可,但过度宣传就显得有些浅薄,不够淡定。以前有一个四中学生得了高考状元。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她婉言谢绝了所有采访。我觉得她很有个性,和她聊天。她文文静静的坐在我对面,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后来她在一次演讲中说,母校给她的首先是一份纯洁与安宁。这种淡定的处世心态正是我们希望从学生身上看到的教育结果。

对分数和状元的炒作,会扰乱社会的教育价值观,干扰正常的教育生态,扭曲正常的学校教育,使学校偏离教育的宗旨,事实上,炒作也会扭曲校长和老师正常的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炒作中,学生、家长、老师甚至发起炒作的学校本身都是受害者,它使我们失去了应有的从容、淡定、优雅的学校教育生活。说到底,炒作考试是教育者对自己的戕害。

状元花落谁家多属偶然。对于一个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考生群体来说,前几十名甚至几百名考生的水平都难分伯仲。有一年四中毕业班中有个学生成绩突出,大家都认为他是个状元苗子,结果与状元失之交臂。后来听说他作文丢了分。我知道他最擅长写作,曾发表不少文章,于是就问老师为何如此。老师说,他的文章思想立意深刻超乎常人,经常看一遍不能理解。为了对考生负责,现在考试中写作题的判分要经多人之手。据报道,某年一篇高考作文争议很大,最初的评卷老师只给了20多分,后经数十位评卷教师讨论,从20多分改成了40多分,继而请示评卷指导委员会,最终认为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给出了相当高的分数(《南方日报》2002722日)。从“20多分”到“相当高的分数”的变化,会对考生的命运产生多大影响?这还仅仅是一张试卷!

判卷相当于测量,误差不可避免。既然误差客观存在,我们可以假定每张试卷的阅卷误差最小是1分,如果考4张,总分的误差就是4分,学生成绩应写成XXX±4(这是科学测量结果的正确表达方式)。这就是说,在±4分(实际上是8分)之内不能够显示学生的差异。打个比方来说吧,这8分之差与打麻将掷骰子点数的差异性质是相同的。

天啊!怎么会是这样!但这就是科学,就是事实!爱因斯坦说,上帝不会靠掷骰子创造世界。但今天的科学认为,上帝的确就是靠掷骰子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你和我(搞清楚这背后的“算法”,可能是科学很久以后的事情)。尽管如此,但是在今天,如果某大学录取了低一分的学生而没有录取高一分的学生,那招生的老师就必须向全国人民摆明理由,这说的清楚么?那怎样选拔才更合理呢?如果我说,国外一些大学录取学生的方式更科学更合理也更公平,你能相信么?

我讲这些,不是说分数没用,靠不住,而是说,分数不是绝对的,微小的差别不能说明什么,微小的超越也不值得炫耀。一个二三百人的考生群体,一道小题多几十个人答对得分,或以某种统计口径减少几个低分成绩,平均分就可能会高出一两分。所以,成绩比别人高一两分就兴高采烈,低一两分就感觉灰头土脸,把微小的差异过度放大,硬说其背后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没有必要,也多少显得有些无知。地方主管领导把这件事想明白尤为重要。如果考试成绩高一两分学校就上领奖台,就受表扬,就得奖金,低一两分学校就遭批评,就一无是处,把考试分数当成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那对教育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它会导致学校之间对分数的攀比达到疯狂的程度。如果学校不择手段不惜代价抓考试抓分数,牺牲的只能是青少年生动、主动、健康、和谐的发展,牺牲的是青少年健全的人格,甚至可以说,牺牲的是未来社会的和谐。我们并不缺乏这方面不幸的案例。

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情况。但是不是成绩高的学校,就是遵循了教育的规律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就是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我对此不敢完全认同。考试成绩与其说反映了教育的结果,不如说是更直接反映了训练的结果。所以几年前,我曾呼吁在大城市实行考试的社会化报名,不再以学校为单位统计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学校之间对分数的攀比。这虽不能彻底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但可逐渐使学校的教育生活回归正常。

教育不仅是训练,仅有训练不是教育。学校教育要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教育的影响会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反映出来。学校教育应当产生的丰富成果,绝不是几张试卷就能检测、几个分数就能评价的。对传统考试方式的局限性,我们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文章来源:

《中小学管理》2018年第7

文章编辑:孙金鑫

微信编辑:杨晓梦

微信设计:新媒体运营部

版权声明:

《中小学管理》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联系电话:010-82089976

联系人:杨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