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标签:
扬州瘦西湖高邮湖早茶时光 |
分类: 人在旅途 |
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二十四桥明月夜”“春风十里扬州路”“春风又绿江南岸”……说到扬州,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很多优美的诗句,脑海中也会浮现出很多瑰丽的画面。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汉代以来,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穿城而过,有着比江南更江南的美丽景致和昌盛商贸,如瘦西湖、大明寺、镇国寺、何园、个园、东关街、瓜洲古渡、盂城驿,等等,皆为享誉世界的历史人文景观。这里文化璀璨,钟灵毓秀,从扬州走出来的名人很多。如,《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写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六次东渡日本的唐代高僧鉴真,以及近代的朱自清、汪曾祺,等等,不胜枚举。至于赞美扬州的诗句就更多了,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就来。朱自清曾在《扬州的夏日》一文里说,扬州自隋炀帝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称道的地方,尤其对于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扬州就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
有幸第二次来到扬州,且赶在烟花三月,一住就是小半个月。可以说,这十多天,是我一生中最为享乐、最为惬意的时光。
来扬州,赏美景,瘦西湖首当其冲。瘦西湖,有着独特的江南风韵,相比于杭州西湖,同样的“水墨画卷”,因其湖面瘦长,宛若神女的腰带而得名。长堤春柳、四桥烟雨、五亭桥、二十四桥、熙春台、望春楼、徐园、白塔、钓鱼台、石壁流淙等园林景致,浑然一体,美妙绝伦,使其享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成为江南城市中独一无二的风景线。
景观的背后是故事。如,二十四桥因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闻名。相传,隋炀帝沿京杭大运河南下扬州,在某座桥上赏乐看舞台。良辰美景,隋炀帝兴致所至,便以自己钦点的二十四位舞女数量为桥赐名。当然了,这只是传说之一。
五亭桥是瘦西湖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颐和园的十七孔桥而建,颇具艺术之美,尤其是在中秋之夜,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洞洞衔月,为扬州赢得了“月亮城”的美誉。
而钓鱼台则把中国园林“框景入画”之法则运用到了极致,和拙政园里的借景手法有点异曲同工,通过奇妙的造园艺术,把瘦西湖的五亭桥、白塔、钓鱼台汇于一框,堪称天地绝色。
游完瘦西湖,再逛何园、个园、小盘谷、东关街、运河三湾、宋夹城景区、鉴真路的“樱花大道”,以及高邮的湖上油菜花海、古文游台、镇国寺、盂城驿、南门大街、清水潭湿地、汪曾祺纪念馆,还有高邮湖边看日落,等等,每一处都令人沉醉其中,难以忘怀。
到了扬州,除了赏景游玩,就是吃了。这里可是“世界美食之都”啊!淮扬菜被誉为“天下之至美”,其发源地即为扬州,历史上扬州是隋炀帝的陪都,大量的宫廷御厨的到来提高了扬州餐饮档次。乾隆下江南来扬州,更是首次摆下满汉全席,扬州也成了满汉全席的发源地。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美食的代表首推早茶。清晨一杯香茗在手,各种特色美食相伴,边吃喝边聊天,晚上去澡堂泡个澡——当年的扬州无疑是江南最销魂的地方,难怪只有“腰缠十万贯”的人才能享受这种神仙般的生活。如今,扬州的早茶早已融入寻常百姓生活,普通游客也可以大快朵颐一番。
扬州早茶,显然不只是喝茶,实则是一种比早餐更为丰盛的早餐,餐桌上的美食佳肴可以端上来很多种,其中包括大煮干丝、翡翠烧麦、蟹黄汤包、虾籽饺面、虾籽馄饨、三丁包子、四喜汤圆、阳春面、千层油糕,等等,每一道美食都令人垂涎。尤其是扬州灌汤包,皮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吹弹可破,其柔美与韧性撩拨舌尖,而内馅则鲜美多汁,口感丰富,轻轻一咬,汤汁便在口中四溢,满口生香,让人陶醉其中。
有人说,一座城,值不值得去,在于她美不美;值不值得再次去,在于她好不好吃;如果去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那绝对是又美又好吃。不用说,扬州正是这样一个魅力四射、充满诱惑的城市,我心中仍然期待的就是“下次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