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条新规划红线,自媒体乱象当休矣
(2023-07-14 14:18:57)
标签:
自媒体新规红线流量乱象 |
分类: 时事评论 |
十三条新规划红线,自媒体乱象当休矣
7月10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提出13条工作要求,涉及低俗人设网红“自媒体”将取消营利权限、频繁蹭热点“自媒体”情节严重清空粉丝等细节。这分明是针对“自媒体”乱象划出的一条条不可触碰的红线。我想,如此“剑指”之下,那些惯于恣意撒欢、任性妄为的自媒体人及其网络平台,想必已经噤若寒蝉,懂得该怎样自我管理了。
由“自媒体”管理13条新规,想到曾国藩的“十二条军规”。曾国藩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其对自我修行的管理真可谓做到了极致。作为中国近代政坛的杰出人物,他修身律己,淡泊明志,为自己立下十二条做人做事的规矩,包括“无时不慎”“静坐四刻”“黎明即起”“读书不二”“日知所亡”等,时刻警醒自己,世人称之为自我管理的十二条军规,影响深远,惠及后人。
且说当今世界,处于“万物皆媒”时代,“自媒体”凭借其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受众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其蓬勃发展,舆论传播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人人都有麦克风”已然成为现实。在丰富网民娱乐生活的同时,也为从业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自媒体”除了能满足网民们“展示自我”“刷存在感”等种种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外,其庞大的市场红利无疑具有很大诱惑力,令很多人趋之若鹜。
据悉,目前我国全职兼职自媒体用户已超千万,各种主体越原有的专业壁垒进入新闻内容生产领域。自媒体已成为网络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力量,在增加信息供给、丰富大众生活的同时,“流量变现”“ 流量为王”催生畸形的价值观,各种乱象也与日俱增。在利益驱动下,一些自媒体“放浪形骸”,毫无底线意识。有的“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甚至连图都是假的,所谓“悲情故事”“惊人发现”等都是杜撰的;有的恶炒社会热点,断章取义,求新猎奇,有意带偏舆论节奏;有的愚弄弱势群体,消费灾难事故,用恶搞博出位,拿悲剧换流量。更有甚者,假冒权威机构和社会名人,以求自带“光环”;随意解构历史,肆意抹黑英雄,以显其“不同凡响”……凡此种种,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整治“自媒体”乱象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此次整治“自媒体”可以说是全方位的,不仅在内容发布方面有明晰的界定,对其存在的形式也有严格的管控。比如说,有的“自媒体”在末尾以防止失联、提前关注、故留悬念等方式,诱导用户关注其别的账号,试图构建“自媒体”账号矩阵,以此形成集群效应,这样的做法在新规中被严格禁止。在宣传手段上,则要求网站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账号注册数量规定;在营利途径上,对广告分成、内容分成、电商带货、主播打赏等营利权限提出了明确开通条件,限制违法行为获利;在处罚措施上,规定“自媒体”被禁言期间必须同步暂停营利权限,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
综观此次发布的13条新规,“真实性”三个字是硬核。这不仅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尤其是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相关信息,其信息来源必须准确标注。而这无疑击中了不法“自媒体”的命门,因为无中生有、造谣传谣正是他们的生存哲学。至于在互联网上发表文学文艺类作品则另当别论,但须打上“虚构”或“演绎”标签。涉及公共政策、社会民生、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谣言,网站平台也应当及时标记谣言标签,并在特定谣言搜索呈现页面置顶辟谣信息,运用算法推荐方式提高辟谣信息触达率,提高辟谣效果。
当然了,所有的乱象都不是“自媒体”原罪。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矩阵的一部分,“自媒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看,此次新规发布,并非对“自媒体”发展“踩刹车”,而是针对“自媒体”乱象划定红线和边线,让“自媒体”行业在日渐规范和良性互动中行稳致远,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功能和应有的正向作用。(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