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流量至上”毁掉“三观”
(2023-06-15 11:53:15)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莫让“流量至上”毁掉“三观”
近日,发生在广州地铁上的一幕闹剧冲上热搜,很多网络自媒体因蹭上这一热点而收割了一波流量。
6月7日,广州8号线地铁上,四川大学女硕士生张某怀疑邓姓农民工大叔偷拍自己,便非要查看对方相册。大叔打开手机自证清白之后,该女生仍将自己拍摄的视频曝光到社交平台上,并以“猥琐男”“动作娴熟”“大言不惭”等言论污辱之,且竟然振振有词地辩解道“我抢他手机的时候,为什么他不辩解呢?“难道我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就不用去维权了吗?”
于是乎,这事在网上掀起波澜,大叔儿子报了警,该女生陷入舆论漩涡,反被全网曝光。巨大压力之下,该女生被迫在网上公开道歉,希望学校不要开除她。至于结果如何,就看她的造化了。
有人认为,该女生之所以落到现在这个地步,是由于她的傲慢和偏见,看见民工就想到猥琐;看见举着手机的民工,就想到偷拍惯犯。也有人讲道,该女生不够善良,缺少悲悯情怀,没有道德底线和法治意识,等等,可谓众说纷纭。仔细想想,觉得大家说的有些道理,但不见得全对,在笔者看来,她很有可能是陷入了自个儿有意设置的“流量至上”陷阱里。
要知道,该女生可是一位拥有8万粉丝的网红啊!对于“美女+猥琐男”这一流量密码,想必是求之不得的。就在前不久,某省自然资源厅一位处长在地铁上猥亵女乘客被刑拘和免职,由此上了热搜,引来全网狂欢,很多人仅靠蹭此热点便收获了一波流量。如果就此类热点话题新植入“活色生香”的案例,岂不引来更多流量,说不定“小小的种子开大大的花”,会让她一夜之间会成为大号网红。
如垂钓者久不见鱼儿青睐,忽见浮漂摆动、鱼钩被咬,顿时亢奋起来。该女生当属此类,岂肯放过良机。只可惜她想多了,大叔并没有拍她,她简直是自讨没趣。不过,她并不肯罢休,亏得她还是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为了流量竟完全不管不顾了,没有猛料便添加佐料。于是,就有了她微博上的东西:“一个猥琐老头开始盯着我看,并且尝试拿出手机对着我……感觉这个猥琐老头不是第一次作案,如此娴熟的动作和大言不惭的表现……”。想想后面的事情,她完全是自作自受啊!
我之所以拿“流量至上”说事,是因为类似的网络事件太多了。比如,沈阳一女子发帖称自己带孩子乘坐地铁的时候,被陌生人用钢钉扎伤,并晒出自己受伤的手,引起网友围观;经警方调查,此信息纯属编造,女子受伤的手是自己不小心划伤的。曾上了热搜榜的“手机掉西湖,打捞人员要求支付高额打捞费”的视频,也让很多网友愤愤不平,但最终被证实为一起自导自演的商业推广。还有人在网上发帖称女友父母向他提出1888万天价彩礼、数千万房产过户到女方名下等要求,触动了很多人的敏感神经,可核查结果为子虚乌有。
至于最近发生在成都的“牵手门”事件,原本拍摄视频的摄影师只是为了网络流量,没想到流量上去了,却牵出一个大瓜,把某国企的一位领导和他手下一位美女之间的那档子事给曝光了,成就了近期全网霸屏热搜第一的热门事件,不知道是该喜还是忧?
综观近年来的网络乱象,“贪官情事”“职场潜规”“地铁猥亵”“女性拜金”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收割流量的利器。不管是纵容欲望、刺激感官,还是制造焦虑、挑动对立,只要能吸引网络流量,都可以不择手段地尽情“演绎”,或借题发挥,编造情节;或移花接木,胡乱拼凑,搅得舆论场不得清朗。反过来讲,当“流量至上”成了一些想“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网络“生意经”时,必然会有人不惜以各种审丑、低俗、猎奇,甚至暴力色情的内容来迎合一些“低级趣味”需求,置公序良俗、法律红线于不顾。
坦率地讲,网络传播有时更像是“情绪传播”,对于大部分网友而言,并不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只是对网络内容懒得较真儿。现实生活中,他们或压抑,或愤怒,或不得志……此时网络上那些以暴制暴、瞬间逆袭、歪门邪道等内容便成了一种情感“宣泄”,给人以“痛快”“解压”之感,从而助长了网络乱象。
然而,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恶意的炒作,必然会触碰一些不该逾越的底线;一味追逐流量,势必会导致价值观的扭曲,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那些“按键伤人”的网络暴力,应走出“法不责众”误区。作为网络平台,不仅要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约束,而且要配合有关部门对网络暴力参与者展开追溯,依法依规予以严惩。(董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