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的“北京画风”
(2023-05-25 14:23:10)
标签:
生物多样性北京野生动物人与自然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生物多样性的“北京画风”
喜欢罗红拍摄的非洲大草原,他镜头中的雄狮、猎豹、角马、大象、犀牛、秃鹫、老鹰等动物族群,凶猛狂野而又富有情趣,好一个“野生动物的王国”啊!
在国内,也有很多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被赋予各种各样的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比如说,可可西里,那可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白唇鹿、棕熊等珍稀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神秘且充满生命力。再比如,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乃全球14个具有国际意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这里森林覆盖率超过91%,野生动物达500多种,其中仅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就有20多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金钱豹,等等;至于神农架“野人”之传说,尽管从没有得到有效证实,但神农架的神秘莫测并未因之而改变。
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国际化大都市,在这片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不会有非洲大草原那样的原始生态,也不可能出现可可西里、神农架那样的神秘场景。甚至可以说,人与地、人与绿色空间、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乃客观存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难度不小。可是,这些年来,通过持续开展造林绿化、生态保护、湿地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推进北京向“生物多样性之都”迈进。
最新发布的《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显示,北京野生动物种类已增加至608种,其中鸟类515种,比去年多了12种;与十年前相比,则增加了近百种。目前,北京的鸟类数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
北京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得益于这些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野生动物保护持续向好发展。就环境创造而言,经过十年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9.3%,形成稳定的生态屏障。其中,在平原造林过程中,共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295处、小微湿地491处,设置人工鸟巢5027个,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120万余株。湿地生态系统也大有改观,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2万余公顷,形成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10余处。目前北京共有5类79处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36.8万公顷,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分布较为广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居之地。
除适宜的自然环境外,在京栖息的野生动物还能充分享受到法律的阳光。如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把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均纳入保护范围,明确规定全域禁猎、全面禁食,并通过联合执法对相关不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这些年,笔者一直生活在北京,还真没有看到或听说过捕猎野生动物之行为。
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际化大都市”,北京一直在努力奋进,多措并举地把理念变为现实,久久为功地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独特画风。这里撷取几帧画面,仅作本篇行文的注脚:
——初夏时节,北京温榆河公园“蒹葭照水”湿地景区,芦苇摇曳,蛙声一片,水鸟与游鱼在眉目传情。如此悠然恬淡的意境,正应了“一棹春风一叶舟”之词句。
——在北京市中心也有一片湿地,名为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这里水清岸绿,荷花、睡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繁茂,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成群的水鸟和林鸟,其中不乏苍鹭、夜鹭、翠鸟、绿头鸭、白头鹎等稀有鸟类,吸引来很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透明的水母宛若桃花,在水中一开一合,缓慢移动。这种名为“桃花水母”的淡水水母,诞生于数亿年前,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对水环境要求极高,在野外稀有少见,却在位于北京的怀柔水库水域被发现。
——这里种植有大片大片的玉米、高粱、黍子、大豆、荞麦等农作物,但这些粮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都是为鸟儿准备的,人称“鸟粮田”。这里便是位于北京延庆的野鸭湖湿地。从2020年起,为了让成千上万只候鸟在此中转栖息时吃好喝好,补充体力 ,野鸭湖保护区开始在这里垦荒种田,为候鸟开设“美味食堂”,以至于有人拍摄到13000多只绿头鸭在该保护区湖面集结的壮观景象,以及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时,数千只灰鹤盘旋于延庆冬奥雪道之上,呈现“鹤喜冬奥”的吉庆画面。
……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太重要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宜居城市,北京走在了前面。我们要倍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从不食用野生动物、减少使用塑料袋等小事做起。只要人人播撒绿色种子,就一定会收获大大的希望之果。(董聚山)